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欢乐时光 在云水谣

柳絮飞

<p class="ql-block">你看过电影《云水谣》吗?</p><p class="ql-block">电影里出现的幽长古道、百年古榕、碧水青青等场景,都是在那闽西南深处的小镇——“长教”镇拍摄的,长教镇因电影《云水谣》而更名为云水谣古镇!</p><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镇地处漳州市南靖县境内,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在灵山碧水、古道老榕深处,藏有和贵楼、怀远楼等土楼建筑群,还有一片福建省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云水谣古镇是国家AAAAA级景区,也是国家5A世界文化遗产土楼的一个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古镇入口处立着一座石柱,石柱的一面刻有云水谣,一面刻有长教!</p> <p class="ql-block">连接古镇的一座石桥,溪水边枝繁叶茂的大树就是古镇里的百年古榕树!这样的古榕树在古镇里还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找到我们住的小院,放好行李就出来逛古镇了!</p><p class="ql-block">找了一个导游,带着我们游古镇!</p><p class="ql-block">游古镇从这座石桥开始,先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顺着这条由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来到了古榕树下</p> <p class="ql-block">榕树下的石头上刻着由张克辉提写的云水谣三个大字,我百度了一下张克辉信息,张克辉出生于台湾,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统战工作。他也是著名作家,一生爱好文学,根据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拍成电影《云水谣》,影片以陈秋水、王碧云、王金娣三人之间的爱情作为情节主线,讲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段跨越海峡、历经60年大时代动荡背景下,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故事。该片被评为2007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荣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等奖。作为该电影取景地之一的南靖县长教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并因此改名为“云水谣”。</p> <p class="ql-block">看到很多游客在此拍照,我们也拍一个</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遇见到一座小桥,小桥的两侧各有一棵高大的古榕树,树龄分别是667年和617年。这两棵古榕树经过六百多年的相伴,它们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树的枝干绞杀在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纠缠在一起的树干</p> <p class="ql-block">跟如伞如盖、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榕树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树干探出来直逼水面,离水面越来越近,等我下次来的时候会不会伸进水里😂😂</p> <p class="ql-block">转角遇见临水的大水车</p> <p class="ql-block">去参观怀远楼的路上又遇到古榕树</p> <p class="ql-block">在对岸看大水车</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小院后面的巷子,在这里的鹅卵石用处可大了,铺路、造房屋都用到鹅卵石。</p> <p class="ql-block">转到怀远楼了</p><p class="ql-block">怀远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的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而成,整座楼共有4层,高14.5米,每层34个房间,共有136个房间。怀远楼因夯土配方独特,夯筑技艺高超,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也抵御住了地震的损坏。</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内大门口上方的牌匾,仔细看左边的签名</p> <p class="ql-block">四方琉璃砖,是简氏族人从南洋带回来的,一组是井口铜钱的形状,代表前程似锦,一组是铜钱开花,代表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双环楼</p><p class="ql-block">怀远楼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双环圆楼,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平时是简氏子孙读书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内环叫斯是室!</p> <p class="ql-block">大环每间屋子的规格大小一致,每户四层,因为一层二层没有窗户,所以一层做饭,二层储存粮食,三四层住人。楼内打有水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井,井里有几条小鱼在水中游动</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前的农田,田里的农作物已经收割完毕!</p><p class="ql-block">路灯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到和贵楼的时候已经天快黑了,外墙上的灯都亮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和贵楼是方形土楼,楼高五层,是南靖最高土楼!</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一层为厝,二层为居,三层以上才称得上楼。所谓厝,就是房屋的意思。“楼包厝,厝包楼”指的是天井里面还有房屋,和贵楼就是这种建造法。</p><p class="ql-block">“厝包楼,儿孙贤;楼包厝,儿孙富”</p><p class="ql-block">和贵楼同时拥有厝包楼和楼包厝两种结构!</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建于清代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和贵楼有三奇</p><p class="ql-block">第一奇为:它是一座建筑在沼泽地上的土楼,大家想必非常好奇,一座如此大的庞然大物为何可以屹立在深不见底的沼泽地里长达200多年的历史。那是因为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所以才能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第二奇为: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p><p class="ql-block">第三奇为: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右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这是由于两口井材料构造的不同造成的奇特景观,俗称:阴阳井。</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内的结构,可以看出五层,还是方形的!</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天井里的一排房子</p> <p class="ql-block">这排房子也是方形结构</p> <p class="ql-block">天井里的一排房子</p> <p class="ql-block">井就在这排房子的两端,只照出一点影子</p> <p class="ql-block">从和贵楼出来天黑的,古镇灯光闪亮,开启夜游古镇模式。</p> <p class="ql-block">主打一个开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晚餐就在这里啦</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屏幕上放着电影《云水谣》,边看电影边喝酒😜😜云水谣古镇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还可以唱歌呢,这餐馆的主题是音乐餐厅,当然得歌声响起,为我们的土楼之行画上快乐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小院,是一栋二层楼房,共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安逸!早起的珍还在小院里做了一套八段锦,旅游不忘养生👍👍👍</p> <p class="ql-block">早上离开云水谣古镇,去往南靖最大的土楼——田螺坑土楼群,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方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这五座土楼仿佛是四盘菜围着一碗汤,被戏称为不能吃的“四菜一汤”!</p><p class="ql-block">从下往上看,土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因此被称为福建版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进入田螺坑村内</p> <p class="ql-block">去看那座东歪西斜700年的裕昌楼,裕昌楼被称为中华第一奇楼,它东歪西斜就是不倒!</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得有特色,楼上柱子一层向左倾斜,一层向右倾斜,排列得很整齐,就是没有一根是垂直的!现在整栋楼里住满了人,一楼变成了商铺,每户都有一口小的水井,而且都屋子的左侧,挺神奇的哈!</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由1座方楼(步云楼)、3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1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p><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的精美建筑组合,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之成的绝景,给人强烈的观赏冲击,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四菜一汤”的造型真的太绝了</p> <p class="ql-block">看一眼,再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南靖站</p><p class="ql-block">到了向南靖说再见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再见云水谣古镇!</p><p class="ql-block">再见“四菜一汤”!</p><p class="ql-block">再见南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