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西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在父亲节</p> <p class="ql-block">父亲节收到孩子的祝福,却是一半开心一半痛苦。孩子大了懂事了,甚是欣慰,老父亲却离开已十五载有余,心中不甘与疼痛尽管没有最初那样强烈,却依旧像是心里有块好了的疤,不时因某种不经意的条件刺激,隐隐作痛。就农村来讲,父亲活了七十五,尽管不算高寿,在村上老人当中也还算可以。</p> <p class="ql-block">我是父亲四十四岁时才不经意要的老儿子,在当时多子多福传统理念支撑下,五个儿子,也一度是父母的自豪和幸福。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因为识字得以被铁路招工,成为家族里的第一个工人。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在当时物质基础薄弱的年代,一个月的几十块钱工资,让我家尽管孩子多,生活也没有太过拮据。只是后来陆陆续续一个一个要结婚生子,让原本还因多子多福自豪的父亲,开始陷入困境。父亲在家乡附近小火车站养路工区当过领导,九里八村颇有些威望,也造成了他要强且好面子的性格。为了补贴家用,本已经退休的他,又找到了在煤矿上组织养护运煤铁路的活儿计。记得高考结束那年暑假,我跟着父亲去工地干了二十天,砸洋镐清道岔,第一天我的双手便满是血泡。父亲是领工员,虽然不用亲自下手操作,却也要全时盯在工地上。六十多岁的人如果不是出于无奈,谁会愿意不管严寒酷暑背井离家去遭那份罪呢。二十天的打工生涯,让我更加深刻明白了父亲的不易。</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十五年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仿佛他老人家昨天还在,音容笑貌那样清晰那样真切。可能是因为读过几遍朱老的《背影》吧,走在大街上,总是会刻意在人群中找寻那略显佝偻步履蹒跚的背影,仿佛父亲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大声叫一声“伯哎”,他便会回头。</p> <p class="ql-block">好久都未动笔了,今天父亲节,把些许回忆整理记录以示纪念,祝愿天国里的父亲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