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旅纪实篇之十

董广明

2024年5月24日上午10时结束了太行大峡谷桃花谷的游览,之后来到了天空悬廊进行游览观光。接续九。 梦幻谷天空悬廊是华中地区首座悬式挑式玻璃观景台,观景台悬挑全长59米,离地面悬空高度466米,也是亚洲悬空较高的玻璃观景台,站在台上犹如站在峡谷中间,踏足观景台上,不管是前后左右还是上下观景,都没有任何视线遮挡,浑然“峡谷凌空”一般,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切身感觉可谓异常刺 梦幻谷。 天空悬廊。太行山之巅云端之上,建在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悬崖上的高空"梦幻谷"U型悬挑是玻玻璃观景台,高离地约400多米.不仅能体验高空行走的刺激,还能欣赏太行大峡谷全景。听说这桥每年掉下去的手机不计其数。你敢上来挑战吗?# 玻璃桥美景 #网红玻璃桥 #旅行推荐官 #玩的就是心跳 #惊险刺激 在天空悬廊上打卡拍照留念。 中午11时30分游览完天空悬廊,之后乘坐景区的观光车返回,午餐后前往红旗渠进行游览参观。 下午14时抵达到了红旗渠景区。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 红旗渠,又称人造天河,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从太行山山腰处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以浊漳河为源头,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该渠始建于1960年2月,1969年7月基本建成,被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红旗渠,修建工程历时10年,共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该渠总干渠长70.6千米、墙高4.3米、宽8米,设计最大流量每秒23立方米,有干渠、分干渠10条,支渠51条,斗渠290条和农渠4281条。沿渠建有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同时还建有水电站和提水站。该渠的修建,使14个乡镇410个村均受益。主要景点有青年洞、创业洞、红旗渠纪念馆等。 民工们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修建红旗渠这样的大工程。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1960年3月6日到7日, 红旗渠风光 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 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7月工程全面竣工。 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参与群众7万人。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20世纪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 史。 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先念、乔石、姜春云、李铁映、叶选平等曾先后亲临红旗渠视察。 青年洞是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分水闸为河顺公社1965年3月修建。 红旗渠分水闸, 分水闸以上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当代书法家赵朴初手迹。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和河南人民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 红旗渠修建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1998年10月8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集中的概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5月24日下午17时40分结束了红旗渠的游览参观,同时也是结束了24日全天的游览参观。前往开封进行最后一天的游览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