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少年,当初的知青,如今的老者,随着岁月的步伐,在寻梦的路上,回味着过往的幸福时光印记,留下足迹留痕。</p><p class="ql-block"> 今天特意去寻找童年的记忆,来到愚园路上的一条弄堂里,虽然已经面貌全非,但是我还是能轻车熟路,辨认出曾经在此度过美好童年的教室及活动场所位置:课堂、大晒台、操场…</p><p class="ql-block"> 门卫问我:你在拍啥?我说在找记忆中的童年,这里是我小学的校园。门卫似乎明白了我的来意,未阻拦。</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传达室在弄堂的尽头,窗户对着弄堂口,门在校门口的里面,和弄堂成“丁”字型。</p><p class="ql-block"> 弄堂左边当年是学校的操场的蔷篱笆(围墙)和音乐室连接,当下都盖成了楼房。横在操场的一排平房(东西走向)把操场和校园隔开。</p><p class="ql-block"> 教室有二个区域:和操场前的一排平房(教师办公室)平行而建的另一排平房是低年级教室,校园最后面的一幢洋房是高年级的教室,洋房的底楼是幼稚园,外加一座小花园(是幼儿游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当我读到到高小,教室便就改到洋房的三楼,有一个阳台(就是图片中能看到的那个小阳台)和一个大晒台(约有五十平方左右)。课间活动就到晒台上做“脚尖脚跟”游戏,几个女同学围成一个圈,口中唱着:脚尖脚跟脚尖跳(脚尖和脚跟轮换着地、轮换着接龙式的号码传叫下去),一号二号喊三号…挨着往下唱。边晒太阳边跳着,全身都会慢慢得暖和起来。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口号伴随跳跃的身体,温热着童年的记忆,至今心中还是暖暖的。</p><p class="ql-block"> 回不去的时光和童年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儿时的幸福和快乐,却永远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魂牵梦绕,时间轮回,私立学校的校名《时轮》永远都是儿童母校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很有意思的是:这版网红打卡地的小屋居然卖的是儿童用品和玩具,卡通又时尚、潮流中带着流逝的梦幻!</p> <p class="ql-block">这条弄堂有七十多米,正好适合径赛六十米赛跑场地的长度,校园操场只有五十米,当年上体育课,就把它当成六十米赛道的跑道用。</p><p class="ql-block"> 操场用作做广播操,开展田赛活动场所,在沙坑中跳高、跳远,推铅球,投掷垒球,…练习、比赛,从小培养了爱好体育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最不能忘怀的是,秋千没有踏板,在吊着的一根粗麻绳底部打个结,两脚踩在结上,两手抓住吊绳的上面,就可以荡起秋千,我特别喜欢玩,可以蕩得高高的。至今拇指内侧面和掌心(因抓麻绳摩擦的原因)还留下退不去的老茧,留下了童年特殊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传达室由几经翻建,由小木屋,变成眼下的混泥土小屋,靠西侧墙的屋檐下,曾经悬挂着的铜钟,按时有看门的校工拉响上下课的鈡声,随着一声“下课”,学生们会像潮水般走出每个教室去用厕,或到操场、室外活动…十分钟后又陆续回到教室,继续上课。</p> <p class="ql-block">进弄堂的右侧,靠东面的公寓式洋房,已经老得像暮色老人,想当年它也是鹤立鸡群具有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身前是一排平房教室,每逢元旦搞庆祝活动,会把教室之间的隔板卸下,贯通后能变成容纳所有学生的礼堂。节日的快乐气氛笼罩在经过布置的整座礼堂中,笑声歌声仿佛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这座洋房是具有《时轮》私立学校特色标记的建筑,如今成了教育系统的家属住宅楼,不堪回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愚园路上(东西走向),新开的凤冈路(南北走向)正对着的一条弄堂,高高的紫红色围墙内,解放前是赫赫有名的汪精卫公馆,解放后就成了长宁区少年宫。如果说市少年宫数第一个,那是当仁不让,那么长宁区少年宫就该算是老二了。</p> <p class="ql-block">区少年宫和我小学的母校近临,仅相隔一排房子和学校操场紧挨着。</p> <p class="ql-block">这是区少年宫活动场所中的“勇敢者”乐园</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梦和记忆撒落在愚园路上,如同梧桐树撒下斑斓的阳光,耀眼而灿烂,留下靓影旖旎风光,那曾经的岁月伴随我们走过幸福的童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