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麦香自传:爱与希望的公益之路》

让爱回家小佳(李姐)

<h3>我叫李麦香,湖南衡东人,今年49岁,是民间公益组织-让爱回家的一名全职公益人。我的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但也充满了爱与希望。</h3> <h3>2014 年离婚后,我带着一岁的孩子来到东莞,从此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白天工作,晚上照顾家庭,生活虽然艰辛,但我从未屈服。加入虎门志愿者协会,再到东莞红十字会,每一次的机缘巧合都是命运的安排。本书旨在分享我的故事,希望能激励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传递爱的力量。</h3> <h3>一、重回东莞</h3> <h3>那时女儿15岁,儿子2岁</h3> <h3>1993年,青涩的我高中毕业后,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毅然踏上了东莞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然而,命运的齿轮似乎总爱与我开玩笑,它在时光的长河中缓缓转动,引领我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变迁。直至2014年,岁月已在我身上刻下了成熟的印记,我携带着年仅一岁的儿子与14岁的女儿,重返这片曾经梦想起航的东莞。这一次,我带着更多的责任和期许,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我与命运交织的新篇章,心中充满迷茫与不安。从塘厦到常平再到虎门,每一步都像是在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那时,找工作是我面临的最大难题,尤其是作为一个单亲妈妈。最终,我在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了工作,并在那里度过了五年时光。这份工作虽然稳定,却始终无法填补我内心深处的空缺。</h3> <h3>二、初入志愿者行列-虎门志愿者协会</h3> <h3>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虎门志愿者协会。起初,我只是出于对新环境的好奇和改变现状的渴望。然而,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从普通志愿者到秘书处工作,我逐渐发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满足感远非物质回报可比。</h3> <h3>三、公益生涯的转变-结识并爱上让爱回家</h3> <h3>我的公益生涯真正发生转变是在一次活动中。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计生服务队做站员值班,让爱回家深圳队的曾志来到虎门,寻找一位邵阳的流浪人员。当他们把寻人帖子发到我手中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因为我经常在虎门公园附近看到他。这只是一个举手之劳的举动,但却帮助他姐弟团圆。他的父母在离世前特意嘱咐姐姐一定要找到弟弟。而他出来时还在 90 年代末,当时还没有二代身份证,他办理的一代身份证在外面很快就被统一更换,导致他无法坐车住店,想回家都变得困难。没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让他找到了苦苦寻找他的姐姐和外甥女。看到他们家人重逢时喜极而泣的笑容,我意识到,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生命意义。</h3> <h3>苦中作乐,因为上有两老下有两小,常自我激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h3> <h3>从那以后,我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街头流浪人员的救助中,后来在一次救助湖北襄阳小伙的案例中,结识了陈伟平平哥,他是一位非常大爱的老志愿者,虎门启恒志愿者的负责人,与他强强联合之后,他主外我主内,配合默契的把虎门队伍给带动了起来,从最初的一两个人到后来的几万人,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如今的虎门队伍骨干就有近百名,救助案例达 1400 个,送回家的达 700 多人,送救助站送医院送救助站比比皆是,几乎天天都有成功案例,我们的救助随时随地。</h3> <h3>四、逆境中的温暖救赎</h3> <h3>追溯到2017年6月,那是一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时期。在那个充满挑战的时刻,我的父亲不幸遭受了脑梗塞的打击,而我在深深的忧虑和压力下也身患严重的眩晕症。我的小儿子当时只有三岁,作为一位单亲母亲,我别无选择,只能带着他住进医院。在医院的病房里,我们家三代人中有两位同时面对着严峻的健康问题,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因此变得岌岌可危。</h3> <h3>在这个艰难旅程中,我曾以为牢不可破的爱情也显得脆弱不堪,最终离我而去。感情上的失落虽然沉重,但我能够坚强面对。然而,经济上的压力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正当我陷入绝望之际,希望的光芒透过志愿者这个大家庭照亮了我的世界。</h3> <h3>那时的我在一年前就有幸成为虎门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心地善良的伙伴,他们无私地伸出援手。陈灵鸽(小草姐)、朱文、冯钧錤等一百多位志愿者,以及我的亲友和同学们,他们通过“轻松筹”平台默默地为我筹集了两万多元。这笔钱虽不算巨款,但它却如同及时雨般,帮助我渡过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刻。</h3> <h3>在那段漫长且黑暗的日子里,我对自己发誓,未来一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感谢那些在我人生低谷时伸出援手的好心人。这段经历不仅教会了我坚韧不拔,更让我深刻理解了人间温情和团结互助的力量。</h3> <h3>五、从志愿者到团队运营者: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h3> <h3>虎门队历经不懈的自我挑战与努力,在平哥的默契配合及全员的倾力奉献下,于公益领域崭露头角。随着队伍日益壮大,我们精心搭建组织架构,选拔出副队长、财务、宣传员、资料员及各区队长等关键角色,共同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团队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平台高层的认可,并在2016年6月1日,我荣幸地从让爱回家项目创始人张世伟先生手中接过全国平台管理重任,标志着我由普通志愿者蜕变为团队运营者。尽管这份工作在表面看似文职,却饱含无尽挑战。</h3> <h3>在虎门工作室的辛勤耕耘中,我以身作则,领导这支由我亲手打造的团队,同时投身于让爱回家公益寻人网的后台管理,负责整个平台的运营监管。自2018年虎门工作室成立,到2019年荣获东莞市公安局表彰,再到2020年“虎门让爱回家”项目成功注册,每一步都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成熟。在虎门慈善会创益种子计划的持续扶持下,我们更是连续五届成为创投项目之一,实现从无到有、从优到强的华丽转身。</h3> <h3>我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为可执行的规章制度和学习经验,复制并推广至全国各服务队。我在此一再强调:一个成功的公益团队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公无私的胸怀,以及明确分工的组织架构。同时,我们坚持财务公开透明,定期召开骨干会议与新人培训,与时俱进地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宣传,但始终在尊重家属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化名及打码的方式保护隐私。</h3> <h3>接管总部后台管理工作意味着承担起巨大的责任与压力。每天需要处理近两万条信息,而在平台创立初期,我们更是面临后台支持匮乏的困境。尽管招募了多位后台工作人员,但这项工作需要的不仅是热情与积极,更需要持久的耐心与坚定的责任心。在重重挑战与压力面前,我选择了坚守与担当。<br></h3> <h3>我深知这份工作的价值远超个人职业发展,它承载着为求助者带来希望的使命,传递着社会的温暖与爱心。正是基于对这份责任的热爱与执着,我留下来,不断完善制度方案并推广至整个平台。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培训、线上指导与跟进,并随时回应寻亲家属的咨询。作为客服及平台管理员,我与团队并肩作战,共同面对一切挑战。</h3> <h3>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方面,我们的项目展现了明显的创新性。相较于其他同类项目,我们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采用了“社工协助+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的全新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提升了救助效率。其次,我们不仅为流浪人员提供物质层面的帮助,更注重在精神层面给予支持,通过持续的关爱救助以及劝导返乡服务,助力他们重返正常生活。此外,我们还积极与多个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建立联动,形成了长效的跟踪关注机制,确保了救助措施的持续性与有效性。这种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模式,使得我们在解决流浪乞讨人员问题方面具有了显著的优势和创新意义。</h3> <h3>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成长,努力提升管理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我深知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为平台的发展贡献力量。如今,我们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后台团队,包括财务陈玉霞、肖四华,视频制作专家唐生,护送流浪人员的郭艳伟,以及公平公正的领导人张世伟等杰出公益人士。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让更多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h3> <h3>六、难以平衡的家庭与工作</h3> <h3>与此同时,我也在不断学习如何更高效地领导团队、激励他人。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唯有团结合作,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在我用心的探索和引导下,以及虎门所有志愿者的努力下,虎门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后台我体会到了它的可行性,便将此经验推广到全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跨越,队伍规模也扩大到了 300 多人。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努力和付出,尤其是各团队的骨干引领者,你们倾听了内心爱的召唤,用实际行动为大家做出了表率。</h3> <h3>然而,这条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名单身母亲,我需要在照顾孩子和繁重的志愿工作之间寻找平衡。我的孩子从小就和我一起在街头参与救助活动,这不仅培养了他的同情心,也让他逐渐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看着儿子从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愿意主动帮助他人的少年,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骄傲。此外,家中的两位七旬老人,他们离异近 50 年,身体欠佳,这让我十分牵挂。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老人家能照顾好自己,如有需要,我会随时回家探望。这也是从事公益工作的一大便利之处。</h3> <h3>七、队伍的成长与壮大每一步都离不开创始人的用心和辛勤付出</h3> <h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用心灌溉的队伍已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一套可执行、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和志愿者制度,团队逐渐走向了正规化、专业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虽然也遇到了初心消散的志愿者,他们选择了与我们分道扬镳,但我们团队始终坚守初心,不收取任何人的一分钱,不为名不为利,我们坦坦荡荡,每天都在进行救助和宣传工作。这种坚守和付出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让我们更加团结一心,共同为公益事业奋斗。</h3> <h3>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创始人张世伟先生。他不仅创立了这个伟大的公益平台,更是以他超强的亲和力和无私的大爱精神,感召了每一个愿意相信他、跟随他的人。他是一个实力派,每天都在一线忙碌,心里装的都是他人。他的创意和领导力让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正是因为有了张世伟先生的引领和付出,我们的团队才能不断壮大,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我们只管继续秉承初心,坚定前行,为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和温暖。</h3> <h3>八、坚持与奉献</h3> <h3>作为一位单亲妈妈,我在传递爱心的同时,也在持续提升个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我期望全国的志愿者都能将此使命视为己任,无论正向寻亲还是逆向寻亲,我们都应齐心协力。四川、安徽、江西、河南等地的朋友们,期待你们不仅在寻亲救助方面付出努力,还能组织更多其他类型的公益活动。</h3> <h3>让我们将这些经验积累起来,相互传授,共同学习。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将这些珍贵的经验推广至全国各地,让爱的种子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生根发芽。这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旅程,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秉持信念,锲而不舍,定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h3> <h3>九、坚守公益之光,坚韧与爱的双重旋律,不悔的人生</h3> <h3>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坚定地踏上了公益之路。然而,这条路上,个人的挑战与家庭的困境如影随形,交织成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乐章。</h3> <h3>自幼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我,早已在风雨中学会了独立与坚强。1996年,当父亲因肾结石病情严重而不得不进行肾脏切除手术时,刚刚高中毕业的我,便毅然肩负起家庭的重担,步入社会,用稚嫩的双肩为家人撑起一片天。面对生活的重压,我从未退缩,因为我知道,我是这个家庭的希望,我必须坚强。</h3> <h3>十三岁那年,母亲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她的再婚与丧夫,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波折。然而,正是母亲一次次与命运抗争的坚韧,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未来道路多么崎岖,我都要竭尽全力去孝顺她,给她一个温暖的晚年。而父亲,更是我心中无法替代的依靠。他含辛茹苦地将我拉扯大,为我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每当想起他为我付出的一切,我内心便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与感激。<br><br><br><br></h3> <h3>然而,尽管我坚守着家庭的责任,生活的重压却如同无法逾越的山峰,始终未曾减轻。作为家中的经济支柱,我肩负着赡养年迈双亲、抚养幼小儿女的重任。我深知,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内心最深处的牵挂。</h3> <h3>苍天虽然不语,却以它的方式给予我最大的公平。我欣慰地看着女儿逐渐长大,步入社会,找到了工作,甚至有了贴心的男朋友,开始能够照顾和关心我。她是我生活中的一缕阳光,给予我无尽的希望和动力。</h3> <h3>然而,东莞这座城市的灯火辉煌,却似乎从未真正融入我的生命。我在这里辛勤劳作,挥洒了32年的汗水与青春,却仍然漂泊在无根的都市之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没有驰骋的座驾,更没有那让人安心的存款。每当夜幕降临,我望向那繁华的霓虹,心中总会涌起一丝丝的寂寥与无奈。</h3> <h3>而湖南老家那栋简陋的105平方危房,虽然破旧不堪,没有现代化的厨房和厕所,但它却是我灵魂的归宿,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那里有我童年的欢声笑语,有家人围坐一堂的温馨画面,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与回忆。即便物质匮乏,我也从不觉得贫穷,因为我知道,真正的财富并非金银珠宝,而是那份家庭的和谐与幸福。</h3> <h3>长年累月将10年,我坚守在后台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付出着。虽然爱情似乎从未眷顾我,但我从未感到孤单和失落。因为我有亲情的陪伴,有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在我心中,亲情比爱情更加珍贵,它给予我力量,让我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依然能够坚定前行。</h3> <h3>即使此生无法拥有爱情,我也无怨无悔。因为我有亲情的温暖,有家人的陪伴,这些已经足够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即便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我也会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感激,因为我知道,此生我没有白来,我拥有了真正的财富——家庭的和谐与幸福。</h3> <h3>然而,最让我感到沉重的是,我的身体状况也在逐年恶化。从右耳的失鸣到严重的眩晕症,再到胆结石导致胆囊的切除,每一次的病痛都如同锋利的刀刃,深深地刺入我的心头。尤其是每晚颈部那如被钝刀切割般的疼痛,让我无法安然入睡,身心疲惫至极。我常常在黑暗中默默承受着这一切,感到无尽的孤独和无助。<br></h3> <h3><br>但即使如此,我依然没有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家人的责任。我坚信,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用爱心和行动去温暖这个世界。因为我深知,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彼此的依靠和支持。</h3> <h3>但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仍坚定地走在公益的道路上,从未退缩。因为我知道,每一份微不足道的帮助,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光,改变他们的命运。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我继续前行,即使身心疲惫,内心也充满了坚定与温暖。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公益已成为我毕生的追求。</h3> <h3>今天,我提笔写下这篇自传,既是为了记录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也是为了让爱回家的故事得以传承。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已不在这个世上,但我希望人们能够记住,我曾经为这个世界付出过,为社会、为让爱回家的事业贡献过我的一份力量。</h3> <h3>我的一生或许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深知,只有真正付出过、努力过,才能收获内心的满足与安宁。在公益的道路上,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br></h3> <h3>愿我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境,用爱心和行动去温暖这个世界。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让爱回家的梦想而不懈努力,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希望。</h3> <h3>在东莞这座城市里,我坚守着我的公益梦想。除了日常的后台管理和救助统计工作外,我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我微薄的力量去温暖他人。而远在湖南的衡东、衡山两个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更是我坚实的后盾。他们了解我的情况,总是在我不在时额外关照我的父母,这种温情和支持让我深感温暖和感激。这份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支持,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h3> <h3>十、公益之路,感恩与前行</h3> <h3>回首往昔,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激与憧憬。从东莞的街头巷尾到全国公益的广阔天地,我与无数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并肩作战,共同编织了一段段助人为乐的美好篇章。每一次的援手伸出,都是对他人生命的珍视,更是自我价值的璀璨绽放。这些年来,我见证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瞬间,它们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br></h3> <h3>大部分时间,我静坐于电脑前,默默奉献在公益的幕后。我忙于团队各项事务的处理,从志愿者证的办理到公众号的更新,从寻亲信息的跟进到团队的管理与引导,每一项工作都承载着责任与使命。同时,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公益活动的创新之道,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h3> <h3>我们与政府单位、爱心人士紧密合作,借助现代媒体和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高效、精准的公益网络。在各救助站、公共服务办、公安分局的协助下,我们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援助。尽管时代在变迁,观念在更新,但我们的公益初心始终不变,始终坚守着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信念。<br><br><br></h3> <h3>多年来,我坚守在公益的岗位上,虽然身体因长时间的工作而疲惫不堪,但我深知这是公益路上必经的考验。即使面临家庭的牵挂和身体的挑战,我仍然凭借着内心的信念和责任感,坚持不懈地前行。</h3> <h3>展望未来,我怀揣着更大的期望和梦想。我希望我们的公益影响力能够不断扩大,不仅局限于救助流浪人员,更要在教育、环保、社区发展等多个领域开花结果。我憧憬着有一天,我们的足迹能够遍布四方,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与希望。</h3> <h3>同时,我也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为那些曾经像我一样身处困境的人们提供力量与鼓励。我期望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公益热情,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事业中来。因为每个人的参与都是宝贵的,每一份力量都能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h3> <h3>在此,我要向所有给予我无私帮助和坚定支持的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没有你们的陪伴与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更没有这本书的诞生。</h3> <h3>我始终是那个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不图名利,只愿在公益路上帮助到每一位有缘人,见证他们的笑容与幸福,便是我最大的满足。我们共同走过的路,见证了爱的力量与美好。是你们的信任与支持,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公益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并进,以爱为动力,继续前行在公益的征途中,共同书写更多温暖人心、感动世界的未来篇章。感谢你们,愿我们共同为这个世界播撒更多的爱与希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