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爱与责任凝聚的音符

驽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这也是我之前为父亲节写的一篇短文,那是在写“妈”那篇短文之后。我觉得在子女那里,父母是同等重要的,虽然一般情况下孩子总是更亲近母亲些,但丝毫不影响对父亲的爱。所以在写完“妈”以后的次年父亲节前夕,我写下了“爸”这样一篇短文,同样发在《荆门晚报》上。又是一年的父亲节到了,我还是把它重新改过,发于美篇,以寄托对父亲的思念,也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笔。也许因为父亲的情感大都深沉而含蓄、父亲的责任又特别沉重,总觉得很难有贴切的词语来准确表述父亲,也很难超出前人对父亲描写的窠臼 ;或是因我自己不觉间也已为人之父几十年了,写父亲似有溢美自己之嫌,使我迟迟不敢提笔。但是,想写写父亲的念头又如此强烈,一直萦绕于心,眼见得父亲节就要到了,再不为父亲们说点什么实在是心有不甘,哪怕是炒现饭也得炒一炒。犹如对所爱的人说“我爱你”一样,对父亲的赞美无论多少遍都不能说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写过一篇以“妈”为题的文章礼赞母亲,自然还是要以“爸”为题来写父亲,作为“妈“的夫妻篇才算完整。从文字上看,“爸”的发音与“妈”一样,亲切自然、朗朗上口,也是每个人最早学会、最感亲切、使用频率最高的文字之一。“爸”、“妈”如此相近,密不可分,共同为儿女们撑起了一片幸福的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小时候,“爸”是每个孩子心里的英雄,“爸”是力量、智慧和勇敢的象征,是儿女引以为自豪的偶像。比“爸爸”能耐的大小,为谁的“爸爸”更厉害相争的面红耳赤,几乎是每个孩子都曾经历过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孩子们的心里,在社会的普遍认知中,“爸”是一个家庭的根,是血脉所系。有爸的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蕴含着一种骄傲的底气,而没爸的孩子却往往被社会所歧视,同伴所欺侮,使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在孩子那里,每一个爸爸都是一片天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因为“爸爸”的特殊身份,因为社会和家人对“爸爸”所寄予的厚望,使得他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承担起对家庭的无限责任。在外面,他要拼命工作,不仅要能养家糊口还要做到事业有成,让子女脸上有光,生活更好,而且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委屈都不能轻易表露,尤其不能在妻儿面前露怯;到了家里,他是一家之长,要无所不通、无所不能,还要以身作则,为子女作表率,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乐观而自信,要有担当,因为他是男人,他不能退让,还要包容妻儿的责备与撒娇,那怕自己内心正在流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爸爸”对子女的爱是深沉的、含蓄的,“父爱如山”是千百年来无数父亲用心血凝结而成、以身体力行而诠释的俗语。人们常常说“严父慈母”、“子不教父之过”,这让“爸“在家里大都要扮演黑脸的角色。为了孩子能够“成器”,父爱极少用语言和关爱来表达,甚至常常以极端的形式来表现。“棍棒出孝子”让多少子女对@爸”敬而远之甚至心存怨恨。人人都会说“打是亲骂是爱”,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爱”对“爸”而言是一件多么残酷的折磨,“爸”在打骂孩子时那种的苦涩、那种爱恨交集,迫不得已的心情,做子女的几乎都只有在长大成人乃至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可能真正理解,有的甚至还会误解终身,始终受到子女的埋怨和横眉冷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也从字面上来看看“爸”,那是父字加一个巴,突然想起女诗人余秀华一首诗里很经典、精彩的句子——巴巴地活着,把人生的无奈与坚强写得那么精准到位,如果用来形容爸爸的一生也真是神了。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他们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妈”以女和马来组合?又将“爸”以爸和巴组合,都是那么地形象,那么准确地表达了爸妈的角色定位,这样的巧合是不是也太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我自己经历的两件事对父爱的诠释应该是淋漓尽致的。一件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天我突然生病了,医生说是脑膜炎。那时,爸爸还在远离县城100多里的小镇上工作,妈妈急得没法,托人给爸爸带信让他快回来。爸爸得到信时,镇上通往县城唯一的一趟班车已经出发,下一趟车要到第二天才有。结果是爸爸二话不说,骑上单位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就往家赶,硬是花了十几个小时在半夜时分赶到家,当我在病床上昏昏沉沉的时候,突然看到从天而降的父亲,那份惊喜、那份满足让我刻骨铭心,病都好了一半;还有一次是在我自己做父亲之后,六七岁的儿子淘气,把邻居半天功夫做好的蜂窝煤都踩扁了,邻居告上门来,我气愤之极,对儿子大打出手,还装腔作势地用脚踹了几下。父亲知道后,对我不依不饶,还动手打我几下才算罢休。其实,看着儿子身上红肿的印痕,我自己也是心疼不已,可是表面上又绝不能表现出来,父亲打我让我心里好受了一些,也让我在那以后再也没用打的方式教育儿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其实,世上没有哪位“爸爸”不是想要一辈子竭尽所能默默地全身心关爱和呵护子女的,不要去怀疑爸爸的爱心。为了子女,“爸爸”们一般都会心甘情愿地去做任何事情,只要他认为是为了子女所必须的。爸爸们会自觉地默认,在子女那里,不管自己的社会身份是什么,官也好民也罢,富也好穷也罢,他就是一个苦力与仆人的角色。哪怕子女长大成人,已经不需要他那样去付出了,他仍然会默默地自然而然地那样去做,他做了才开心,才安心!就如朱自清先生透过父亲的“背影”所看到的那样。那种爱用任何言语来表达都显苍白,那份情也是无论怎样都难以报答。我们可能过去忽视了对“爸”的关心,忽视了向“爸“。表达我们的爱,那么,让我们在父亲节的这一天,大声对他说一声:爸爸,我爱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文章改到这里,我已是泪流满面,因为我的爸爸永远都听不到我对他这样说了……)</span></p> <p class="ql-block">(后港中学工作时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九十岁时重返他参与建校的团林中学,十分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