<p class="ql-block"> 6月4日。天气多云、阴、小到大雪、冰雹,一日经四季。一个难忘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林海雪原”,曾是我的冰雪视野的最大视角。今天,落基山的哥伦比亚万年冰川,刷新了我对冰雪世界的全部想象。</p><p class="ql-block"> 今天进入落基山脉另一个国家公园——贾斯伯国家公园,和班夫相比,这里更加原始和狂野,她拥有除北极圈外全球最大的冰原——哥伦比亚冰原冰川形成于远古时代,属第四纪冰期的冰原遗迹,面积约325平方公里,冰的厚度在180-300米之间。</p> <p class="ql-block"> 今天没有阳光。预报冰原上气温在摄氏0度左右。于是羽绒服加软壳衣,口罩加墨镜,把自己包裹严实。游客中心的大巴把我们送到了冰原雪车营地。</p> <p class="ql-block"> 在冰原营地,我们换乘了一辆特种车——“全地形旅游巴士”。这种造价逾百万美元的冰原雪车,全球仅二十多辆,除了几辆在南极和澳洲服役外,全都在这了。</p> <p class="ql-block"> 冰原雪车的六个大车轮直径超过1.5米,轮宽约1.2米,据说可以爬40度的雪地陡坡,将游客运送到冰原深处。</p> <p class="ql-block"> 驾驶雪车的司机非常牛,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自豪。</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绝无仅有的一次体验。这个大家伙以20一30km/h的车速,驶上阿萨巴斯卡冰川,途中不仅是一个接一个的“肘弯”,而且是碾压着厚厚一层碎冰持续爬陡坡,最大坡度达30度左右!</p><p class="ql-block"> 看看30度的陡坡是啥样。要命的是这陡坡是在冰路上爬、持续地爬,除了自重,还载着我们几十位游客——</p> <p class="ql-block"> 我们紧紧抓住前面的椅背,大气不敢出(回程的下坡更可怕!),上车后一直谈笑绕舌的司机这时也闭了嘴。雪车几乎是在倾斜的冰路上,“抓”着路面一点点“蹭”着移动,同伴用手机的骑行软件测了一下实时车速:竟然是3km/h!</p><p class="ql-block"> (原谅此处无照片!)</p> <p class="ql-block"> 车到冰川,我们松了一口气,立刻下车扑向冰雪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第一眼看到的冰川,天地一色,竟如同黑白大片。</p> <p class="ql-block"> 冰川上光线很弱,寒气逼人,风在空中抽甩着冰粒子。我们看到的冰原并不是白色的,而是呈闪着微微的蓝光。这是由于冰川的冰层密度极高,阳光无法折射的结果。据说,如果在晴空下会非常奇灿瑰丽。</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只能在限定的区域内活动,一些圆形的红色标牌警告人们不得越界,因为在冰雪的覆盖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极有可能是深达数米至数百米的冰裂隙或冰洞。</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北美的水文最高点,哥伦比亚冰川的融雪会由此顺势而下,向北流入北冰洋,向东流入大西洋,向南向西流入太平洋。</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缘站在这个水源之巅,今后的每一天我会想到:我们见到的每一滴水,都可能来自脚下的这片莽莽冰川!</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蓝色的冰川上,就像站在了亿万年的历史上。</p> <p class="ql-block"> 因为非常寒冷,游客只能在警戒线之内滞留30分钟。有的人会提前上车取暖。我一直走动拍照,意犹未尽,是最后一个被司机拉上车的。</p> <p class="ql-block"> 在地球变暖的今天,哥伦比亚冰川不断受到气候侵蚀,体积在慢慢缩小。但当地丰沛的降雪量使冰原得以保存。果然,我们刚刚回到雪车营地,大雪便翩然而至,稍晚些又下起了冰雹。</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只能冒雪去走冰原天空步道和玻璃桥。</p><p class="ql-block"> 这条天空步道于2014年5月份建成,是一条依托山体修建的开放式峭壁步道。</p> <p class="ql-block"> 沿着峭壁步道走上悬架于辛华达峡谷的玻璃桥观景台。若是晴天,可看到四环的冰山和皚皚雪原,从另一个视角了解冰川周边的生态环境。但此刻下雪,天幕沉沉,雪山大川皆不见。玻璃栈道下面的重云浓雾,倒是给恐高者壮了胆。</p> <p class="ql-block"> 从岩壁上展示的设计和建筑数据看,这个弧形的钢铁框架玻璃桥从悬崖边缘向空中延伸了35米(115英尺),距谷底280米。还展示了所用的螺栓、道钉和玻璃等建筑材料。</p> <p class="ql-block"> 这次参团出行,还有另一个全新体验——在网上征寻旅行“搭子”。</p><p class="ql-block"> 维多利亚游没有旅伴,我付了昂贵的单房差价参团,还因没有“morning call”而险些被脱团。于是此行前突发奇想,何不撒网找旅伴!</p><p class="ql-block"> 于是拟帖:一位阿姨拟于x期间内报团班夫游,征寻一女性有缘人同行拼房。阿姨身心健康,性格开朗,无不良嗜好,不打鼾,有意同行者请联系∽云云,请当地华人旅行社和加拿大的新老朋友们,在《人在温哥华》等数个中、英文平台推送。</p><p class="ql-block"> 最后真的是机缘巧合!她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有丰富的旅行经验。难得的是她达观善良,耐心地为我翻译英文,湿滑、登爬处必扶一把,冰川出发前还特别叮嘱:不能离开她五米之外!我在旅途中的照片也大部分是她帮拍的,同时,我也向她学习了解了当今年轻人的旅行观。</p><p class="ql-block"> 有了她,我们的冰川之行变得快乐又温暖,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冰雪奇缘”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