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p><p class="ql-block">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美西湖的诗句之多,让人难以统计。</p><p class="ql-block"> 六月西湖正是游玩的好时光,湖光山色,水波荡漾,柳树间、水岸边或坐或行,远望处青山碧水;划桨荡漾在湖面上,清风吹拂,浪拍舟楫,好一个潇洒自得,而西湖和西湖沿线众多的人文景点中,则述说着西湖千年中发生的故事,西湖的故事说不尽,坐落在柳浪闻莺的钱王祠就是其中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 钱王祠紧靠着西湖,从南山路走入钱王祠的石甬道,有五个石牌坊矗立在路的上方,上面分别写着“王者襟度”“风云龙虎”“用贤惠民”“重文精武”“识量豪宕”“功在东南”“德馨古今”等用以对钱王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到了西湖边的广场处,钱王祠的大门正对着西湖,而湖边又是一个高大的石牌坊,上面写着“功德坊”。</p> <p class="ql-block"> 钱王祠的另一侧的甬道上又是一个石牌坊,牌坊上有“圣旨”和“澄明湖绿”字样。</p> <p class="ql-block"> 在这边上一块粗看古朴实际做工精细的,放在雕花底座上的大石头,写着“钱祠表忠”,表忠观是钱王祠的又一名称。从广场到钱王祠要过一座石桥,石桥两侧正是荷叶满池,红色的八字墙围着山门。</p> <p class="ql-block"> 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是纪念五代吴越国钱镠及其子孙三世五王而建的,在宋代初名“表忠观”,清代以后通称钱王祠,历经千年几经毁建,只留下八字墙是原建筑物遗迹,二00三年重建完工。</p> <p class="ql-block"> 钱王,名钱镠,字具美,小名婆留,(公元852-932)浙江临安人。公元923年,钱镠建立吴越国,定都杭州,长期奉行“保境安民”之策,不兴战事,以民为本,奖励耕织,兴修水利,疏浚西湖,广罗人才,发展贸易。使杭州一跃成为“东南形胜第一州”。受到历代杭州市民所敬仰。雕塑中的钱王豹眼大头,虎背熊腰,身披盔甲,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 进入祠内,首先看到的是两个碑亭和一个铜献殿,碑亭中其中一个是御碑亭,内有乾隆御笔的“忠顺遗麻”。</p> <p class="ql-block"> 这一块是重修表忠观和重建钱王祠的碑记。</p> <p class="ql-block"> 献殿在钱王祠大门内的正中间,全铜铸造,单层三重檐式,方殿为宋式风格,上设阿育王塔式,高8.4米殿长宽各为4米,台基长宽各为10米。铜殿精巧、古朴,是中国台基面积最大的铜殿,台基上有八海九山的铜雕,是钱王祠建筑群中的一个亮点。</p> <p class="ql-block"> 祠内两侧还有功臣堂,左侧表武功,右侧表文治。以壁画的形式,线描石刻的手法,展现了西陵大战、擒董昌、大战狼山、疏浚西湖、筑捍海塘、纳土归宋、陌上花开、兴筑罗城这八个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了钱氏三世五王的文治武功。</p> <p class="ql-block"> 钱王祠中最恢弘、最有气势的当数正殿—五王殿。</p> <p class="ql-block"> 殿内布设的是五王像,其中钱镠像位列正中,在他周围的是钱元瓘、钱弘佐、钱弘琮、钱弘俶的塑像,塑像气势非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有三世五王的介绍,在钱镠塑像的后侧,是一幅吴越国疆域图,两侧的对联写着“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万世者更谋之”,显示钱镠的治国理政之道。</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两侧的揽远堂、怀镇堂一左一右,遥遥相对,堂内墙上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p> <p class="ql-block"> 苏轼的《表忠观碑记》。</p> <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后,唐室日渐式微,群藩割据,唐昭宗乾宁二年(895),越州观察使董昌称帝,钱镠应命讨伐,于次年平诛董昌,乾宁四年(897)昭宗赐钱镠金书铁卷以示奖励。钱王及后裔凭金书铁券可以免死、避刑罚,长保子孙富贵。</p> <p class="ql-block"> 阅礼堂中的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 依光堂外的婆留井,这来自钱镠的一个传说,相传钱镠出生时面相怪异,他的父亲欲将他投入井中,一位好心的婆婆相劝才留了下来,故钱镠的小名叫婆留,故事与井也就传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钱镠出身社会低层,少时贩盐为生,因战功得以晋升,成为唐乾宁镇海、镇东两节度使,占据浙东、浙西之地。天复二年(902),唐朝册封钱镠为越王,后又改封吴王,开平元年(907)后梁册封为吴越王,钱镠治内的吴越国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成为五代十国中较为安宁,经济繁荣的地区,为南宋建都杭州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钱镠一生极具家国情怀,在他的治理下,吴越国国泰民安,社会经济发展。而他对家庭的管理也十分谨严,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其后人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人才辈出,宋朝皇帝称“忠孝盛大唯钱氏一族”,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御锡“清芳世守”匾额,到了近代更是人才井喷,文坛硕儒、科技巨擘云集,海内外“院士”子弟数以百计,钱谦益、钱钟书、钱穆、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名字如雷贯耳。吴越钱氏家族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p> <p class="ql-block"> 钱氏家训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个人部分中所言:“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严谨,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走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家庭中所言:“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p><p class="ql-block"> 至于社会和国家,钱镠更是从民本和民生的角度来体现其思想,与民同甘共苦,为百姓所想,“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四安。”在钱镠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下,吴越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在唐朝没落,乱世争雄,宋朝兴起的过程中,不与强国交战,最后归顺宋朝,百姓得以安定。钱王三世五王的功德被吴越国百姓所称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