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很多读者说阅读我文章的好处是朴实无华,看不出太多的心思,没有刻意雕琢的字句,没有高高在上的那种姿态,更像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间地头、农家院落、田垄沟渠之间的散步,走到哪里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自然单纯,更像是和朋友聊家常,字里行间透出亲和感、平易感。</p><p class="ql-block">请读者诸君一路跟随,徜徉在田间地头、村街巷陌,随着我的脚步、目光走进乡村,那种乡村生活几乎快被人们遗忘,譬如早已消失的粮票,譬如那些有着各种绰号的童年玩伴,譬如许久不见的牛驴猪羊……在我的笔下,这些被人们忘记、忽视的过往里透出浓浓的人情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困难岁月中,这种熠熠生辉的人情味照亮前路。</p><p class="ql-block">写这世间流水的声音,还可以去写那不为人知的细小,甚至没有一点痕迹的卑微。</p><p class="ql-block">父亲英年早逝,母亲拉扯长大,少年滋味悠长。胃这一辈子,是小时候就被妈妈养好的。有的人,人心变了,口味还是那个少年;有的人妈没了,妈的味道犹在唇齿。</p><p class="ql-block">豫东大平原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母亲,她们最大的幸福和底气,就是能为家人做一手粗茶淡饭、做饭的手艺被邻里乡亲佩念。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捞面条、蒸面条和汤面条,我想我吃到世界上最好吃的面。</p><p class="ql-block">除了捞面条、蒸面条和汤面条,我母亲的拿手饭还有搅团、摊馍馍、油饼子等。捞面条分干捞、带汤两种;搅团以豆面为主搅成,配上汤菜、油泼辣子、蒜汁、醋,这个套餐能把人吃美。这些配料蘸汁,需饭前下功夫备好,比如蒜汁,一定是用木制罐捣碎的,油泼辣子一定得是自个儿碾出的辣面。还有两样吃头:猪肉臊子、酸菜,也能体现我母亲的厨艺水平。每年四五月青黄不接,能吃上用猪肉臊子做的捞面条,那可真是口福啊。数九寒天下午放学归来,饥肠辘辘,捞一朵酸菜吃掉,就能顶饭解饿。我们的母亲,从小就把我们的胃口惯坏了。</p><p class="ql-block">其实都不是什么名菜佳肴,也摆不到大席大宴上,但这些家常便饭,却是生命中最好的营养和滋味。以食为天,尽在日常,甚至在过年几天,大鱼大肉仍然拼不过捞面条。每年收麦时节说吧,我的吃捞面条我会吃掉两碗,捞面条干捞一碗、带汤一碗,饺子是萝卜大肉馅包的,吃了既解馋又顺气。吃过饭,老母亲会把油泼辣子、蒜泥、油饼子、肉方子等,包好装好,让我带走,我母亲是既贴辣子又费油。</p><p class="ql-block">割猪肉的地方在乡村集市上,约摸十几家摊位排开,看上谁家的尽管砍上一刀。乡村人卖猪肉,都不剔骨头,而且顺茬砍,不得挑三拣四,不像城市市场上,猪肉都是剔骨卖,且各部位分别有各的价。总而言之,乡村的猪肉吃起来比城市的香,这应该跟喂养的方式、饲料有关。</p><p class="ql-block">农村人与城市人的饮食习惯多有不同,从食材上就有区别。比如:吃牛肉,农村人基本上都吃黄牛肉,城市人没有这么专一,哪儿的牛肉都行;吃大葱,城市人喜吃红葱,农村人喜吃白葱;城市人爱吃烤馍烧饼,农村人爱吃葱花饼、茴香饼;金秋时节,农村人门庭窗前,挂满了红辣子干蒜头,城市人基本上不去费这些力气……</p><p class="ql-block">小时候除了过年,平时很少吃上肉,不过端午节中秋节过年都能吃到油饼子。记得炸油饼子那一天,母亲的脸是专注的脸肃穆的脸,开炸的时候不仅不让我们兄妹进厨房,还喝令不能大声说话,说话声大了废油得很。我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就老老实实地闭上嘴,都缩着身子安静地等着。炸完油饼,母亲走出厨房,脸上的严肃不见了,变成了满足的脸赢了的脸。我们终于捧上油饼子吃,咬一口,比肉都香啊!即便是如今过年,吃上老母亲炸的油饼子,还是觉得比吃肉香。后来,小侄女梦蝶也喜欢吃我母亲炸的油饼子。我母亲在世几十年间,每年都能吃到她炸的油饼子。</p><p class="ql-block">我在空间发了一条说说:小时候家里炸油饼子,一般厨房门后面还要立一根擀面杖,我妈说怕油把锅炸了。我的小侄女梦蝶给我发了一个大大的赞,估计她一定是想吃我母亲炸的油饼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