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生在重庆,长在四川,但从小听着山西话,吃着山西的各种面食长大,每当有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会脱口而出,山西人,是的,因为那是我爸爸妈妈的家乡,那里有他们好多好多的过往,太行山上有他们抗击日寇的身影,吕梁山上有他们留下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父母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将刚满一岁的二哥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带上五岁的大哥义无反顾的随军南下了。我无数次地去过山西,无数次地还想去,因为我的根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5日,与我有相似经历的高中同窗好友晓俐相约,再次去探访我们父辈们生长战斗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汉高祖刘邦在这里御驾亲征,霍去病、卫青在这里抗击匈奴,王昭君从这里出塞,蔡文姬在这里归汉,它更是杨家将在这里镇守的边关要塞。</p> <p class="ql-block">这里连绵不绝的山峦叠嶂,穿越千年的时空,诉说着古老的历史,英雄与豪杰、战争与和平,都在这一片壮丽山河中,留下独特的印记,古老的城墙和关隘,见证了无数英雄的征战与荣耀,登上雁门关,极目遥望,茫茫群峦,朝代更迭,一种沧桑感、厚重感油然而生,谁能不为那些可歌可泣的历代英雄志士的故事所感动?谁能不为英勇保国戍边的将士们的爱国守疆精神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这座历史最为悠长,战争最为频繁的古代关隘,也是无数文人墨客神往之地,那些由他们题颂吟咏,流传至今的绝美诗词更是读之无穷,品之无尽。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经过几千年的时代变迁,雁门关虽然熄灭了昔日烽火,远去了鼓角争鸣,但那残存的长城遗址、高大的天险门、地利门和那一道道深深的车辙,仿佛在向人们讲述那三千年的一段段遥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始建于公元1056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位于山西朔州市应县西北佛宫寺内,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这座气势宏伟的寺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它没用一颗铁钉,10万块木构件像搭积木一样,把一座高达67.31米的楼阁搭建起来。</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都山西大同,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一座城就是一部活着的中国建筑史,大同古城墙被称为山西第一城墙,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青砖灰瓦,写满岁月悠长。</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它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我已是第二次来到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在云冈石窟入口处,有一个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昙曜广场,这是为纪念云冈石窟的开创者昙曜高僧而建,广场中心矗立着高大的昙曜雕像,高僧面目慈祥、神情睿智、目光坚毅、清逸脱俗,仿佛穿越时空。重返云岗,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p> <p class="ql-block">通往石窟的礼佛大道,是由13对六牙白象塔组成,佛教中视六牙白象为吉祥的征兆,它既威力无比又性情温顺,代表的是菩萨心肠,每一个大象都是六颗牙齿,代表从烦恼的此岸到觉悟的彼岸的六种方式,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和传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六根清净。</p> <p class="ql-block">行走了一公里,好像穿越了1500年的历史,终于见到了它--云冈石窟的形象代言人,以前它也在室内,随着自然风化和山体坍塌将它裸露,把这极致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尊大佛像,是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一个王朝结束了,但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身在云冈石窟,再华丽的语言,再精美的拍摄,也道不尽它的伟大和雄伟。</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的悬空寺,原名玄空阁,因整个寺院似悬挂在悬崖之上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坐落在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与主峰天峰岭东西对峙,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它依照力学原理,巧借岩石暗托,凿洞插梁为基,梁柱上下镶嵌,廊栏左右相连,是建在半空中的一组木结构建筑,大小殿阁50余间,最大不足36平方米,可为建筑奇绝 ,小巧玲珑,寺内供奉释、道、儒,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为“天下巨观”。</p> <p class="ql-block">石上刻着“壮观”两个鲜红大字,是当年李白游览悬空寺留下的墨宝,诗人游此,看到悬空寺这么奇险的建筑,异常激动,挥笔便写下“壮观”二字,写完后,他还是觉得这两个字不能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又挥毫在壮字的右边加了一点,这一点“缀”出神入化。</p> <p class="ql-block">观赏五台山后花园憨山夜景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p> <p class="ql-block">许愿最灵,香火最旺的五爷庙,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看见有人手拿百元大钞在庙柱子上来回摸,说是可以财运滚滚,我们连忙照样办,我没有大钞,只有十元的,也不管了,摸一摸发个小财也不错哦,心诚则灵,相信五爷会关照我的,在此先谢过了。</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寺庙,也是五大禅处之一和全山寺院之首。</p> <p class="ql-block">因不懂佛教,游览中也就只能紧跟导游,听天书一样囫囵吞枣听着讲解,云里雾里走一遭,算是到此一游啦!</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古晋国祭祀开国诸侯唐叔虞的场所,是三晋历史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一宝,献殿,金代建筑,是古人放贡品的地方,为了让贡品放置长久,它没有墙,以柱子撑顶建筑的重量,通风良好,被称为古代的冰箱,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二宝,鱼沼飞梁,宋代建筑,如大鹏展翅的十字形桥,是最早的古代立交桥。相传鲁班的妹妹和哥哥打赌,一晚上时间,哥哥造一座既能南北走,又能东西走的桥,妹妹做一双绣花鞋,谁落后算谁输,到了第二天早上,鲁妹一看,哥哥已经造好了一座十字桥,而自己还剩一只右脚鞋呢!就赶紧用纸把右脚鞋糊了起来,算是比了个平手,好多年过去了,鲁班造的十字桥仍坚固结实,而鲁妹的鞋却早已露出了马脚,直到今天,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人们脚上穿的鞋总是右脚先坏。</p> <p class="ql-block">三宝,圣母殿,北宋建筑,主体结构有梁无柱。殿前柱子上八条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一绝,周柏,已有3200年的历史,用铁杆支撑着,树梢还有绿叶在生长,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p> <p class="ql-block">二绝,难老泉,被称为晋阳第一泉,是晋水的源头。相传,晋祠附近有位柳姓姑娘,其婆婆每天让她挑水。一天柳氏挑水回家,好心将水给一位老者的马儿喝,结果马儿一口气把水喝完了,天色已晚,来不及重新挑一担。老人就送给她一根马鞭,告诉她只要在瓮里一抽,就会溢满水,后来小姑子偷了马鞭,在瓮里一顿乱抽,水流溢出,柳氏听说后赶回去一屁股坐在了瓮上,水源源不断流出,成为“难老泉”。</p> <p class="ql-block">三绝,仕女泥塑,宋代泥塑像,共43尊,身材尺寸都和真人大小差不多,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匾:一匾,戏台上“水镜台”,走进晋祠博物馆大门,迎面的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镜台”,清人杨二酉所题,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意思是说做人应该心如明镜、知人察己。</p> <p class="ql-block">二匾,献殿前的牌楼上“对越”二字,语出《诗经》:“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相传明代大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 久治无效。后来在吕祖庙前得一签,签上写有“添砖加瓦”四个字,意思是只有在祠内增加些建筑,才能消灾免难。高应元在晋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等应有尽有,唯独缺少牌坊,故而建造了这座牌坊,并题写“对越”二字。果然,在开工的第三天,高母的病真的好了。</p> <p class="ql-block">三匾,难老,语出《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明末清初傅山所题。</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分水塔又名为“张郎塔”,潭中间建有一道十孔石堰,泉水在这里被三七分,三个孔的水向南流,七个孔的水向北流。相传,晋水南北两方的村民,为争用水权常起纠纷,后来官方出面调停,于难老泉边置一口烧沸的大油锅,锅内放铜钱10枚,约定哪一方有人能从锅里捞出几枚铜钱,那一方就分得十分之几的水量,判定之后,永免争执,这时北河村的一位张姓青年,人们称他为张郎,跳进油锅,捞起7枚铜钱后壮烈牺牲。于是北渠的农民就永远得七分水</p> <p class="ql-block">金人台上有四个铁人,传说这四个铁人约定逃跑,东北角那个铁人先逃跑,剩下的三个还没来得及跑,就被庙里的和尚打了一顿,胳膊也打断了。</p> <p class="ql-block">东北角那个铁人跑到黄河边上要渡河,铁人被船夫道破真身,立马现出原形,永远立在了黄河边,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北角那个铁人是后来补铸的。</p> <p class="ql-block">太原,一座具有2500 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它享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盛誉。</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城,电影《满江红》取景地,它传承了2500多年晋阳古城文脉,沿用“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俗称“凤凰城”,因其独特的造型,不规则的城垣,曲线形的街道,高低错落的建筑而有活城之说</p> <p class="ql-block">东湖醋,传承于山西老陈醋原创者--明洪武元年“美和居”老醯坊。</p> <p class="ql-block">老陈醋伴随晋商名扬华夏,一代老西全球化,一路老醋世界行。</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这里建筑威严气派,从高空俯瞰 ,大院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据称大院顶楼上悬挂着一块“福种琅缳”的匾额,是当年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所赠,可惜事先功课没做到家,不知此匾,没有认真去寻找,与之擦肩而过,留点遗憾下次再看吧!这里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3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乔贵发因家贫生活无着,加之邻里亲戚的冷遇,便随当地蒙商队“走西口”寻找生路,他背井离乡成为旅蒙商队的一名驼工,艰苦劳累的驼背生意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发现蒙商队与当地驻军及农民之间的的贸易十分繁荣,并且驻军和商队需要大量草料。于是,他与结拜兄弟合伙开设了草料铺,他凭着智慧 和诚信,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为乔家商业走向辉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九年(1829年)乔家独资在包头神庙街开设“复盛全”,随之又不断增设了众多“复”字号,行业广泛,联号众多,基本上占据了当时包头城的主要街市,随着商业贸易的兴盛,包头人口不断增长,地理位置日益优越,逐渐成为了西北地区毛皮、粮食集散的重镇。</p> <p class="ql-block">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盛公等晋商出资出力建成包头城垣,乔家雄踞包头市场,地位显赫,享有盛誉,长期以来,包头工商商会会长,由“复”字号掌柜轮流担任,维护市面秩序,保护商民利益。乔家复字号的兴盛,对包头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民谚。</p> <p class="ql-block">1950年,乔家包头商铺开始进行清盘,东家们严守商规,维护信誉,无法收回的货款放弃不要,出售各地商铺兑现储户存款,妥善安置各号伙友,1951年大德恒、大德道停业,1953年,驰骋商海二百多年,乔家在包头的商号全部关门停业。一代商业枭雄就此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随拍。</p> <p class="ql-block">平遥 ,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徜徉在平遥古城,被明清时期的繁华与精致所感染,穿越时空,体验晋商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探索历史古迹,感受平遥独特的魅力--协同庆钱庄</p> <p class="ql-block">协同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地下金库,这座票号曾在清朝创建过300亿财富。</p> <p class="ql-block">中国镖局博物馆的三宝,镖旗、镖车、镖银。“一声镖车走,江湖平安回”</p> <p class="ql-block">平遥县署,这座古县衙距今已有600年多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在这里跨龙门,拜孔子,看全国独一份的状元试卷。</p> <p class="ql-block">平遥,一砖一瓦皆故事,一街一巷述古今,说不尽的沧桑,道不尽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坐在人上力车上,仿佛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了明清时期,坐在炕头冥想着电影里的场景,地主老财听着小曲 ,喝着小酒,美滋滋滴哦,回来了才想起,为什么没穿一套那时少奶奶的服装拍照呢?遗憾!</p> <p class="ql-block">比故宫还要大1.5倍的华夏第一名居--王家大院,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共有1000多间房屋,王是一个姓,姓是是半个国,家是一座院,院是半座城。</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方的“寅賔”二字据说是“迎宾”之意,又一说是讲究紫气东来,大门是东门,“寅賔”是“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这座依山而建的宏大院落,犹如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凝聚了几百年的沧桑变迁和炎凉世态。不论是那古朴厚重的石阶,还是那一砖一瓦散发出的古色古香,都无声地讲述着王家大院曾经的辉煌与沉寂,走进大院去体会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一条上坡路通向院内城墙,意为步步高升,大院里的城墙如同长城。</p> <p class="ql-block">竹林书塾是王家孩子们读书的地方,整个门框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石阶下是竹子的根,竹子的生长过程是前三年疯狂的往下扎根,代表着家里的小少爷们要在小时候打好坚实的基础,第四年开始左右门框的竹节一步一步,一节一节地长大,代表步步高升,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后才有门框上面的松竹梅,然后喜上枝头。</p> <p class="ql-block">走进院子,“规园矩方”的门匾进入眼帘,“矩”字多一点,意为规矩多一点,麻烦就会少一点,院子中央有一个装满水的圆缸,在这里缸叫海,且正对着门,叫“门海”,它有两个作用,1.因为房屋都是木制的怕火,2.水代表财,寓意能够聚福聚财 ,整个院子呈方形,缸是圆的又代表天圆地方之说,即无规矩不成方圆。</p> <p class="ql-block">穿梭于王家大院的古屋古街,倾听它们讲诉那大院曾经的故事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五巷六堡一条街,院落门厅一个挨着一个,每一个院子,门前院内石雕都有它的寓意,家训,道德礼仪无一例外地蕴藏在那里,无时无刻都在警示着王家人。</p> <p class="ql-block">洪洞广胜寺,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飞虹塔,86版西游记唐僧扫塔在此拍摄,它为楼阁式塔,呈八角形共十三层,塔通高47.31米,全部由砖砌而成,飞虹塔底部周长136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被誉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宝殿前的左面柏树皮纹理向左侧旋转,右面的柏树则向右旋转,这一奇特的现象至今没有人能解释。</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下寺一墙之隔是祭祀霍泉神的水神庙。水神庙在1961年与广胜寺共同评为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成为广胜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殿四壁皆绘有精美绝伦的壁画,十三组不同题材的壁画故事内容穿插组合,共有面积大约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水神庙壁画,渔民售鱼图,一位老渔翁正在和一名官员讨价还价。老翁苍老消瘦、衣衫褴褛,两只草鞋一只露脚趾,一只没后跟,面露为难神色,官员丰满圆润,鲜明对比暗讽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把官吏的狡诈、蛮横和渔翁的恐慌、无奈刻画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p><p class="ql-block">下棋图,两位官吏对坐攻棋,后有四位神态各异的侍者观战,周围景色山清水秀、深邃安谧。奇怪的是两人所下之棋中间有河界,竖格九道,横格两边各六道。比今天的象棋多一道,不是围棋,更不是五子棋......究竟是什么棋,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神圣庄严又别具乡情之地,历史文化深重,民俗风情别致。</p> <p class="ql-block">根雕大门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寓意大槐树后裔同根、同源、同祖、同心。</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这里才是回家,这里的人,称游客为“亲人”;这里的游客,称大槐树为“老家”,每年,数百万人都会怀揣着先辈寻根祭祖之愿,来这里赴一场“回家”之约。</p> <p class="ql-block">祭祖堂的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天下民祭第一堂。</p> <p class="ql-block">根字影壁,“根”字由我国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所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浓浓的桑梓之情,道尽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乡之感。</p> <p class="ql-block">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此为民国三年在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的遗址,其修建者景大启、刘子林等人都曾在山东、河南为官,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修建成了这一遗址。二代槐树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它于在上世纪70年代干枯,现在只是对它进行加固保护,树虽已死,意义犹存。旁边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的正是第三代槐树,现有近百年历史,它接替了一、二代槐树,担负起守护槐乡之责。</p> <p class="ql-block">解手、背手、连手的来历,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把上厕所说成“解手”,据说这是来自于古大槐树下迁民,大槐树官方移民的特征之一就是强制性,为了防止移民半路逃跑,编队定员之后,便把他们捆绑起来上路。每人绑一只胳膊,几十个人连在一条绳子上,一人要动,牵动别人,谁也跑不脱。因此,如果其中有人要大小便,就恳求押解的差人,给他们捆在胳臂上的绳子解开。最初时,人们为了把意思传达清楚,话就说得比较完整:“请大人把我的手解开,我要大便(或小便)”。后来说得多了,渐渐就把原来的话简化成“解手”了。天天如此“解手”之声,充斥耳鼓,到了新的住地,定居下来开始新的生活,这个时候,他们手虽然解开,没有人看管他们,大小便时也无需再先报告,更无需等人“解手”。但迁民路上的那段生活,在人们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没法忘记,时而总要提及,也由于路上时日很长,说的成了习惯,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所以现在临汾大街小巷的厕所标识都叫“解手场”且外表豪华内部设施完善。</p><p class="ql-block">人们走路有背手的习惯,据说这也与迁民有关。迁民被绑着上路,背起手来,行走多日,也就沿以成习。至今背起手来,走上几步,反而觉得舒服。</p><p class="ql-block">在洪洞当地还有一个词是“连手”,这与明代移民也有丝缕联系。移民时一群人的手连接在一条绳子上,吃都在一起,穿也在一起,渐渐的时间一长,绑在一起的两个人关系也就好了,到了移民地更是相互帮衬,亲如手足,后来人们就用连手来说俩人的关系好。</p> <p class="ql-block">“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据文献记载,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18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百万民众从大槐树下被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是全球华人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被誉为“华人老家 根祖圣地”。</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刻有垂幔、飘带等,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这座石经幢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历史,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p> <p class="ql-block">千年槐根,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6.2米,其中在外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颗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槐树移民寻根问祖,只能靠谱系靠族谱来得到答案,如能在家谱上对上的,可以肯定是同一个支脉,俗称“靠谱”,对不上的就不可信,有待查证,俗称“不靠谱”,完全对不上的,牵强附会的就称着“离谱”。</p> <p class="ql-block">五百年前是一家</p> <p class="ql-block">朋友们这样说:“你家兄弟姐妹,全证了这贾氏家训”。</p> <p class="ql-block">绕庙,历代国家级祭祀之所,距今1300余年,占地面积5.33公顷,有五凤楼,广运殿,绕井亭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有1600年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等景观。五凤楼,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顶有陶人三十余个,风吹可动,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广运殿,又名尧殿,是纪念尧与大臣治理天下的殿堂,因尧功德齐天,遂取天为广,运以配地,故名广运殿。始建于唐显庆三年,后历经十六次毁废与重建。广运殿面宽十一间,进深七间,高二十七点五米,围廊三十二间,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殿内气势宏大的拜祖台庄严古朴,尧及四大臣铜像巍然屹立,光彩照人,再现民族先祖形象。</p> <p class="ql-block">井是人类生活从依赖自然走向文明的重大发明,尧开凿水井,开始了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人类逐渐以井而居 形成村落,由此产生的聚居文化被称为市井文明。为纪念帝尧的历史功绩,宋元时期在尧庙凿井建台,以示纪念,清代又增建井停。现又恢复元代格局,重新修建。</p> <p class="ql-block">距今已有1600年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临汾市尧都区的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山西南部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发祥地,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明之门就是由尧舜开启的,而华门就是为纪念帝尧统一华夏、开启文明之功、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源远而建设的。它代表和体现的是中国久远的历史文化,堪称文化上的“天下第一门”。</p> <p class="ql-block">主门是华门的核心部分,高大厚重,雄伟庄严,民族气概令人肃然起敬。正面三门矗立,象征着尧舜禹三位文明始祖,体现了文明之门和根祖之门的文化主题;半开的主门正是寓意华夏文明之门由帝尧刚刚开启,尧舜之后历经20多个历史朝代,共同拓展了5千年的文明之路。</p> <p class="ql-block">进入华门,所经过的56级黄褐色的台阶则代表着56个民族,寓意中华文明由各民族历经5千年共同创造。中间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个彩球,代表着尧舜之后夏、商、周、秦、汉等21个历史朝代,生动地展现着中华文明从尧舜开始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因时间原因,我们只是在外面匆匆打卡便离去。</p> <p class="ql-block">为满足求知欲,回来认真查阅资料想看看里面究竟有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华门哪里只是它的外表高大尚,里面涉及的内容之丰富,建筑的寓意之深刻,珍藏的宝贝之精湛,三件镇馆之宝:连环九鼎;青铜八卦圆柱;青铜四方钟堪称世界之最,一件比一件奇特。未能进去亲身体验一番,倍感遗憾,如有机会定将去慢慢看,细细品,在浩瀚的千年文化中游走……下面是查阅资料所得的图片与介绍</p> <p class="ql-block">进入华门大厅,一副象征宇宙空间和人类先祖认识自然的壮美画卷进入眼帘。位于顶部中央的巨型水晶太阳和周围八个火焰星球构成"九日同辉",九道蓝色光环,围绕太阳递次向外扩伸,构成"九重天体",南北两道拱型灯饰犹如两道彩虹,百余盏顶灯如星光灿烂,与太阳天体相互映衬,给人以动变深隧、宽远无限之感,这是根据尧舜时期"羿射九日"的传说和人类先祖对"九重天"的古朴认识而设计的,展现了上古社会"尧天舜日"的文明景象,这种以自然天体构图,寓意远古文明的景观在国内尚属首例,在给人高远深遂之感的同时,又给人以无限遐想。八根顶天立地的龙柱支撑着八个火焰球,柱子上的龙造型,是中国最古老的立体龙形,象征着我们是龙的传人,龙首相望,栩栩如生似东方巨龙横世腾空,在其下面,放着镇馆之宝“连环九鼎”。</p> <p class="ql-block">连环九鼎,亦称八卦九鼎、中华九鼎,是华门的镇馆之宝。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很早就有"舜铸九鼎"的传说,商周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权位的象征,一直被尊为国之重器。正因为如此,鼎在百姓心目中也是至高无尚的,通常对重要的人物誉之为"大名鼎鼎"馆,说话算数又被称作"一言九鼎","连环九鼎"为青铜铸造,高2.9米,宽2.4米,由主鼎和副鼎组成,八尊副鼎相互环连,围绕主鼎衔接,形成一鼎撑九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尊九鼎合一的艺术造型,八尊副鼎均有八卦图案,通体由龙凤图案构成,将中国最古老的八卦文化、龙凤文化和鼎文化融为一体,上下左右,视觉各异,近观为九,远看为一,寓意九九归一,象征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诚信财富、吉祥安康,这也意味着华门是团结之门、诚信之门、财富之门。</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二:青铜多音方钟,举世无双,在钟体不同的部位会有不同的声音。钟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礼器与乐器,但数千年来见诸于世的都是圆形,而且只有一种声音,"多音方钟"的发明是我国历史上钟器制造的创新,堪称华门独有的传声之宝。同钟异声,八方共鸣,显示了华门高远博大。每逢重大节庆,华门都要撞钟庆贺,除夕之夜在华门撞钟鸣炮,已是人们除旧迎新、抒发情怀、表达祝愿的度岁选择。</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三:青龙八卦柱,每一个柱子上都有一挂。</p> <p class="ql-block">这个水晶球,记载着从秦朝开始几千年来中国疆域 演变的过程,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属于我们国家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来到壶口,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心潮澎湃,一曲《黄河大合唱》,将黄河壶口瀑布的雄壮气势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合在一起,唱出了民族解放的时代强音,85年来,这部慷慨激昂的音乐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传世经典。</p> <p class="ql-block">壶口的龙洞深约14米,沿着潮湿狭窄的石阶下去,你会发现这里最前端离壶口瀑布只有10多米,站在这个位置,只觉得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水声震耳欲聋,水势如巨峰压顶,而你唯一的感觉只有发出内心深处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黄河之水,西出雪原,东归沧溟,躯贯华夏 ,魂系壶口,滋润了九州,孕育了华夏春秋,壶口瀑布更是母亲河的缩影,是华夏民族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是中国大地上的一副壮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山西风光旖旎,文化厚重,雄浑大气的好山好水,承载着饱经风霜的历史古建和文物古迹。八百里太行在山西崛起,五千年文化在山西沉淀,这里有“纵横欧亚九千里,雄称商界五百年的”晋商传奇;这里的黄河壶口波涛汹涌;这里的长城雄伟壮阔;这里的老陈醋酸香绵长;这里的面食花样百出;大槐树“根祖圣地”寄托着亿万华夏儿女乡情乡愁,“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一首脍炙人口的《人说山西好风光》道不尽大美山西的无限风情,这片承载着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土地,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八天的山西游 完美收官。巍峨的五台山;险要的悬空寺;雕刻艺术的巅峰云岗石窟;千年晋祠美不胜收。走进山西,即踏上一段时光之旅,站在雁门关上仿佛听见古战场上士兵的厮杀呐喊;晋商的点点滴滴在平遥古城里流淌;凝聚了几百年的变迁和炎凉世态的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犹如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不论是那古朴厚重的院落,还是那门房内散发出的古色古香,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他们曾经的辉煌与沉寂……。山西行,一步一故事,一步一千年,她吹过的风是千年文化 ,踩过的地是千年历史,别晋,流连忘返, 期待再相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