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访古问今】锦江古街,一定藏着你内心深处的浓浓乡愁

湾头村夫

<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湾头村夫</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9911876</p> <p class="ql-block">  偶尔在网上读到姜文水老师关于锦江古镇的文字,很有烟火气,总想拍出古镇这种味道,多次去了这不为人知的小镇。</p><p class="ql-block"> ——小记</p> <p class="ql-block">  有一条街,穿越幽静的岁月,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与落日余晖,在历史的时间河流中浅吟低唱,咀嚼失去了的青春与过往的时光,褪去了昔日的铅华,略显沧桑。这条街,就是锦江老街。</p> <p class="ql-block">  有古镇的地方定有水路,古镇因水路而生。早在西汉时期,朝廷就在锦江设紫云驿站,宋端拱元年(988)锦江正式设立县治。这里是当时信江河最重要的水运码头,江面船只百舸争流,来往穿梭,每天有数百艘大小商贸货船与客船,整齐地挨靠成一排排在此停留,场景十分壮观。每到黄昏,船上的大批船工、商人、旅者纷纷弃船上岸,涌进老街店铺吃饭、住宿。南来北往的人员流动及物资集散,使古镇商贸活跃,生意红火,虽遭战焚,几度兴衰,古镇老街终因这条河而繁荣了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旧时街景繁华,高朋满座的场景已经不再。“黎浦商帆”、“锦江鱼坊”、“孔庙槐荫”、“市心塔影”、 “山后书声”、“玉真墨迹”、“柳祠桧色”、“果老灵池”等安仁八景,似乎还在历史的烟波风雨中回荡盘旋。</p> <p class="ql-block"> 一缕阳光,带来了春天第一丝暖意,也揭开了我对锦江老街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走进老街,从眼前古朴的建筑中,你能感受到时光停留的痕迹。明、清建筑的古老街面,木制砖瓦屋,前铺后坊的老房子交错排列在两旁,静卧在那里向人们吐诉着自己昌盛的经历。那宽敝的木制铺门,朱漆剥落,露出原木酱色,已经无力与岁月抗争。老街如同弃妇,姿色凋零。曾经喧嚣的客栈、染坊、布店、药店爬满了蜘蛛网,财富象征的“花旗银行”形容枯槁,门楣上文字招牌,早已渍痕斑斑,这招牌的背后,仿佛尘封着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穿行在老街,足底似乎踏响了百年的咏叹,抬脚踢中每一块砖,也许都比现代城市生存的时间更久远,而巷子里墙、瓦、天井、水井、青石板,还有床前的月光,孩子的梦呓,又似乎在复制着先人们的梦想,使老街不再孤单。</p> <p class="ql-block"> 一栋老宅前,一位老人端坐在门口。老人告诉我,这栋老宅是清朝时期建造的至少有一百多年历史。随手推开一扇大门,咿咿呀呀的声音,是老屋低沉的呻吟,房梁上悬挂的匾额,清式花纹木窗,立体雕刻,风韵犹存的古宅原貌,似乎在吐诉着主人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两条老街,哪里有底气与他人谈历史,怎么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说人文。</p><p class="ql-block"> 据清同治版《安仁县志》记载,安仁县城锦江镇四面城墙环绕,有9座城门,一座蓝桥。东设信州关,北有徽州关。城内12坊,纵横13巷,还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老街,分前街和后街。如今,古城墙早已不复存在,有些巷名依然保留,大多坊、巷早以更名。前、后老街,除原锦江饭店至东北街口早已破坏外,老街旧时的路线基本变动不大,原貌留存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  狭窄悠长的老街是古镇的缩影。安宁闲适的生活使这里的人们,忘却了时间与年轮,唯独奶奶呼唤孙儿回家吃 饭的声音,是老街最美的言语。</p> <p class="ql-block">  空旷的老街里,一阵“咚咚”声响传入耳畔。一位善良又沉默的白发老人正在店铺内忙着他的木工活,已经完工的几只木桶整齐摆放在门口。我的到来并没有影响他手中墨线与刨子,他依然坚守着传统“桶匠”手艺,固守着那份对往事的眷恋,他的朴实与这条老街恰好相称。</p> <p class="ql-block">  老街拐角处,一块“安仁印象”的牌匾映入眼帘。听我说明来意,茶楼老板热情地迎了上前来,我们在二楼大厅一条长木凳子上落座。环顾四方,茶楼明亮宽敞,方桌上摆放着各式茶具、木雕品,古色古香,墙壁上挂满了老照片,一副清朝同治年间的地图展现了锦江镇的历史风貌,周围摆放着安仁县城砖、瓦当、船板,尤其是刻有“云锦门”牌匾与“考棚”的石砖特别珍贵。老板告诉我,这些老物件都是他花费好多年辛苦,从老百姓手中花钱收回来的。摆在这里不仅为往来的游人增添了古镇历史斑驳的物证,还填补了人们对老锦江那份向往与远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老街飘来美妙的音乐声。我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进一栋老屋内,只见六七个老者在厅堂拿着不同的乐器演奏。二胡、扬琴、琵琶、笛子纷纷响起,边拉边唱,如痴如醉,一时间整栋老宅成了圣洁的音乐殿堂。我依靠在门框上,不知不觉看入了神,关于老街的一幕、一幕,随着这一支支朴实的乡曲,轻轻飞扬在我记忆的天空,定格在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走过1000多年历史的锦江古街,处处散发出江南小镇纯朴的魅力。在这里,我眼中看到的是景,是物,是人,而心中拾取的是老街迷人的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p> <p class="ql-block">  姜文水,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鹰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余江区政协委员、常委,余江区地方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余江区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长期从事业余写作,并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p> <p class="ql-block">  图片作者介绍: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视角中国签约摄影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