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融媒】大地流彩 水城欢歌——从一场民俗文化节看沁县文化振兴之路

井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曼妙婀娜的舞姿、高亢激昂的歌声、激情满满的书画创作、经久不息的喝彩声……行走沁州大地,从城市公园广场到乡村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广大人民群众尽情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模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沁县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一个个生动侧影。作为山西四大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品牌之一,沁县一年一度的端午民俗文化节,是全县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今年在策划第十六届端午民俗文化节时,县委政府将“大地流彩”品牌精神贯彻始终,突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大家的节日大家过、百姓的节目百姓演”的活动宗旨,务实高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通过“活动牵引文化”,有效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活力、创造力,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弦书颂党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乡音入耳宣讲入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是新时代的说书人,到田间进公园,说唱宣讲传精神,编词写曲歌盛世,为民抒怀唱英雄,古韵乡音赞太行,走乡串村颂党恩……”在沁县第十六届端午民俗文化节期间,沁县举办了两场沁州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吸引了近千名群众观看,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沁州三弦书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方言亲切、曲调优美而深受百姓喜爱。近年来,沁县坚持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等重要精神重要指示融入三弦书创作中,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并深入乡村、社区、文化广场为群众说唱,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感受党的关怀和家乡的巨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弦书的宣讲方式很特殊,曲艺志愿者用我们喜欢的方式,把理论宣讲从‘高大上’变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一下子就能弄清楚当前的政策方针。”“ 这种宣讲方式接地气、有温度,我们听得进、弄得懂,也记得牢,真好!”围观群众兴奋地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艺宣讲接地气,党的声音入民心。目前,沁县广泛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广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等宣传阵地,已累计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100余场,受众达到十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观众到主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群众活动燃旺 “文化篝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旗袍秀、老年歌唱、歌舞朗诵…文化节期间,“水城欢歌”系列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可谓“吸睛”又“出彩”,而这些演员中有学生、退休干部、全职妈妈,更多的是沁县的农民群众,他们为了共同的爱好和梦想,从城市角落、田间地头站到了舞台中央,用自编自演的节目、真情本色的表演为今年的端午民俗文化节增添了一抹亮色,展示了沁县农民的健康、快乐与自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放眼沁县,像他们一样喜欢站到台上当“主角”的,大有人在。老百姓不再满足于坐在电视机前或台下欣赏文艺表演,他们更愿意以“主角”身份尽情表达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多岁的闫爱红是故县镇广场舞团队中的一员。长年在农村务农的她,几十年里,生活轨迹基本上是从家里到田里两点一线,没有社交,没有休闲娱乐。10年前,闫爱红第一次接触广场舞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她挪动脚步,躲在人群后面,跟着扭动起来。从最初的不好意思到如今跳舞时总要站在最前面,闫爱红通过跳广场舞,不仅收获了快乐,更增加了自信。她带着 40 多人的舞蹈队经常到周边村子进行公益演出,还用短视频记录下跳舞时的全情投入、休息时的放声欢笑,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不少粉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广场舞更能体现基层群众“文化觉醒”的是“村晚”。在南里镇举行的乡村文化交流公益盛会上,300多位村民通过舞蹈、走秀等方式“放飞自我”,动感的音乐、欢快的舞步,彰显出他们的文化追求,成为老百姓生活的鲜活缩影。节目是农民自己创作的,这让群众活动有了生机与活力。从农民视角看,以前在台下当观众,如今登台当主角,“感觉不一样,有了种当主人的感觉”。一些农民表达得更直接:“我登台、我演出、我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在沁县的端午民俗文化节上,处处可见农民的身影,水上龙舟竞技参赛者都是来自各乡镇的村民,他们团结协作、超越自我;包粽子、射五毒、旱地龙舟大赛让老百姓体验儿时游戏乐趣;年代婚礼秀体验、知识竞赛弘扬了农村新事新办的生活新风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本届端午民俗文化节为例,沁县直接参与群众近3万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近8万人次,充分彰显文化的生命力在民间、在群众中。在这其中,群众自发性和政府引导性形成有益补充,增加了文化产品供给,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档升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打造旅游品牌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乡村文化创意蓬勃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意激发文化活力,创新引领乡村发展。在“大地流彩”精神指引下,沁县积极发挥创意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以节庆兴文旅,以文旅促振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借助“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这一品牌活动,沁县各乡镇纷纷借势发力,打出了“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康养休闲”特色牌。在文旅推介大会上,各乡镇通过三分钟的竞演、五分钟的舞台演出,为乡村代言,宣传推介本乡镇的自然美景、文化底蕴、民俗风情;南里镇东林村新华日报(华北版)旧址开展传统文化表演、红歌大家唱、红色东林“粽”情有你、端午节文化展览、端午知识问答趣味赛等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讴歌祖国辉煌历史,增加文化体验;牛寺乡策划了“石刻乡韵·创意牛寺”文创设计大赛的作品展演,开展文创产品推广和销售活动,全面展示沁县文创设计大赛成果,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沁县的文化软实力及旅游品质;此外,册村镇的研学游、漳源镇的生态游、故县镇的山水露营游也都敞开怀抱,设置沉浸式体验、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接待功能,指导乡村旅游景点提质升级,彰显沁县文旅魅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越野挑战赛、乡村象棋赛,到乡村体验、游乐、采摘、垂钓,再到短视频大赛等,在一项项形式多样、守正创新的文化品牌活动中,群众深入体悟文化之美、文化之乐,形成聚力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生动局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跳舞、合唱、阅读、逛展……坚持“送文化”“种文化”相结合,从大型主题活动有声有色到文化活动好戏连台,从非遗作品的传承到国潮新风的碰撞,从一场场理论宣讲到一项项文化惠民措施落地,从一批批优秀文艺精品的创作到一个个基层文化队伍的壮大,沁县群众文化活动风生水起,不仅让群众大饱眼福,更是让群众登台当主角,很好发挥了品牌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让群众获得文化、享受文化更加便捷,影响力不断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文:井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