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摄影:严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2666823</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彩云之南的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滇池之滨的云南省博物馆,是历史、艺术、科学的殿堂,实地参观感受到了更多惊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5月3日是五一假期,我随家人一起从北京到云南观光旅游,这是我第一次去云南,有幸观赏了云南省博物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云南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亲眼目睹了云南的历史和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6393号 ,创建于1951年8月,陈列面积达2400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民族文化大省,考古发掘已证明了云南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与多民族省份是相一致的。50余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的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已逾19万件之多,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在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中,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约1千余件。该馆的历史文物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具有关介绍博物馆从建馆以来,经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其中闻名中外的有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西汉时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访友图》、大理国时期的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时期的金翅鸟,等等。云南省博物馆利用丰富的藏品,举办过不同内容的陈列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云南的社会历史文化面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时代为战国时期。该器主体为一头大牛,牛呈站立状,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头小牛。该器采用范模铸造,大牛和小虎一次成型,而小牛则是另铸,再焊接。牛虎铜案是古代滇族的一件祭器,造型集牛、虎于一体,甚是特异。从美学价值来看,立意独具匠心,想象力颇为丰富,大小比例搭配合适,且形体塑造动静结合。从力学原理分析,小虎装饰于大牛的尾部,且虎的后腿紧蹬大牛的后腿,使得器物的重心明显后移,再在大牛腹下焊接一头小牛,加大器物自身的重力,器物因追求美观、奇异而下盘略显轻浮不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牛虎铜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牛虎铜案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和观赏价值。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稀世珍品,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因此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牛虎铜案作为国宝级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展示了古滇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水平,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奇思妙想和精湛工艺。收藏牛虎铜案能够体验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让人们深入了解历史和艺术,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保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宝《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是西汉时期滇国的青铜器,于1955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它是反映古滇国神秘的祭祀文化的重要文物,是目前所见唯一的杀人祭柱场面的铜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通高38厘米,盖直径30厘米。它形似铜鼓,鼓面可开启,是为器盖。器身腰部一周有线刻人物,器盖上铸造立体群雕,表现了祭祀广场上的礼仪建筑、器用设置以及人物活动。人物形象具体,动作鲜明传情。它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被誉为"青铜铸造的无声史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国宝级文物,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古滇国的祭祀文化和社会制度,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和宗教仪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稀有性使其成为收藏界的珍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是古滇国青铜器中的珍品,出土于晋宁石寨山10号墓。贮贝器两侧装饰有虎形耳,盖上有4只奔跑状的牛和一名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器物造型生动、风格鲜明。贮贝器是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型,用于贮存贝币,象征权贵地位和祭祀祖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宝银鎏金镶珠金翅鸟是大理国时期(宋代)的文物,于1978年在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出土。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银鎏金镶珠金翅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出土于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代表了大理国的文化和宗教。金翅鸟头饰羽冠,两爪锋利,尾、身之间插有镂空火焰形背光,翅膀向内卷作欲飞状。整器鎏金并饰有5粒水晶珠,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是大理国的珍贵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尊银鎏金镶珠金翅鸟是大理国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之一,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银质的翅鸟通体鎏金,高18.5厘米,重125克。它的造型精美,鸟头饰有羽冠,羽翅向内卷作欲飞状,两爪锋利有力,立于莲座之上。工艺上采用了铸造、錾刻、焊接、鎏金等多种技法,整体呈现出珠光宝气、雍容华贵的气质。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代表了大理国金银器工艺的高超水平,是云南佛教艺术的代表作。作为国宝级文物,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市场上备受珍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宝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是西汉时期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于1956年在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10号墓出土。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作为国宝级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它代表了西汉时期古滇国的青铜器工艺水平,展现了古代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宝级文物《溪山行旅图》是北宋杰出画家郭熙所作的一幅绢本水墨画,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这件宋代时期的文物作品,是郭熙在画院奉旨所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溪山行旅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溪山行旅图》不仅是现存郭熙传世绘画中的早期之作,也是一件难得的宋代名家绘画精品。作为国宝级文物,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因其稀有性和艺术品位,其价值评估较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聂尔小提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聂耳小提琴:这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使用过的乐器,被云南省博物馆评价为“黑暗中的明火”和“为时代发声”。聂耳的亲朋好友于20世纪50年代将其遗物捐献给云南省博物馆,其中就包括这把小提琴。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云南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丰富的民族和边疆文化内涵。位于博物馆二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扎染、蜡染、银器到手工压制的传统普洱茶等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建馆以来,云南省博物馆先后有数十个展览在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展出。现每年观众50万人。2007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滇国——云南青铜文明陈列》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07年6月,云南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云南省博物馆还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五家重点博物馆”之一;2008年5月18日开始,云南省博物馆对外永久性免费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