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圣乔治马焦雷岛(San Giorgio Maggiore)</b></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马焦雷岛(San Giorgio Maggiore):位于朱代卡岛(the Giudecca)以东,威尼斯本岛以南的一小岛。它是圣马可区的一部分。岛上现在最出名的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the Church of San Giorgio Maggiore)。</p><p class="ql-block">圣乔治马焦雷岛上第一座教堂建于约 790 年。982 年,总督 Tribuno Memmo将该岛赠予本笃会(the Benedictine order),本笃会在此建造了一座修道院。1223 年,岛上所有建筑均被地震摧毁。1566 -1610 年间,圣乔治马焦雷教堂由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安德烈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设计建造,为古典文艺复兴风格。其特色是教堂白色大理石立面由两个立面叠加组成。因为基督教堂的中殿高而侧廊低,所以底部的立面有宽阔的山墙和楣梁,从中殿延伸至两侧廊,似乎由一排壁柱支撑。上部立面有一个较窄的山墙,与中殿宽度相同,叠加在底部立面的上方。高高的基座上有巨大的嵌合式立柱。中央门户两侧是圣乔治(Saint George)和圣斯蒂芬(Saint Stephen)雕像。教堂钟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于1791 年重建。教堂洁白亮丽的立面和红色高耸的钟楼映衬在泻湖的蓝色水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座帕拉第奥式教堂(Palladian church)现成为了一个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马焦雷岛(San Giorgio Maggiore)</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朱代卡岛(the Giudecca)</b></p> <p class="ql-block">朱代卡岛(the Giudecca):位于威尼斯本岛的南侧,中间由朱代卡运河(Canale della Giudecca)分隔。其东面是圣乔治马焦雷岛(San Giorgio Maggiore)。朱代卡岛属于多尔索杜罗区(Dorsoduro)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朱代卡岛(the Giudecca):岛名可能是拉丁语“Judaica”(犹太)的讹传。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Sicily)的许多城镇都有名为朱代卡或 Judeca 的犹太人聚居区。但没有证据表明犹太人曾经在朱代卡岛生活过。朱代卡岛历史上曾是一片带有花园的大型宫殿区。20 世纪初该岛成为工业区,现在这里再次成为安静的居住区。它以长码头和教堂而闻名,包括帕拉迪奥设计的救世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朱代卡岛和朱代卡运河(Canale della Giudecca)</p> <p class="ql-block">救世主教堂(Il Redentore):一座位于朱代卡岛的16 世纪罗马天主教堂。位于朱代卡运河(Canale della Giudecca)的河滨,主宰着朱代卡岛的天际线。教堂收藏了许多艺术家的画作,包括丁托列托(Tintoretto)、保罗·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和弗朗西斯科·巴萨诺(Francesco Bassano)。</p><p class="ql-block">救世主教堂是一座祈祷教堂。1575 -1576年,威尼斯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瘟疫,25-30%的人口在这场瘟疫中丧生。1577年,为感谢上帝拯救这座城市免于大规模瘟疫,威尼斯共和国参议院委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大师安德烈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设计了这座教堂。这是帕拉迪奥所有建筑中最为突出的建筑之一,被认为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一座巨大的白色教堂建筑矗立在朱代卡运河的显著位置,这使帕拉迪奥有机会设计一个受罗马万神殿(the Pantheon of Rome)启发的立面,并将其放置在宽阔的基座上来增强美感。他受到耶路撒冷圣殿(the Temple of Jerusalem)启发,设计了15 级台阶通向教堂入口,体现了帕拉迪奥理念,即“(信徒的)攀登要循序渐进,以便在攀登过程中更加虔诚”。 圆顶顶部是救世主雕像。立面上,中央三角形山墙覆盖着一个更大、更低的山墙。这一古典特征让人想起帕拉迪奥为圣弗朗西斯科德拉维尼亚教堂(San Francesco della Vigna)设计的立面。并且立面使用了凯旋门(triumphal arch)的改良版的设计。帕拉迪奥以在立面上运用严格的几何比例而闻名,这座教堂也不例外。总高度是总宽度的五分之四,而中央部分的宽度是高度的六分之五。有人认为,教堂的外观受到一些东方风格的影响,尤其是两座类似于尖塔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浮桥(Pontoon bridge):浮桥在七月救世主节期间,连接着朱代卡岛和威尼斯的码头。每年救世主节(The Festa del Redentore),总督和参议员们都要从威尼斯主岛的扎特雷(the Zattere)步行通过这座特制的浮桥(Pontoon bridge)到朱代卡岛的救世主教堂参加弥撒。救世主节在七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威尼斯的一个重要节日。前一天晚上会有一场盛大的烟花表演,之后是穿过浮桥的大规模游行。</p><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少女教堂(Le Zitelle church):位于朱代卡岛最东端的一座教堂。它为没有嫁妆的年轻少女(意大利语 “zitelle”)提供庇护。教堂最初设计于1579-80 年,建造于 1586 年。一般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北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安德烈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作品,但有争议。一座马蹄形建筑环绕着教堂。教堂正面有两层,顶部有鼓室(tympanum),两侧是两座小钟楼。教堂有一个带屋顶天窗 (roof lantern)的大圆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托尔切洛岛(Torcello Island)</b></p> <p class="ql-block">托尔切洛岛(Torcello Island):威尼斯泻湖北端一个人烟稀少的岛屿,长1.2公里、宽1公里,面积0.4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2米。是威尼斯泻湖中最受欢迎的岛屿之一。</p><p class="ql-block">照片是从布拉诺岛(Burano)拍摄的托尔切洛岛。前往托尔切洛岛得先乘水上巴士到布拉诺岛,再转换9号水上巴士进入该岛。</p> <p class="ql-block">托尔切洛岛(Torcello Island):一个比威尼斯古老的岛屿。公元 452 年首次有人定居,被称为威尼斯人口的母岛(parent island)。在圣马可大教堂建成之前,它是一座拥有大教堂和主教的小镇。150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岛屿,整个威尼斯文明的中心。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托尔切洛岛是第一批陆续被迫逃离大陆的威尼托人占领的泻湖岛屿之一,尤其是452年匈奴王阿提拉(Attila the Hun)摧毁了靠近威尼斯泻湖大陆海岸的阿尔蒂诺城(Altinum)及其周围的所有定居点之后,人们来到这里避难。虽然威尼托地区在哥特战争(the Gothic War)结束后正式属于拜占庭拉文纳总督区(the Byzantine Exarchate of Ravenna),但由于哥特人频繁的入侵,这一地区仍然不安全。在接下来的 200 年里,城市难民持续涌入这个相对安全的岛屿,其中包括阿尔蒂诺主教(the Bishop of Altino)本人。638 年,托尔切洛成为主教的正式驻地,长达一千多年,阿尔蒂诺人带来了圣埃利奥多洛斯(Sant'Eliodoro)的遗物,之后圣埃利奥多洛斯成为该岛的守护神。托尔切洛受益于与君士坦丁堡的文化和贸易紧密联系。作为东罗马帝国的一个相当遥远的前哨,它有着事实上的自治权,为此托尔切洛作为政治和贸易中心的重要性迅速增长。在10世纪,人口达到约2万人。在中世纪前,托尔切洛岛是一个比威尼斯更强大的贸易中心。由于泻湖的盐沼(salt marshes),盐田(salines)成为托尔切洛的经济支柱,其港口迅速发展成为利润丰厚的东西方贸易的重要转口(re-export)市场。1348 -1631年,三次黑死病爆发使当地人口急剧下降。而14世纪陆地水平面下降,岛屿周围泻湖的沼泽(swamp)面积增加。死湖 (laguna morta) 中的航行变得不可能,商人们不再到访该岛。不断扩大的沼泽也加剧了疟疾的流行。到了14 世纪末,大批的人离开该岛前往穆拉诺、布拉诺或威尼斯。到1797 年,人口降至约 300 人。而现在这里的当地居民包括教区牧师只有 12 人(2018年)。该岛建筑物的建筑材料也遭到掠夺,曾经辉煌的宫殿、教堂和修道院几乎所剩无几。</p> <p class="ql-block">托尔切洛岛(Torcello Island):</p><p class="ql-block">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948 年曾在此度过一段时间,写下了小说《渡河入林》(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的部分内容。这部小说描述了托尔切洛岛及其周边地区。</p> <p class="ql-block">马焦雷运河(Canale Maggiore):这条水道将托尔切洛的小型历史中心与泻湖连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马焦雷运河河岸的砖砌步道</p> <p class="ql-block">魔鬼桥 (Ponte del Diavolo):托尔切洛岛上一座具有古威尼斯桥梁特征砖砌拱桥,它没有护栏,横跨马焦雷运河(Canale Maggiore)。</p><p class="ql-block">最近的考古调查证实,它的建造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因为在桥的砖拱和同样由砖砌的步行道之间的土壤中发现了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的物品。人们还发现现在的桥是建造在13世纪的一座小桥地基遗址上,而这座13世纪小桥可能很平坦,比现在的桥窄约一米。现在的桥梁于2009 年,按照原有结构进行了加固。</p><p class="ql-block">这座桥的名字的由来至今仍无法解释。有人说迪亚沃利(Diavolo)是当地一个家庭的昵称,也有人将其追溯到一个传说。</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托尔切洛岛上的一座大教堂,是晚期古基督教建筑的杰出典范,也是威尼托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之一。该教堂建于 639 年,由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Heraclius)和拉文纳总督(the Exarch of Ravenna)伊萨克(Isaac)的意愿建造而成。教堂遗址上的铭文被认为是威尼斯历史上已知最古老的文献,其可追溯到大教堂的建立之时。几个世纪以来,教堂经过多次扩建和翻新,在威尼斯总督之子奥索·奥塞奥洛主教(Bishop Orso Orseolo,988-1049)任职期间,教堂达到目前的规模。大教堂内有一系列11 世纪至13 世纪精美拜占庭式马赛克,是威尼斯附近现存最早的马赛克,而最令人惊叹的是《最后的审判》。教堂正面是11世纪的前厅,曾是 7 世纪的洗礼堂遗址。教堂拥有一座高耸的 11 世纪钟楼,可俯瞰泻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审判》马赛克(The Last Judgment):一巨幅生动的《最后的审判》马赛克图占据教堂入口的整扇墙。其顶部山墙上是一幅耶稣受难图,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两侧是圣母和圣约翰。下面是一幅巨大的基督像及占据下面四个区域的最后审判图。</p> <p class="ql-block">圣母与圣子马赛克像:位于圣母升天大教堂主后殿,著名的霍德盖特里亚式(the Hodegetria type)圣母子像,圣母怀抱耶稣站立在巨大的金色背景中,下方站立着12圣徒,左右上角是“天使报喜”。这些图案最初是11 世纪末由一群拜占庭马赛克艺术家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基督全能者 (Christ Pantocrator)马赛克像:11 世纪末制作,耶稣两侧是大天使米迦勒 (Michael) 和加百列 (Gabriel) ,下面四位教会圣师(Doctor of the Church)分别是圣盎博罗削(Ambrose)、圣奥古斯丁 (Saint Augustine)、图尔的马丁 (Saint Martin of Tours) 和神行者贵格利(Gregory the Wonderworker)的形象。矩形拱顶装饰有拉文纳(Ravenna)起源的图案:中间一圆形植物圈内一只羔羊,从此开始,四条植物彩带沿着对角线延伸形成一个十字形,彩带之间有四个天使,头顶着圆形植物圈。</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教堂中的地面马赛克</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教堂内石雕</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大教堂马赛克墙壁局部图案冰箱贴。</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大教堂钟楼特别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钟楼内部,从最底层仰望所见</p> <p class="ql-block">钟楼内部</p> <p class="ql-block">钟楼内部</p> <p class="ql-block">钟楼里的钟</p> <p class="ql-block">从钟楼俯瞰托尔切罗洛岛和泻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从钟楼俯瞰所见圣母升天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和圣福斯卡教堂(Church of Santa Fosca)等建筑群及泻湖</p> <p class="ql-block">从钟楼俯瞰所见的彩虹岛</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圣福斯卡教堂(Church of Santa Fosca)托尔切洛博物馆(Torcello Museum)</p> <p class="ql-block">圣福斯卡教堂(Church of Santa Fosca):教堂平面呈圆形,是威尼斯-拜占庭风格的典范。它毗邻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古洗礼堂遗址,为圣母升天大教堂建筑群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圣福斯卡教堂(Church of Santa Fosca):是一座献给拉文纳圣福斯卡(Saint Fusca of Ravenna)的教堂。拉文纳的圣福斯卡是一名儿童殉道者,公元 250 年左右,在罗马皇帝德西乌斯(the Roman Emperor Decius)的迫害下,她和她的保姆莫拉(Maura)一起在拉文纳被杀害。据说自 9 世纪上半叶以来,这里就有一座献给圣福斯卡的教堂。公元 1000 年左右,这座建筑成为奥索·奥塞奥洛主教(Bishop Orso Orseolo)发起的一项大型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重建整个大教堂建筑群。该建筑大约在 12 世纪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当时它被重建,以存放从非洲萨卜拉泰(Sabratha)运来的基督教殉道者圣福斯卡和莫拉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圣福斯卡教堂(Church of Santa Fosca):教堂五面环绕着门廊。拱门由带有优雅拜占庭式柱头的柱子支撑。</p> <p class="ql-block">圣福斯卡教堂(Church of Santa Fosca):外墙优雅而清晰。</p> <p class="ql-block">圣福斯卡教堂(Church of Santa Fosca):教堂内部为希腊十字型平面,有三个中殿和后殿,内部以圆形穹顶为主,装饰图案受到拜占庭风格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圣福斯卡教堂(Church of Santa Fosca):教堂中非常特别的木质结构圆形穹顶。</p> <p class="ql-block">托尔切洛博物馆(Torcello Museum):1889 年 5 月 14 日落成。它位于一座曾经是市镇政府所在地的14 世纪的宅邸内。收藏了大部分来自岛上的中世纪文物,以及在威尼斯地区发现的从旧石器时代到罗马时期的考古文物。</p> <p class="ql-block">阿提拉王座(Attila's Throne):庭院里一个巨大的石头王座。它与匈奴王无关,可能是主教的座位,或首席行政官的就职地点。</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的考古文物</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的考古文物</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的庭院红砖地面</p> <p class="ql-block">安德里奇之家博物馆(Casa Museo Andrich):托尔切洛岛上一小型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1000 多件艺术品。它还拥有一个教育农场和花园,是三月至九月观赏火烈鸟(flamingos)的好地方。从那可俯瞰泻湖浅滩,是欣赏托尔切洛最美丽的泻湖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照片远处有一座小房子是意大利画家、雕塑家和马赛克镶嵌师卢西奥·安德里奇(Lucio Andrich,1927-2003)居住的独特房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圣米歇尔岛(Island of San Michele)</b></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岛(Island of San Michele):位于威尼斯主岛和玻璃岛之间,威尼斯泻湖中一个接近矩形的岛屿,长0.46公里、宽0.39公里,面积0.1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1米。2001年人口仅11人。它是古老的墓地岛屿,又叫墓地岛。</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岛(Island of San Michele)是前卡马尔多利斯修道院(Camaldolese monastery)和伊索拉圣米歇尔教堂(the church of San Michele in Isola)的所在地,小岛以圣米歇尔教堂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圣米歇尔岛在18世纪前是由圣克里斯托福罗岛(San Cristoforo island)和圣米歇尔岛(Island of San Michele)两个独立的岛屿及它们之间一宽阔的运河构成(见下面照片)。14 世纪的圣克里斯托福罗岛被选为安放风车的地方。这片土地后来成为一所妇女收容所,再后来成为布里吉迪尼修道院(a convent of Brigidini)。19世纪上半叶在此建成一座公墓。为了扩建墓地,圣克里斯托福罗岛和圣米歇尔岛之间的宽阔运河被填埋,使两岛屿连成一个岛屿,即现在的圣米歇尔岛,从此圣克里斯托福罗岛在地图上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伊索拉圣米歇尔教堂(the church of San Michele in Isola):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位于圣米歇尔岛。据说,在现在教堂的所在地,在那个仍然无人居住的岛屿上,卡马尔多利斯修会(the Camaldolese order)的创始人圣罗穆亚尔德(St. Romuald)曾于10 世纪末在此过着隐居的生活。教堂最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它由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建造以供奉大天使迈克尔(the Archangel Michael),即审判日天平的持有者,忠实死者安息的守护者。1212 年,该岛被赠予卡马尔多利斯修会,该修会于1221 年在此建造了一座新教堂和卡马尔多利斯修道院建筑。这些建筑在1300 年左右得到了彻底修复,但在 15 世纪中叶之后,它们再次破败不堪并被拆除。钟楼于1460 年以哥特式风格重建。教堂及修道院建筑群于 1469 年,由第一批将早期文艺复兴的古典风格带到威尼斯以取代流行的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大师毛罗·科杜西(Mauro Codussi)重建,这是他在威尼斯的第一个委托项目,重建的教堂成为了威尼斯第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教堂。立面的设计及其对伊斯特拉石材的使用对威尼斯教堂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530 年,在岛屿北端的门廊立面旁边,增建了艾米利亚尼礼拜堂(Cappella Emiliani)。1797 年拿破仑征服威尼斯共和国后,卡马尔多利斯修道院(Camaldolese monastery)于1810 年被废除,修道院建筑在 19 世纪大部分被拆毁,这一区域被精心改造成市政公墓。而教堂及其回廊和艾米利亚尼礼拜堂被保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卡马尔多利斯修道院(Camaldolese monastery):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它经历了宗教和文化繁荣时期。1434 年,修道院增设了一所神学、哲学和古代语言文学宗教学院。1810 年修道院解散时,修道院图书馆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藏书 40,000 册,包括珍贵的手稿和古籍。天主教修士、地图学家毛罗修士(Fra Mauro)于1457至1459年年间在这里绘制了著名的世界地图,即闻名于今的“毛罗修士世界地图”(Mappamondo di Fra Mauro),这是前哥伦布时代世界观最重要的见证之一。地图涵盖了当时全部的已知世界,被誉为“中世纪地图学最伟大的记载”。地图采用旋转星图的圆形模式,绘制于带木框的羊皮纸上,直径约两米,现藏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马尔恰那图书馆(Biblioteca Nazionale Marciana)内。</p> <p class="ql-block">伊索拉圣米歇尔教堂(the church of San Michele in Isola):教堂门廊正面朝向泻湖,这是科杜西的特色设计,在当时是新颖的,展现了对表现的渴望。它由白色的伊斯特拉喀斯特大理石(white Istrian Karst marble)制成,反映了教堂的三通道形状。教堂分为三部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设计的里米尼的马拉泰斯塔神庙(the Malatesta temple in Rimini)。正面的下层以光滑的粗面为特点,两侧两个细长的拱形窗户。而第二层则引人注目,一个大圆形天窗,周围有四个彩色大理石圆盘。两侧由两个低弯曲的翼连接。第三层顶部是半圆形拱门山墙。</p><p class="ql-block">钟楼:建于 1460 年,由未抹灰的砖砌而成,是整个建筑群中唯一的哥特式建筑。它独立矗立在方形平面的北侧走廊旁。水平装饰饰带将其分为几层。八角形的上层,之上是一球形头盔状建筑构成钟楼尖顶。</p><p class="ql-block">艾米利亚尼礼拜堂(Cappella Emiliani):位于伊索拉圣米歇尔教堂左侧,为富有的寡妇艾米利亚尼(Emiliani )的陵墓。这座不寻常的六角形圆顶建筑由意大利建筑师古列尔莫·德·格里吉(Guglielmo dei Grigi) 在 1528-1543 年间建成。</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公墓(The San Michele Cemetery):公墓以圣米歇尔教堂名字命名。建于1807 年,占地四英亩,200 多年来一直被用作威尼斯的主要墓地。除了主要的天主教墓地外,还有单独的新教和东正教区,供非天主教徒使用。威尼斯的犹太人公墓则位于利多岛(Lido)。</p><p class="ql-block">圣克里斯托福罗岛(San Cristoforo island)自 1719 年起就设有新教墓地。1804 年法国占领期间拿破仑颁布了圣克卢敕令(the Edict of Saint-Cloud),出于卫生原因禁止在威尼斯主岛上埋葬死者,将墓地迁出市中心。著名凤凰剧院(Teatro La Fenice)的建筑师吉安·安东尼奥·塞尔瓦(Gian Antonio Selva)于1807年受命在圣克里斯托福罗岛上设计一座公墓。墓地于1813 年开放,由带围墙的场地、一座八角形小教堂和一对新埃及风格的门廊组成。该墓地曾多次扩建,1825 年,墓地扩建至圣米歇尔岛。并填埋两岛之间的运河,公墓构造形成了现在模样。</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公墓(The San Michele Cemetery):现有结构由建筑师安尼贝尔·福塞利尼(Annibale Forcellini)于1860 年按照新哥特式进行设计。19 世纪 80 年代,一座新中世纪教堂建成,即圣克里斯托福罗教堂(San Cristoforo church),旁边是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入口。由于空间有限,坟墓20 年后或家族坟墓99 年后就会被拆除。圣米歇尔公墓埋葬着一些名人,其中包括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以及奥地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p> <p class="ql-block">圣克里斯托福罗教堂(San Cristoforo church):由安尼贝尔·福塞利尼(Annibale Forcellini)亲自建造,由安杰洛·达万佐(Angelo Davanzo)改建。</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及指挥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和他的妻子长眠于此。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为20世纪现代音乐的传奇人物,拥有俄罗斯、法国与美国三国国籍。革新过三个不同的音乐流派: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序列主义。被人们誉为是音乐界中的毕加索。</p> <p class="ql-block">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墓碑:位于入口左侧第一栋建筑的柱廊下的一面墙上。一块简单的大理石墓碑,一枚铜质奖章上是这位科学家的侧面。墓碑下侧有一个有趣的细节:一个音叉,形象地说明他基于声波振动、传输和干涉的理论。</p><p class="ql-block">墓碑上的意大利文碑文写道:</p><p class="ql-block">致克里斯蒂亚诺·多普勒(A CRISTIANO DOPPLER)</p><p class="ql-block">维也纳物理学家和数学家(ACCADEMICO E FISICO MATEMATICO IN VIENNA )</p><p class="ql-block">在威尼斯去世,享年 49 岁(MORTO IN VENEZIA DI XLIX ANNI)</p><p class="ql-block">为了家庭和社会美德(PER DOMESTICHE E SOCIALI VIRTU)</p><p class="ql-block">致朋友和朋友们(A PARTENTI ED AMICI )</p><p class="ql-block">最亲爱的(CARISSIMO)</p><p class="ql-block">为了科学和教义(PER SCIENZA E DOTTRINA)</p><p class="ql-block">在自然的奥秘中(NEGLI ARCANI DELLA NATURA)</p><p class="ql-block">深远(PROFONDO)</p><p class="ql-block">威尼斯的医生们( I FISICI DELLA VENEZIA)</p><p class="ql-block">他们深情而虔诚(FECERO AFFETTUOSI E RIVERENTI)</p><p class="ql-block">追忆往昔(QUESTA MEMORIA)</p><p class="ql-block">1853年(MDCCCLIII)</p><p class="ql-block">多普勒于1842年提出了多普勒效应,现在这一效应广泛应用于光学、天文学、气象学、医学诊断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p><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墓地内埋葬了 7 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商船和皇家海军军官和海员的战争坟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利多岛(Lido)</b></p> <p class="ql-block">利多岛(Lido):威尼斯泻湖中一座长 11公里的屏障岛。岛屿一侧是威尼斯泻湖,另一侧是亚得里亚海(the Adriatic Sea)。岛上人口约有 20,400人。威尼斯电影节于 8 月底到9 月初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利多(Lido)一词源于此岛。利多是意大利许多海滨度假胜地名称的前半部分。它用于指代某些类型的室外游泳池,尤其是在英国。它也是游轮上“利多甲板”(Lido deck)名称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利多岛(Lido):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 Thomas Mann)1912 年的小说《魂断威尼斯》(Death in Venice)通常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主人公阿申巴赫(Aschenbach)就住在利多的班大酒店 (Grand Hotel des Bains)。</p> <p class="ql-block">还愿神庙(The Votive Temple):这座供奉圣玛利亚无染原罪(Santa Maria Immacolata)的还愿神庙俯瞰着圣玛利亚伊丽莎白海岸的泻湖,如今是一座军事神社(Military shrine)和藏骨堂(Ossuary)。</p><p class="ql-block">神庙建筑呈圆形,中间有楼梯,上部是教堂,下部是墓穴,由黑色大理石柱支撑,里面埋葬着阵亡者。这座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16 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威尼斯大主教皮埃特罗·拉方丹 (Pietro La Fontaine) 发誓,如果威尼斯在战争中毫发无损,他将建造一座献给圣母玛利亚的神庙。神庙始建于 1925 年,从1929 年起,神庙的地下室被改造成军事藏骨堂。第二年,近三千名第一次世界大战遇难者的遗体从威尼斯地区的墓地运到这里,多年来,这里还埋葬了二战遇难者的遗体,这些遇难者不仅来自意大利,还来自希腊、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p><p class="ql-block">还愿寺的上部不对公众开放,但可以参观藏骨堂。</p> <p class="ql-block">这几天来到访泻湖中的诸多岛屿,只在利多岛见到了汽车,回到现代人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亚得里亚海(the Adriatic Sea):地中海的一部分水域。</p> <p class="ql-block">利多岛上的沙滩:利多岛朝向亚得里亚海(the Adriatic Sea)一侧至少有一半的长度是沙滩。其大多数属于不同的夏季度假酒店。</p> <p class="ql-block">蓝月海滩(blue moon beach):利多岛上最著名的海滩之一。</p> <p class="ql-block">埃克塞尔西奥酒店(Grand Hotel Excelsior):被描述为一座“童话城堡”。酒店建筑由企业家尼科洛·斯帕达(Nicolò Spada)构想,建筑师乔瓦尼·萨迪(Giovanni Sardi)设计。1908 年落成后的第二天,30,000 名威尼斯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 3,000 多名嘉宾参加了庆祝活动。它是威尼斯电影节的历史中心,这座梦幻般的摩尔式建筑(Moorish architecture)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赢得了意大利电影圣殿的美誉。1932 年第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在此揭幕。由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执导的著名电影《禁忌》(Forbidden)在此首映。当时许多大牌电影明星入住酒店内。自那时起,酒店成为多部电影拍摄地并吸引着大批最富有最优雅的游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电影宫(Palazzo del Cinema di Venezia):举办威尼斯电影节和会议活动场所。位于利多岛上一座现代主义风格(modernism)建筑,由意大利城市规划师路易吉·夸伊利亚塔(Luigi Quagliata) 负责设计,于1936-1937 年间完成。</p> <p class="ql-block">狮子酒吧(Lion's Bar ):是利多岛上一家酒吧,为威尼斯电影宫(Palazzo del Cinema di Venezia)区域的一部分,仅在九月初的电影节期间开放。是电影节期间记者和摄影师最喜爱的去处。1925年 由乔瓦尼·西赫(Giovanni Sicher)设计,拥有不拘一格的外观风格。装饰的曲线形状让人想起巴洛克建筑的线条,带有高浮雕以及新艺术风格典型的花卉和植物图案。入口门的特点是混合线性山墙饰,由带有花卉图案柱头的异形柱子支撑。山形墙上方有一个饰有蓝色玻璃的拱门。门两侧的铁艺灯的装饰细节较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圣塞弗罗岛(San Servolo)</b></p> <p class="ql-block">圣塞弗罗岛(San Servolo): 威尼斯泻湖中的一个岛屿,位于圣乔治马焦雷岛(San Giorgio Maggiore)的东南部。早些时候曾是一座本笃会僧侣的修道院,本笃会修士至少从八世纪起就在这个岛上生活了近五百年。后来成为精神病院,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和威尼斯国际大学(Venic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麦当娜德尔蒙特岛(Madonna del Monte)</b></p> <p class="ql-block">麦当娜德尔蒙特岛(Madonna del Monte):威尼斯泻湖中的一个小岛,位于穆拉诺岛(Murano)和布拉诺岛(Burano)之间。中世纪时期曾是一座修道院,随后被废弃了几个世纪,直到 18 世纪初期建立了另一座修道院。 它只持续了一个世纪,然后像许多其他修道院一样被拿破仑关闭和拆除。19 世纪,它被用来储存火药,所见的建筑为这时期的建筑,它正遭受着海浪的摧残。曾经有一堵围墙,因附近河道上繁忙的水上交通导致围墙渐渐倒塌,持续不断的海浪侵蚀着构成岛屿的沙子和泥土, 靠近边缘的树木和灌木因咸水冲刷海岸而死亡,所以这座岛渐渐变得越来越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帕卢多的圣贾科莫岛(San Giacomo in paludo)</b></p> <p class="ql-block">帕卢多的圣贾科莫岛(San Giacomo in paludo):位于威尼斯泻湖北部,穆拉诺岛和麦当娜德尔蒙特岛(Madonna del Monte)之间,该岛由总督奥尔索巴杜尔二世(Doge Orso Badoer II)于 1046 年捐赠给马佐尔博的乔瓦尼·特罗诺(Giovanni Trono of Mazzorbo),用于建造一座专门供奉圣詹姆斯(St James)的修道院。 它是泻湖中几个收容所之一,供前往圣地的朝圣者使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修道院,并于 1456 年被短暂用作隔离岛。16 世纪成为方济各会所在地,直到1769 年被废除为止。之后奥地利人将其转变为军事用途。如今,已被废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圣拉扎罗岛(“亚美尼亚人的圣拉撒路”,San lazzaro degli Armeni)</b></p> <p class="ql-block">圣拉扎罗岛(“亚美尼亚人的圣拉撒路”,San lazzaro degli Armeni):威尼斯泻湖中的一个小岛。位于威尼斯主岛东南 2 公里处,利多岛(Lido)西面,占地0.03平方公里。于9世纪就有人定居于此。中世纪时期至18世纪初期是麻风病人的聚居地。1717 年,威尼斯共和国将圣拉扎罗岛割让给亚美尼亚天主教修道士姆希塔尔·塞巴斯塔西 (Mkhitar Sebastatsi),他与追随者建立了一座亚美尼亚(Armenian)天主教会Mekhitarist修道院。 此后,它一直是Mekhitarist教会总部。1810年,当威尼斯几乎所有修道院都被废除时,它被拿破仑认可为一所学院被幸免。许多重要的出版物,如第一部完整的亚美尼亚语词典(1749-69 年)和第一部亚美尼亚现代史(1781-86 年),都是由僧侣们在岛上制作的,这使其成为了亚美尼亚早期的印刷中心。它是亚美尼亚侨民最著名的历史遗址之一。修道院藏有大量书籍、期刊、文物,亚美尼亚手稿收藏量位居第三(超过 3000 份)。 因此也是世界上著名的亚美尼亚文化和亚美尼亚研究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Tessera岛(Isola di tessera)</b></p> <p class="ql-block">Tessera岛(Isola di tessera):威尼斯泻湖中一岛屿,得名于威尼斯马可波罗机场附近大陆城镇。面积7937平方米。早期是军事驻地,后为意大利海军无线电报站。现在由私人购置,那里的建筑物被改建为别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