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碧海G蓝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6343537</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如同古老的化石,深深地镶嵌在我们心灵的深处,任凭岁月风霜的侵蚀,依旧坚韧不拔。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坚守着根的执念的人。他的故事,如同一部史诗,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流淌着家庭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军人,他的青春岁月在战火中绽放,满腔热血毫无保留地洒在了革命的旗帜下。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爱恋,对战友的生死情谊,对和平的无限渴望,以及对那段不平凡岁月的无尽回忆。</p> <p class="ql-block"> 1944年秋日,父亲在日照县两城给地主家做长工,那是一个粮食收获的季节,父亲185厘米的大个子被沉重的劳作压的喘不过气来,而东家提供的饭食并不足以填饱他的肚子,体能的消耗巨大,对年轻父亲的忍耐力也是一个考验。</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长工们仍未等到东家的晚饭,直到夜幕降临,东家的儿子才带着一罐稀饭,挎着一个蓝子出现在长工们劳作的田间地头。蓝子里面有些干粮,是地瓜干,地瓜秧混合面加一些蔬菜做的饼子。十几个人干活,就送来的那点东西根本就不够吃的。父亲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东家儿子一看不好,拔腿就要跑,被父亲从后面一脚踢中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父亲更来气了,对东家儿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一个年长一些的长工说:坏了,闯祸了,东家小心眼,很记仇,你打了他儿子,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无法善了了。但命运的转折点似乎在此刻降临,一支军队恰好路过。父亲和几位年轻人一商量,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投军。就这样,父亲带着十几个人参加了八路军滨海独立团,后来随部队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p> <p class="ql-block"> 父亲说,他的军旅生涯中,参与的战斗有档案记载的超过一百二十次,赢得十几枚军功章。1958 年,他随部队回国,期间接受了文化课培训,并被选拔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师从孙毅将军学习。1960 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父亲被苏联专家诊断为脑瘤,专家建议手术,但看到相同病症的一个战友手术愈后很不好,不时出现间歇性神经病后遗症,不能自理。当时,我和大弟弟己经出生,家里两个孩子,还要供养姥姥,姥爷一家,父亲看到这个情况,坚决拒绝了做手术,采用保守治疗。从后来的情况看,这一决定证明了他的英明,父亲的选择是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 康复后的父亲转至后勤工作,1965 年,父亲决定转业回地方工作。部队给父亲联系了三个接收单位。第一个是去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安排的职务是党支部书记,第二个是去重庆嘉陵机器厂干车间主任,第三个是去成都民警大队。这个单位是父亲的营长邀请他去的,他已先于父亲转业在这个单位就职,职务是大队长。然而,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落叶归根,最终,放弃了部队给他安排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心里,落叶归根是他抹不去的执念。尽管这时家里的爷爷和奶奶早已不在了,(父亲参军后,爷爷听说后跟在部队后面追了三天,劝说父亲回家无果,回到家后闷闷不乐,一病不起。后来国民党还乡团来了,派人抓爷爷,爷爷被还乡团的人追赶,失足掉下悬崖去世了。)我从小就没见过爷爷奶奶。</p> <p class="ql-block"> 部队联系安置的三个单位,父亲都去看了,成都民警大队曾经动摇过,因为父亲的生死兄弟,他的营长在那里,他和他的营长有过命的交情。最终都被他心中的执念,落叶归根给打败了。父亲的理由是:孩子多(那时家里已有四个孩子,并且还有姥姥姥爷需要赡养。)在大城市工作花销大,工资低养不了家,拒绝了。</p> <p class="ql-block"> 1965年秋冬,父亲回到了家乡山东省五莲县,县里按排父亲去物资局当副局长,父亲去看了看,当时的物资局,说是一个局,其实就几个人,几间小平房,一排露天廠蓬,条件很差,他不喜欢那样的工作就拒绝了。由于工作一直落实不了,全家住在县政府招待所两个多月,这期间父亲己经联系了部队,部队已同意父亲再回部队,或重新安置或继续留部队,按现在的政策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p> <p class="ql-block"> 父亲说,当时县委组织部的杨部长水平非常高,多次做父亲的工作,最后对父亲说,要不这样,县里的单位你都去转转看一看,看中了就留下来,看不中去留都由你,行不行?</p> <p class="ql-block"> 那年的冬天,天气各外的冷,招待所平房的屋檐下经常挂着冰凌,父亲因为身体的原因特别怕冷。那时县里的单位条件都比较差,父亲是军事干部,管人的工作他都不喜欢,父亲转了几天,看了一些单位。当来到粮食局时,局长也是一个老狐狸,他对父亲说:粮食局下辖16处粮食管理所,局里还有唯一的一驾马车,你坐上马车下去转转吧!于是,父亲穿着他的军大衣,棉衣,棉裤全幅武装在各粮食管理所转了大约一星期。这天,天下大雪,天气很冷,从县城出发去街头镇粮食管理所,马车一过红泥崖村时,感觉气温明显高了很多,到街头镇粮食管理所时,雪早已停了多时。父亲高兴的不要不要的,就问所里的工作人员:这里怎么没下雪,天气也不是那么冷?工作人员告诉父亲:这里有个俗语,就是大雪不过红泥崖。意思是地形的原因,这里要比红泥崖村以北气温高3~4 ℃,一般情况下,大雪到红泥崖就没有了。父亲很高兴,心里说:就这里了。随后,其它粮食管理所也不去看了,回到粮食局,对局长说去街头镇。局长说:县里本来按排你在局里工作,去乡镇粮食管理所不合适。在父亲的再三要求下,就去了街头镇粮食管理所,在主任的位子上干了二十年。父亲就是这样,职务的高低在他的心目中不是很看重的事情,1986年,父亲才调去县里工作。</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部队给父亲安排的单位和职务,对他的职业发展和我们兄弟姊妹成长都比回家乡好,可父亲为了他的根,选择了回乡工作,将他的后半生献给了他终生眷恋的故土。</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在部队,经常会有父亲的战友问:“小鬼,老家哪里的呀!”我说:“日照棠梨树沟。”(五十年代以前,父亲的家乡区划属于日照县),父亲的战友都会一脸茫然,那是哪里呀!?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却是父亲执着的、近乎偏执们执念,那是他的根。</p> <p class="ql-block"> 父亲回乡后,我们兄弟姊妹们也随父去父亲工作的驻地上学,并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初、高中的学业。每逢学校放假,父亲有时间就会带我们去他那个小山村,父亲没有时间就让我们自己去。村里人,我们兄弟姊妹都不认识,打心底里说是不想回去。即使我们兄弟姊妹对那个陌生的村子并无太多情感,父亲仍坚持带我们回去。因为,那是他灵魂的归宿,他的根。如今,父亲与母亲已长眠在那片土地上,完成了他人生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父亲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根,是一棵深深扎根于历史长河的古树。它见证了父亲的成长和奋斗,也寄托了父亲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这棵树将永远屹立不倒,成为我们家族的骄傲和荣耀!</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父亲节,写成此文怀念亲爱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文/照片 碧海G蓝天</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于山东·济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