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曾吃过六十年代初的“商品粮”,那时父亲是名铁匠师傅,工资是计件的。悦耳的“叮当”工作,却响不起来悦耳的叮当生活。除了每月供33斤粮食在厂里就餐外,腰包里总摸不出人民币来。后来又调入窑厂,成了一名窑匠,整天与泥巴打交道。脱砖坯也算是一种技术性体力活,整天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疼。父亲看着一排排的砖坯架,脸上洋溢出淡淡笑意,砖坯的数量可以换来汗水的报酬。可那年涨了大水,父亲的砖坯架被冲垮了,这一垮,父亲一年来的汗水算白流了。祸不单行,家里的房子也被大水冲塌了。父亲一怒之下辞去了“卡片儿粮”回家扛起了农活。</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父亲还正值当年,在困境中还能找回一些乐趣。父亲肚里有不少故事,在农村叫“古景”。</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雨清闲而寒历,村里的那群故事迷趁雨天清闲,便围坐在父亲面前,听父亲“拍古景”。</p><p class="ql-block"> 你们知道为啥有冬瓜、北瓜、西瓜,而没有南瓜?(当地称南瓜为便瓜) 南瓜送给阎王了。李世民死后到阎王那里报道,恳求阎王说:你让我再多活些日子,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什么。阎王答应说:我这就缺南瓜,那你还阳后就进些南瓜给我!李世民还了阳,全国张贴榜文,征人去地府进瓜。刘全恰逢死了老婆,生无可恋,就揭了榜,头顶南瓜,服了砒霜去进瓜。到地府恰好见到了他老婆,阎王看刘全进瓜有功,又怜悯他两口子的遭遇,就准许两人还阳。可他老婆身体已腐烂,正巧李世民妹妹阳寿将尽,就让刘全老婆附到皇妹身上。从此一家人又在阳间幸福地过下去……父亲边讲故事边编手中的的箩筐,从手中编出了“呼延庆打雷”,“十二寡妇征西”,还有一些“鬼故事”…… </p><p class="ql-block"> 父亲没当过会计,可会一手好算盘,我的“三编九”、“九编九” “六⼆三余⼆”、“二一添作五”都是父亲掰手教的。父亲没啥学问,可懂得“鸡兔同笼”。父亲不懂“周易”,却能掐指算出你的属相……</p><p class="ql-block"> 听父亲拉弦子还是十来岁时。月明星稀的夜晚,父亲坐在月下,拿出了他的拿手曲子《百鸟朝凤》奉献给前来求乐的乡邻。弦音响起,如轻风细雨,缭绕出乡邻们惬意安闲的心境。在朦胧美妙的月光下,弦音渐渐地激越起来。节凑由慢到快,锣鼓齐鸣,百鸟鸣叫此起彼伏。继而弦音如缓缓细流,舒缓轻柔,优美的旋律在弓弦的莲步轻摇下渐渐隐去…… 弦停曲终,乡邻的心境也似乎舒展开来,在意犹未尽中散去……</p><p class="ql-block"> 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的窘迫让父亲的故事渐渐地掩埋在肚里。父亲的大弦、二胡也在土墙上布满了灰尘,结满了蛛网。父亲的开朗、爱好已被演化成汗水洒在田野里,洒在困窘的生活里,沉淀在他希望的梦里……,父亲的身体垮了,梦破灭了,一日不如一日,每况愈下的父亲与一九八二年离开了我们,那年他才五十二岁……五十二岁!</p><p class="ql-block"> 父亲,安息吧!愿你在天堂不再受苦受累!父亲,放心吧,您的子孙们生活美满,幸福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