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东北部,距肇庆市区18公里,由10多座山组成,总面积11.33平方公里。主峰鸡笼山海拔1000.3米。鼎湖山以其是集风景旅游、科学研究、宗教朝拜于一体的胜地而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山之首 。鼎湖山的得名,众说纷纭,有说是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故名顶湖;有说是因中峰圆秀,山麓诸峰三歧,远望有如鼎峙,故名鼎湖;又有民间传说黄帝曾赐鼎于此,故习惯称作鼎湖山。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保护区景观独特,有大片地带性原始森林,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1979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列入国际潮湿雨带林保护网,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明末清初时,鼎湖山也曾称为天湖山,原因是明末清初之际,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的行宫。据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上过鼎湖山。清初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曾写过一首叫《端州华严庵送何孟门、陶握山、王紫?游鼎湖》的诗,其中加有注文说:"栖壑大师以(桂王)行宫在端州,改鼎湖山为天湖。"可见改叫鼎湖山为天湖山,明显带有纪念南明永历皇帝的意思。随着永历政权灭亡和清朝统治走向稳固,天湖山这个名称也就逐渐就无人问津了。 宝鼎园位于肇庆市鼎湖山的天湖景区旁,占地约1.3万平方米,地处鼎湖、天湖之畔,依山傍水,环境古朴优雅。园内青山环抱,风景优美。宝鼎园以展现中国古代鼎文化为主题,将中国著名的青铜器鼎、鼎文化与自然和山水文化融为一体。宝鼎园由国内资深的古建筑设计机构、专家与青铜器专家共同规划设计,整个宝鼎园充满中国古文化气息,宝鼎园有两个世界之最,一是肇庆九龙宝鼎,二是端溪龙皇砚。这就是重达2吨的"端溪龙皇砚"。 “端溪龙皇砚”是极品中的极品,长2.78米,宽2.18米,砚厚0.25米,重达2吨,是用肇庆羚羊峡斧柯山上的麻坑制作而成的。它重达两吨,用一整块砚石雕就而成。能工巧匠充分利用端石的整体形态,在上面雕刻108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云龙和水龙,138粒大小不一的砚眼则恰到好处的点缀在其中,形成了“百龙戏珠”的壮观场面。凡是见过的人都无不为之震撼,也是在2000年12月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走过端砚,沿左侧回廊入庭园。回廊上罗列着从古代到现代的各色大鼎, 世纪宝鼎 九龙宝鼎位于鼎湖山的宝鼎园内,是鼎湖山的镇山之宝,铸造于2000年,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鼎。宝鼎重达16吨、高6.68米,由中国著名的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参照西周大克鼎的形制设计而成,大鼎三足鼎立,足顶端有三个大龙头,鼎身上的波曲纹象征着山川河流,鼎腹上部有三组对称龙纹,呈九龙献瑞之势。九是传统的吉祥数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栩栩如生的九条金龙,似翻江倒海,如腾云驾雾,象征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的腾飞。 福禄寿屏风及鼎炉 鼎湖山的天湖,是鼎湖山最大的湖,湖水碧绿。蝴蝶谷原始森林位于鼎湖山三大景区之一的天湖景区,由碧湖、小岛、森林三部分组成。天湖湖面清澈见底,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草绿、淡绿、浅蓝、蛋黄、海蓝及至湛蓝浑然一体,色彩斑斓,有“广东小九寨沟”之称。 在这大坝坐船到蝴蝶谷,整个蝴蝶谷景点由一湖一岛一谷组成,游玩时,需要坐船登岛。蝴蝶谷位于景区尽头,和鼎湖挨着,蝴蝶谷因蝴蝶而命名,这里地处亚热带雨林,植被丰富,有很多树种很适合蝴蝶寄生,蝴蝶谷的蝴蝶数以万计,种类众多。 乘坐观光车来到庆云寺站,这里是庆云寺的最高处。庆云寺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四周峰峦环抱,如瓣瓣莲花,被冠上“莲花寇”的美称。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庆云寺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寺里香火历久不衰。 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犙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待,并随即大兴土木,依山而建,地分七级、堂列五层,坐西向东,甬道纵横。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宏大。寺内文物以大铜钟、千人锅、翡翠玉佛像和慈禧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平南王尚可喜所赐王座椅最为出名。 庆云寺坐落于深谷之中,建筑于七级台地之上,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100多间殿宇依地就势而建,形成了各景点和殿宇之间的上下地势悬殊、落差巨大十分罕见的庙宇建筑奇观。这是最上面一级的也就是自上而下的第一圣景的“观音亭”。 庆云寺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南有客堂、鼓楼;北有斋堂、钟楼;第二层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第三层中正堂;第四层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塔殿,即原建之莲花庵。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围栏里是历经390多年的磨难的白茶花树,1633年,庆云寺二代祖师在犙和尚在建造莲花庵(即庆云寺)的同时,亲手种下了一株洁白无瑕的白茶花。后庆云寺两度遭火灾,白茶花也被烧毁。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树头地方,老树奇迹般地长出了新芽。之后,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白茶花在主茎靠近树头的位置又长出了两根新的侧枝,已经两米多高,近年来已经数次开花,再次焕发了强劲的生命力。 这里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与超脱于世外,深深地悟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意境来。继续向前,烟云好像从雨林中慢慢升腾出来,我们终被它迷惑了,辩分不清是云还是雾,透过云雾行走的间隙,巍巍的群峰显露出它高耸峭丽的本色。在欣赏着这些美景的同时,时不时的还会从嶙峋的山石间传来悦耳的流水声,细听起来似慢敲的鼓点,又似轻拨琴弦的合声,真是美妙极了,这也许就是应了“云液飞泉响万峰”的响泉声声吧! 庆云寺各层殿堂上的房脊、四角斗拱装饰物都不一样,又都有其显著特点,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的文化历史底蕴,是很值得人们从不同侧面去观赏它的。。。庆云寺还有一大奇观,虽然地处山峦的半山腰,但殿宇房顶是终年的一尘不染,而且谁也不曾到屋顶上去清扫过落叶,据传说,这是因为庆云寺常年都有神灵的庇佑,所以连枯枝败叶都不会落到庆云寺的殿宇屋顶上。 庆云寺中除了诸佛教名寺皆有的大雄宝殿、韦陀殿、毗卢殿、藏经楼、钟楼、鼓楼、斋堂、知客堂、云房等设施之外,还有东土祖师殿、伽蓝殿和具有岭南佛教特色的塔殿、七佛楼、睡佛楼、佛母楼、中正堂等殿宇。这些殿宇在建筑上皆雄伟而不失庄重,肃穆而不失典雅。内部皆金碧辉煌,佛光灿烂,人入其中,只觉得殿殿集聚天地之灵气,殿殿凝聚佛界之真谛。 庆云寺是华南最大的寺院之一,古刹庄严,质朴而宽宏,寺内现今仍存千人镬、大铜钟以及有300多年历史的白茶花树,被称为“镇山三宝”。庆云寺内的古迹和文物很多,舍利子、《碛砂藏经》(佛经)、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的“万寿庆云寺”匾额以及平南王大法座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庆云寺龙脉清秀,地局端正,山清水秀,藏风聚气,寺宇殿堂建设布局地势由低到高,地理格局庄严雄伟,寺宇主殿背坐三台山面向玉几朝山,庆云寺是研究佛理、弘扬佛法、护佑普度众生的好地方,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佛教道场福地。 庆云古刹,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写了《游庆云寺》一诗:寺古森林拥,心清圣地游。候迎劳长老,砥柱念中流。梦舍千僧锅,人过五比丘。宗风应未歇,奋进看从头。 庆云寺就建在天溪山谷中,寺宇左右青龙白虎砂环抱有情,寺后三宝峰开屏,呈三台形状,峰峦秀丽。青龙砂起伏抱护,有龙头昂首护寺之美姿;白虎砂尾低伏,自然避开劫曜巳方之嫌。庆云寺朝山呈玉几形,非常秀丽耀眼。该寺坐西向东,庚山甲兼酉卯,立庚申庚寅分金,左水倒右流出乙方,是水局辛龙,辛主文章之府,又为图书之府。 从前有一女孩从小体弱多病,多方求医不奏效,因医病用钱生活困苦,有天晚上其母做了一个梦,梦见观世音菩萨叫她带一埕油上庆云寺添香油,然后在寺里装一埕水回去饮用。第二天照着做了,不久女孩的病就渐渐好了,而且体格也一天天强壮。远近的村民知道这回事,都纷纷仿效带一埕油上山换一埕水。人们都说鼎湖山庆云寺内的水是龙泉圣水,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居民到庆云寺都是经常带油换水回家睇屋,所以有一埕油换一埕水的传说。 庆云寺南门对联,上联“莲华历劫香初地”中的“莲华”显然指庆云寺的古名“莲华寺”,至于“历劫”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说庆云寺在历史上被几度损毁、重修的经历;下联“云液飞泉响万峰”为此地绚丽风光的写照。 九龙壁属于影壁的一种,是汉族建筑物大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俗称照墙、照壁。鼎湖山庆云寺内的九龙壁,气势雄伟,造型精美。每当朝阳升起,金光万道,九龙壁涂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巨龙仿佛冲破雾霭,腾身游动起来。九龙壁正龙威严、尊贵,升龙刚猛而充满力量,降龙则温文尔雅。寓意群贤共济,圆满如意、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 在鼎湖山庆云寺第二台地庭园,有两棵菩提树已逾两百年树龄。据记载,200多年前,斯里兰卡的国王派大使到印度把菩提树种带回来,托香港总督的母亲带来鼎湖山庆云寺栽种。 过了山门往上去是一段长石台阶,台阶中间是用一个长方形透明玻璃箱罩着的龙戏水石雕图,图两边的台阶可以走路往上面去,左右两旁是石栏杆。再往上就是九龙壁了,这个九龙壁是用黑色石雕刻拼成的,你看那九条龙腾云驾雾,活灵活现,给这座古寺增添了灵性。九龙壁左右台阶栏杆两侧有一对张牙舞爪的麒麟,左边的是一只雄麒麟,右边是一只雌麒麟,这样海空中翻腾的蛟龙与地上的瑞兽麒麟,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高大的庆云寺牌坊,两旁的对联是:“凤鸣鼓响心原寂,竹翠花黄境自幽。”匾额是“洞上正宗”四字,牌坊的后面也题写着不同的对联。有兴趣的朋友游到此处,不妨多留意一下。 庆云寺坐西向东,随坡而建,在一个左右有山为依托,后有三宝峰为屏的坡谷间。由于山势陡峭,台阶特别的多,沿拾阶梯而上,时而登高走低,时而又要峰回路转,几乎是层层的盘绕上去。 进入庆云寺正门前面是一个石砖的大町,对山门前面建有一个月池,里面安放着一只大石龟,池中有水,水里有活鱼、小龟等动物。庆云寺山门的牌楼是用石块砌成的,三门并立,雕刻精美,图案逼真,雄伟壮光,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山门牌楼左右是大平台,两边各种有两棵大桂花树,桂花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桂花飘香成为该寺的一个景点。这个大平台左边的石壁上有一幅观音大士图。 庆云古刹,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0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这是补山亭后门,该亭为清康熙年间高凉郡守吴柯捐建,以补缺之义而命亭名。坐西向东,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32.5平方米。四壁为砖墙,墙高4米。左右壁开圆窗,直径1.2米。亭的前后开门洞供行走,前门长方形,后门拱券形。亭顶为歇山式,灰塑脊,四周斗拱向外延伸。下砌矮墙作亭廊。后门楹联:“不作风波如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为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在别处所题,后为民国初年岑学吕借用于此,并补横额“认取来时路”。 <p class="ql-block"> 补山亭前门额“宗律名山”由梁汉夫于1979年重写;亭前楹联:“百城烟雨无双地,五岭律宗第一山”,为1981年中山大学商承祚教授重写。亭内左壁嵌有吴柯撰《鼎湖山庆云寺补山亭记》,左右圆窗上壁书有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为重摹之迹 。到此, 因时间问题,又下雨,所以没有继续下去飞水潭。飞水潭又名龙潭飞瀑,位于鼎湖山南半山腰、庆云古刹下东侧,崖壁上刻有宋庆龄手书“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月28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广东肇庆鼎湖山</p><p class="ql-block">图文:红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