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游记掠影之七——革命圣地延安

雨后彩虹

<p class="ql-block">5月23日清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乘坐的大巴车行驶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开启了红色之旅,今天参观南泥湾和红色革命圣地——延安。</p> <p class="ql-block">从甘泉县雨岔大峡谷西行,先去参观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呀,遍地是牛羊呀。……”听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走进了南泥湾。</p><p class="ql-block">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参观了南泥湾党徽广场。</p> <p class="ql-block">在党徽广场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瞧,我们同行的俩个小朋友看着吹号的红军小战士新奇的样子,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队友于葵拍照)</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泥湾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230米。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83%,为汾川河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的水稻田,一片江南水乡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 <p class="ql-block">大生产运动纪念馆。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p> <p class="ql-block">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p> <p class="ql-block">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p><p class="ql-block">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延安杨家岭参观。</p><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我们依次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住过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以红军长征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6个单元为顺序,全方位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中都有动人的故事。有一张小炕桌,它长54厘米,宽41厘米,高33厘米,在这张小炕桌上,毛泽东绘制了红军东征抗日的蓝图,也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名篇——《沁园春·雪》。</p> <p class="ql-block">1936年2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东征部队长途跋涉,来到陕北清涧县境内。红军总部设在距黄河十五公里的袁家沟,毛主席住在老乡白育才家中。为了方便主席办公,白育才把家里这张唯一的炕桌搬来,也就成了主席的临时办公桌。</p> <p class="ql-block">在袁家沟的日子里,主席整夜整夜地伏在小炕桌上,凭借如豆的灯光写作,谋划东征的战略部署。2月6日,陕北普降瑞雪,一夜之间,袁家沟的山山峁峁都笼罩在皑皑白雪中。主席穿着一件蓝布棉大衣,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到黄河岸边。当他登上高家塬时,远望高原似蜡象奔驰,山峦似银蛇起舞,一泻千里的滔滔黄河也失去了它往日的汹涌。毛主席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一气呵成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雪》。</p><p class="ql-block">这首词于1945年8月在重庆公开发表后,立即轰动中外,大江南北争相传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各界人士心目中的地位骤然提升。也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为重庆谈判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柳亚子盛赞《沁园春·雪》为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是延安革命遗址的组成部分,也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夜晚灯光秀的宝塔山更美!</p> <p class="ql-block">延安的土特产。现在延安的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p> <p class="ql-block">我是出生在六十年代初,从小听着《东方红》长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早已刻骨铭心,红色烙印深深地记在心底。在延安零距离的参观学习,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幅珍贵的照片,每一个感人的故事更加深深地打动了我。更加体会到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党的法宝,是我们不断战胜一切困难的源泉。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永远跟党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