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好榜样福义兄

海南美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心中的好榜样福义兄</p><p class="ql-block">邢述评/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经典感言</p><p class="ql-block">1、福义兄(1935年5月—2023年2月6日),海南省乐东县黄流人,中国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全球华语语法研究课题的首席专家,曾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我和福义兄是堂哥堂弟关系。因我父亲和福义兄父亲是同胞兄弟。我父亲排在老三,常常福义兄称我父亲为三叔! 在我的记忆中,几十年来福义兄虽然人在武汉,但时刻都是留恋着家乡的亲人。在那艰苦的年代,他每月都给亲人寄回生活费,特别是在70年代,基本上每月都把他看完的《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包装好,寄回海南黄流给伯父、父亲二位老人轮流阅读。当年寄回旧报,也许理由有三:1、能让我们在海南南部的黄流村也可以了解到国家及世界的新闻,2、节约,别浪费。3、当时没有那么多钱让父辈在当地订阅(个人认为)。</p><p class="ql-block">2、福义哥离开家乡,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文革后他从助教破格评为副教授再被评为正教授后,于1982年春季,终于回旧居探亲,看望离开32年、久别的亲人。当时在旧居家中等待他归来的除了有伯父、伯母,还有父亲、母亲等亲人。本人记得他当时回到家里,他和伯父紧紧拥抱,我听到伯父说:“孩子,你好样的”。非常激动,热泪外流。同时看到他送给伯父和父亲的礼物是二台小型的收音机。他说收音机可以了解国家大事。</p><p class="ql-block">3、1985年我考上大学,他给我写的第一封信开头是这样写的:述评、祝贺你考上大学。你要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你的出路,可以昂首挺胸地做人。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的一生。在我的大学生涯中,福义哥在他不高的工资中每月都准时地给我寄来十元钱的生活费,使我能渡过大学时代。多年以来在他的精神影响下,我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哲理,更让我明白“路就在你脚下”的真理。昨天我从学校的一名高级教师走过来,今天被海南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二、短小精悍的小故事</p><p class="ql-block">(一)家中亲人的理解</p><p class="ql-block">1、我读小学时就已经看到伯父收集他的来信,并把来信小心保存,集成一大本。福义哥每月都有书信寄回问候老人家。他的信一般是寄给伯父,伯父看后又转给父亲看,最后由伯父收集订成信集。在伯父晚年时,伯父将他收集的信集寄回给福义哥,我问伯父为何寄回给福义哥,伯父说让信件能有一个好的收藏地方。</p> <p class="ql-block">该信件最后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命名为《寄父家书》出版发行!北京语言大学李宙明书记对《寄父家书》的评价:该书赞扬先生具有“恪守孝悌伦常,践行男儿担当”“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气质。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认为:正是勤奋、探索、创新、求实的学术精神,和低调、谦逊、乐意提携后学的品格与风貌,让邢先生赢得了学界的点赞与敬重。</p> <p class="ql-block">本人以寄父家书为题材,创作了《寄父家书》国画128/86cm.</p> <p class="ql-block">2福义哥每次寄回的书信父辈们都看得很认真。如他寄回来的,由他主编的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现代汉语》1991年版,伯父日夜认真学习、查阅,并一一做问记。如在该书上注标如下:</p> <p class="ql-block">从以上父辈留下的书中标注笔迹中可看到父辈对孩子成果的认可和关注。从书籍里所写的字迹中可看出一个老人是多么的投入和理解。</p><p class="ql-block">(二)三岁看老</p><p class="ql-block">1、父辈在时,我常听父亲说福义哥少儿时很喜欢画画,经常看到他在厨房灶台里木柴烧火后从中找木炭用来当作画画的材料。父亲说:有一天劳动回来,看到福义哥从旧居厅间中间画一个大风筝,并画一条直往堂前外的长线向大树上画几个圏。父亲问他为何要这样画,福义哥说这样风筝才不会飞走。画风筝线不能中断,他特意画到树,那时他才三岁左右。</p><p class="ql-block">2、他几岁时就喜欢听老人“讲古”。对小说等书籍非常喜欢阅读,除了把家中的书看完之外还要叫亲人们到左邻右舍去借书学习。</p><p class="ql-block">3、听父亲说他学习从小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和福仁大哥一起学习,福仁哥朗读课文时他就不读,在大哥旁边认真细听。等大哥重复读完,他也全能背出来。</p><p class="ql-block">4、在福义哥写的一篇散文《三叔没有远去》中有段话是这样描述:“1952年,我17岁。那一年,我和哥哥到三亚附近的一个小村寨去当小学教师。才当了半个月,还没有拿到半点薪水,便听说我已被海口的广东琼台师范学校专师班(图音体班)录取。当时三叔在三亚帮人干木匠活。哥哥连忙送我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到三亚找到了三叔,筹措去海口的路费。找了不少熟人,有的还是母亲生前的“生死之交”,可是,一无所获。三叔把他所有的钱拿出来,说:“阿耀,拿着吧,我就有这么多。”十元钱!就是这十元钱,三叔的解囊把我送上了学者之路。写到这里,我抑制不住自己,眼泪夺眶而出,滚滚而下,亲人啊,就是亲人”。</p><p class="ql-block">(三)成就超过一切</p><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时过景迁。在八、九十年代黄流地区农民的生活好转,左邻右舍都在我们旧居周围建起钢筋水泥的高楼,我经常看到本地人们对父辈说,福义哥这么出名为何不回来把旧居也建成钢筋水泥的高楼,父辈们总是笑笑说:他的成就和贡献任何高楼是不能相比的。非常明智的父辈,我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父辈是非常善良而又通情达理的老人。</p><p class="ql-block">(四)成功分享</p><p class="ql-block">1、1993年5月26日我的个人画册出版,我当时给他寄去一本,他给我回信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少年时代,我做过成为画家的梦,然而,命运却使我成了语言学家。”这封信我一直保存了23年,我在那发黄的信纸背后又再托了一层白纸,这信伴随着我在专业的道路上渡过许多的春、夏、秋、冬,几十年一直激励着我,以后也会鼓励着我。{内附本信实拍}</p> <p class="ql-block">2、福义哥向往大海,他从十七岁离开黄流旧居出外求学,一直在祖国的语言大海畅游,32年后每次回旧居都要到海南乐东黄流的“面前海”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许是能看到大海后给他在语言大海中寻找到新的灵感。</p><p class="ql-block">3、为了把福义哥的事迹在我黄流村得到流传,能起到教育他人的作用,在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在2012萌发了在旧居建立一间《邢福义学术陈列室》,完成后受到当时村民及专家的好评。</p><p class="ql-block">4、2014年6月在福义哥的支持下,我们修整了旧居。在旧居我安排了如下几块:邢福义出生房、邢福义少儿住房、邢福义学术陈列室。福义哥在我们黄流村已是一个文化地标,在当地以“文化黄流”来当位也是和他分不开。</p><p class="ql-block">5、为了把“邢福义旧居”更加完善、迎接湖北电视台到“邢福义旧居”来采访,本人在旧居制作一条约十多米长《邢福义文选》的文化墙。受到当地人们的好评(下图为黄流旧居实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为了传承福义兄求学,为人,为师,治学成果的精神,现任<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南琼台师院领导层非常有慧目,于</span>2023年在该校设立了《邢福义学术陈列室》,在筹备陈列室工作中,有关领导,专家多次深入黄流旧居采访,我尽可能抽出时间配合。同时我无尝捐献出父亲当年保存有几十年,完好的福义兄就读琼台师范学校时的家庭报告书原件给琼台《邢福义陈列室》。(图下为该捐献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个人简介:邢述评,六十年代初出生于海南乐东黄流村。海南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协会会长、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前海口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6年被海南省政府授予海南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