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自由

橄榄石

<p class="ql-block">黄健是我在苏州思客读书会上的一位书友,最近他的译作《活着的自由—罗伯特•哈特曼自传》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让我着迷的是译作的书名《活着的自由》,活着是一个比较容易确定的状态,而自由则是一个很难界定或理解的概念,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定义,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你很难给出确定性或准确性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退出职场那一刻我曾写过一段话,“走进职场,一直就想<span style="font-size:18px;">摆脱逃离这刻板的组织形式、枯燥的工作方式以及近乎无情的纪律约束,可一干也四十年了,面临离别还是有几分不舍和留恋,尽管工作中有一些委屈、无奈、艰难、苦涩……”。这是我对职场身不由己所发出的感慨。然而,为什么又有点不舍呢?习惯了吗?麻木了吗?好像也不是。假如没有约束,我们很难真切地体会到自由的珍贵,也很难享受到自由给精神生活带来的愉悦与满足;假如没有职场的奉献,也许自由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很难为自由提供充足的理由和充分的物质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前不久,在芒种这一天,黄健举办了一次关于“活着的自由”线上交流会,请大家各抒己见。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位书友特别有仪式感,竟择一处山谷,在溪流旁任凭晚风吹拂参与讨论,有的还在下班的地铁上也没有放弃交流的机会,大家结合各自所处的环境,所从事的职业,所经历的往事,抒发了对自由的认识,也谈及对自由的向往。那一刻好像每一个人都在忙碌,但似乎大家的身心又特别的自由与放松。</p><p class="ql-block">在最近的一次读书会上,大家谈到了人生,谈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也粗浅地谈了自己的感悟,我用时空、荣辱、得失去诠释其内涵与意义,没想到给黄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给我签名的新书上,他也郑重的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活着的自由》是根据罗伯特·哈特曼上世纪60年代所写的演讲稿,由他的学生阿瑟· R·埃利斯于1993年整理编辑出版的,这次中译本是从2019年开始历时5年完成的。哈特曼是德国人,生于1910年,年轻时离开德国,辗转法国、英国、瑞典等,最后落脚美国,主要从事哲学的研究、教学工作。现版中译本分三个章节,重点介绍关于生与死、个人价值或“善”的定义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本书精彩之处是作者提出了形式价值学或价值科学这一概念,并建立了模型,将价值科学之于人文科学的意义就像数学之于自然科学一样的重要。作者认为,自然科学与价值科学的区别是,前者适用于事件,后者适用于事件的意义,可以说,价值就是意义。同时提出了价值的三个维度,系统维度、外在维度、内在维度,并提出了具体应用的对照表。当价值科学应用于单个人时,系统维度对应的是生理学,外在维度是心理学,内在维度是伦理学,应用于一群人,分别是法学、社会学、社会伦理学,应用于单一事物分别是工艺学、经济学、美学,应用于一组事物分别是物权法、生态学、文明学。这个提法特别新颖,也是值得商榷的。书中的核心要义是告诉人们要尊重生命,重视个人价值,发挥和利用好个人价值为组织作出最大贡献,充分调动人们向好向善。</p> <p class="ql-block">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个人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呢?可能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他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里,他亲眼目睹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战争视生命如草芥。因此维护和平,维护生命,维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和心声,为此作者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获得世界和平奖的提名。</p><p class="ql-block">作者在论述价值、意义这些哲学命题时,并不生涩深奥,他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从这一点上,也要特别感谢译者在语义语境的转换上所下的功夫。黄健是个书虫,博览群书,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译本文字精炼流畅,故事生动有趣,论述有理有据。既是一本关于价值理论的哲学名著,也是一本探讨生命意义的教科书。掩卷沉思,特别推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