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彭德清(1910-1999)1944年耙齿凌战斗时任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老虎团团长兼政委。曾任22军副军长,23军副军长,志愿军27军军长。曾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国家交通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b></p> <p class="ql-block">1944年初夏 ,如中耙齿凌地区遭遇战,是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在反“清乡”斗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开国大将粟裕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曾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b></p> <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在我军民的不断打击下,敌伪顾此失彼,被迫收缩防线,放弃一些次要据点,纠集兵力,准备“扩展清乡”,企图扭转其在“清乡”区内的被动局面。</p><p class="ql-block">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罪恶阴谋,粟裕司令员命令我们七团归建三旅,返回四分区,由陶勇司令员亲自指挥,寻找战机,打击日伪,配合当地军民开展反据点斗争。</p><p class="ql-block">当部队一接到粟司令命令我回归建三旅后,知道又要回四分区打仗,顿时群情振奋,一片沸腾。</p> <p class="ql-block">6月22日,我团离开了益林,以日行120余里的速度行进,乘夜色到达李堡稍为隐蔽休息。翌日上午8点左右,部队分左右两梯队进入了如中的耙齿凌。</p> <p class="ql-block">如中是四分区清乡的边沿,情况复杂,敌伪军时常出来扫荡。我们预感要在此地打一仗,决定兵分两路,一营为右梯队,团部率二、三营为左梯队,两梯队并行搜索前进,遇敌时左右开弓,互相配合,协同包围歼敌。</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左前方传来了清脆的枪声。脚下已经接近“清乡”区了,我决定使用前卫三营打它一仗。</p><p class="ql-block">我即带侦察班策马加鞭赶到前方,见三营早已过去,敌人却正杀气腾腾地上来了。我们和敌人突然遭遇了!</p> <p class="ql-block">平原上,黑压压的一片,估量足有100多个日本兵,300~400个伪军。这时,他们正在向西追赶,情况很紧急。我当即下了决心:咬住它,吃掉它,给他们当头一棒,为“清乡”区内反据点斗争擂一通金鼓!</p><p class="ql-block">时间已经刻不容缓了。即派出三路侦察员传达命令,调右梯队一营由南向东北打,调后卫二营上前正面迎敌,命令前卫三营挡住敌北逃去路并回头打,决心合歼敌人于耙齿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开国少将张云龙时任新四军一师三旅老虎团副团长。曾任23军68师师长、军参谋长、24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b></p> <p class="ql-block">正好张云龙副团长带了团部的人马赶到,我便下令开始射击,吸引敌人,同时也是向我们部队发出作战信号,并下令调教导队跑步上来抢占沿河干沟防卫,正面堵住敌人。</p> <p class="ql-block">而敌人听到枪声以后,立即缩进一片乱坟包内,并派出一小队日本兵向我部杀了过来。一个军官挥着战刀,指着干沟,不停地嚎叫着。那干沟,横贯东西不见尽头,沟面很宽,沟底很深,它既是一条野战防线,也是一条很安全的交通壕。假如敌人占领干沟,继续攻击,我们整个部队便要暴露在开阔地上,那就很被动了。而背后的二营部队还没有赶上来,前面,日本兵已冲到干沟南面。情况紧张得使人透不过气来。正在焦灼万分的时候,远方传来教导队队长秦镜同志的喊声:“团长,团长,敌人在哪?”他问清方向以后,拔出驳壳枪,大喝一声:“跟我来!”飞也似的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开国大校秦镜时任老虎团教导队队长。曾任23军69师205团团长、志愿军69师师长、军副参谋长、67军副军长。</b></p> <p class="ql-block">教导队是我团的骨干训练班,队员全是具有战斗经验的正、副班长。把这样一个“拳头”打出去,本来可以笃笃定定。但是情况继续恶化了:敌人占领了南面的沟堤以后,穿过沟底,向北运动;北坝里,刀光闪闪,机枪狂叫。我教导队奋勇冲杀,把敌人阻击在一马平川的开阔地上,秦镜拉开嗓门喊着:“同志们!听口令,一起上,别拉脚,冲呀!……”一声惊天动地的大喊,百十个队员立在沟堤下面,拣起冒着青烟的榴弹扔了回去。榴弹,在敌人头顶上爆炸着。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沟堤很快被吞没了。干沟两旁形成了对峙局面。</p> <p class="ql-block">敌人以为我们是地方部队,因此没有增兵干沟,反而派出两个小队,向东北、西南冲过去。当觉察我是主力以后,慌乱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企图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他们派出部队试攻西、南两方,这倒给了我们一个分割、围歼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我和云龙同志商定了一个作战计划:命令二营由西南向东北追歼,全线出击,分割敌人;三营掉转“龙头”,吃掉向东北前进的一个小队;一营卷起“龙尾”,把向西南方面前进的一个小队裹住;教导队这条硬棒的“龙身”,顶在干沟边上。</p><p class="ql-block">“苍龙”把一条“毒蛇”围住了。眼看拔剑斩蛇条件已经成熟,我下命令道:“号长,调六连跑步上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革命烈士林少克时任老虎团二营营长</b></p> <p class="ql-block">一、三营把端着刺刀迎了上去,东西南北四面围攻,首先展开了白刃格斗。</p><p class="ql-block">这当儿,二营营长林少克和六连连长彭家兴率领部队赶上前来。彭连长左手握着手榴弹,右手拎着驳壳枪,精神抖擞地站在我面前大声说:“团长,交待任务吧!”</p> <p class="ql-block">指着纵深地带的乱坟包方向告诉他,“那是敌人的指挥所,你们连插进去,捣垮它!那个地方不仅有40多个日军,还有百十个伪军。”“放心吧!团长。”他率领部队出发了。六连的出击,是关系全局胜负的一步棋。</p> <p class="ql-block">这时,敌人气势汹汹地迎上来了。他们光着脑壳,端着刺刀嗷嗷乱叫。一场激烈的白刃格斗开始了。</p><p class="ql-block">在激烈的战斗中,六连连长彭家兴,身负重伤,踉踉跄跄地追了几步,倒下了……</p> <p class="ql-block">一营著名的战斗英雄“飞将军”陈福田同志,他持枪领先冲入敌群,被三个日军缠住,一对一的和他拼刺刀,一个被他刺穿了胸膛,第二个被挑着脑袋撩倒了,就在他刺死第二个的时候,第三个日军推上子弹朝他打了一枪,陈福田身负重伤以后,还赶上前去还了他一刀……不幸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又一次发起冲锋后,南面和纵深地带的枪声很快便停下来了。战斗进入了最后阶段。敌人虽然成了惊弓之鸟,却不肯放下手里的屠刀。</p><p class="ql-block">我向二营林少克交待:“协同一营全歼散兵。”</p><p class="ql-block">并将追击打伤六连长的日本兵的任务,交给秦镜,“团长,我有数啦!” </p> <p class="ql-block">我团干部、战士勇猛拼杀,不怕牺牲,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在地方武装、民兵群众的有力支援配合下,100多名日军、300~400名伪军除少数漏网外,全部被歼。其中,生俘日军14名,伪军100多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继车桥大捷之后,苏中军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扩展清乡”阴谋。同志们高兴地说:我们回娘家,顺路牵羊打了个胜仗,达到了活捉日本鬼子的心愿。部队押着俘虏,扛着战利品,喜气洋洋地回到四分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开国中将陶勇时任新四军一师三旅旅长兼苏中四分区司令。曾任华野四纵司令员,23军军长、志愿军九兵团副司令员,南京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姬鹏飞(吉洛)时任一师三旅兼苏中四分区政委。曾任华东野战军11纵政委、第三野战军七兵团副政委、中国外交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b></p> <p class="ql-block">当晚绕过丰利,到达苴镇地区。在这里,我见到了分区领导陶司令和吉政委。我向首长汇报了这次歼灭战的经过,吉洛政委很高兴,赞扬指战员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机动灵活的战术。</p><p class="ql-block">陶司令告诉我:“内线同志报告说,日军召开了紧急会议,正在商讨如何加强防御问题。”吉洛政委正确估价了这次战斗说:“这就是说,他们顾不得再搞什么'扩展清乡’,而快完蛋了。”吉政委的话对我们部队是极大的鼓舞。</p> <p class="ql-block">苏中战役后,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军委起草的给各大区的电报,指出苏中战役“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彭德清与战友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彭德清(左二)1951年在朝鲜志愿军九兵团指挥所前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彭德清(右一)1981年,在新疆天山察看地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彭德清与家人</b></p> <p class="ql-block">文章摘自,彭德清将军为纪念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胜利40周年所著《耙齿凌遭遇战》(曾登载在《江海奔腾》一期),后加以整理成《如中遭遇战》。</p> <p class="ql-block">【后记】:1943年春,日军为消除新四军对南京、上海等战略要地的威胁,巩固其占领区和维护长江下游航道的安全,把“清乡”由苏南扩展到苏中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于3月16日发出反“清乡”指示。苏中区党委和军区进行充分准备、周密部署,确定以开展广泛的“反清乡”斗争。</p><p class="ql-block">从4月1日开始,进行了持续9个月的反“清乡”斗争,共作战2700余次,摧毁据点49处,歼灭日伪军和伪行政人员2400余人,争取伪军、伪组织人员投诚反正1700余人,拆除碉堡200余座,粉碎了日、伪军的“军事清乡”“政治清乡”“延期清乡”。</p><p class="ql-block">1944年,日、伪军又对苏中根据地进行“第二期清乡”。苏中军民连续发动攻势,至9月,赢得了反“清乡”作战的最后胜利,基本收复了日、伪“清乡”期间侵占的地区。</p><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下旬发生的耙齿凌战斗,是我苏中抗日军民在反“清乡”斗争中获得的一场大胜,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在行进中与一个中队的日军和一个营的伪军正面遭遇,立即爆发残酷的白刃格斗,最终新四军全歼了日伪军。这场战斗规模不算太大,但意义深远,战后苏中日军逐渐收缩,直到最后无条件投降,再也没能组织起较大规模的攻势行动。</p><p class="ql-block">“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毛泽东游击战理论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游击战争优势,集小胜为大胜,是新四军以弱胜强的基本手段。然而,斗争环境因时而变,战斗形势瞬息万变,战略战术的创新创造也应运而生。新四军一师在苏中实行“敌进我进”军事策略,制敌遏顽,拱卫华中,在抗战史上留下靓丽一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耙齿凌战役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中战斗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中战斗纪念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3军后代致敬 新四军前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纪念耙齿凌战斗胜利80周年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6月22日 南通如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总策划 正本清源 喀秋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编辑制作 红娅 玫子 陈军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总监制 胜平 正本清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