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徽文化

花果山主

<p class="ql-block">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诞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更是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和门类众多的文学艺术流派。</p> <p class="ql-block">  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也是江南文明的重要源头。古徽州所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在遥远的古代,由于重重高山峻岭的阻隔,这里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所在,受战乱冲击也少。在历史上,这里曾经归属过吴越楚等国,这里与外界的联系,除了新安江外,还有徽杭古道、徽浮古道等,是徽商走码头的重要通道,也是官方文书快递路线。徽州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徽文化。</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我有幸陪同孔夫子第74代孙、人民大会堂画师、黄宾虹关门弟子孔风芾老师探访徽州,考察徽文化,并沿途写生创作。</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 齐云山 </p><p class="ql-block"> 齐云山,对于杭州的游客来说,名不见经传,而其恰是安徽晥南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齐云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史传唐朝乾元年间(758—760),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修炼。历代秉承,香火不绝。道教太师张三丰亦在此山修道传教,并依据周边地理悟出阴阳二极(太极图)及太极拳,为后世道教传播奠定深厚基础。</p> <p class="ql-block">  齐云山主祀真武大帝,仿湖北武当山建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齐云山鼎盛期有各名号观、殿、馆、楼、阁、堂一百多处,后因年久失修及兵火不断,许多建筑相继被毁。1994年,齐云山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游人上山大多乘缆车。齐云山系丹霞地貌,悬崖、洞窟比比皆是,摩刻、石碑不计其数,“道”、“寿”,题书多处,真人修炼岩穴遗迹让人躬身祭拜,深壑、碧池也一一尽现,慰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从一天门至三天门,山道迴回、石阶盘旋,翠绿庇荫,游人拍照、赏景、拜仙、小休,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望仙楼,是索道上站附近的齐云山景区入口。游圣徐霞客曾二到齐云山古道。</p> <p class="ql-block">  寿字岩,相传此寿字为朱熹遗墨。</p> <p class="ql-block">  山上有大量古代摩崖石刻,极其珍贵,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  山中还有大量各年代道观,简直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高山之中,道观民居成街,山与云霓齐平,极有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此一游,虽成不了“仙”、当不了“道”,却也见识何谓“仙风道骨”、伟崖幽境,时空悠悠,顺其自然,心安自宽。</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 万科黄山文化村</p><p class="ql-block"> 房地产公司中,万科是比较讲文化内涵的,他们开发的国内几处文化村,都比较成功。</p> <p class="ql-block">  黄山文化村主体建筑和周边的主题园林组成。它们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建筑由世著名建筑大师设计,与黄山景色有机结合,其本身就以独特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进入文化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沿月山门,沿着小径向前是一片宽阔的草坪,十八茶园错落分布,在草坪周围环抱着整个山路,春天的时候可以来这里体验采茶和品茶。</p> <p class="ql-block">  以徽派建筑风格打造,来自设计建造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美好的地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像飞鸟一样自由的亲近自然。</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群山和近处的庐村仿佛都是这里的亲密朋友,在暖风和煦的时光中,相互欣赏和守候,等待着远方归来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孔老师用文化村员工使用的普通笔纸即兴创作《齐云山景》。</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 赛金花故居</p><p class="ql-block"> 故居地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修缮过程中运用了徽州传统的造园手法,其叠山、理水、建筑、植物与苏州、扬州等江南园林相比,有着很多不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了解赛金花是从江青早年饰演过赛金花一角,只知道她是青楼女子,今探访故居后,却对她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一时间狼烟四起,山河残破。在清政府与洋人谈判未果的情况下,赛金花不顾个人荣辱安危,挺身而出,说服旧识瓦德西对联军严加约束,从而保住北京城及百姓免遭更大的灾难。一位出身风尘的弱女子拯救了一个偌大的北京城,赛金花的传奇故事至此推向光辉的巅峰,无数北京市民感念其救国救民之举,称其为"九天护国娘娘"。赛金花这位奇女子,用她炽热的爱国之情,践行了中华民族"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传统品格。</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书斋、用过的水井、海棠花梨花伴月、双桥截春、静寄弄鱼、远风耸逸、环碧秀色等,从人物、历史、文化、旅游角度来看,是一笔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赛金花去世后,齐白石为她题写墓碑,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她作肖像画《彩云图》;文学巨匠鲁迅,文学大家胡适、林语堂、夏衍,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等,都用不同方式撰文纪念赛金花。</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代名妓,她时而是备受凌辱的妓女,时而是出没于各国贵族之间的公使夫人;时而是促成两国和谈、精明干练的斡旋人;时而是贫病交加、愁穷潦倒的乞丐。她那大起大落的一生,既有传奇性,更富有悲剧性。可以说,赛金花一生的遭遇,决不比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逊色。</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 太平湖</p><p class="ql-block"> 说起太平湖,人们并不太熟悉,太平湖是安徽省最大人工湖。它介于黄山和九华山之间。湖水清澈碧透,岛屿散落如珠,岛上林木葱龙,沿岸青山连绵伏,山水相连,景色绝佳,有“黄山情侣”、“皖南翡翠”、“东方日内瓦湖”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太平湖不像黄山、宏村那样热门的景点,很少可以看到纷至沓来、熙熙攘攘的游客,因此算是那种适合小住数日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  驻足岸边,凭栏眺望,尽情地欣赏湖光山色之美。青山隐隐,炊烟袅袅,好一派美丽恬静的山野风光。</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您可以体验各种或刺激或悠闲的水上运动。有水上自行车、动力帆船、水上碰碰船、水上摩托车、欧式皮划艇等各种水上项目,尽情地体验水上运动的别样风味。</p> <p class="ql-block">  太平湖可以说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漫步在景观木栈道上,静观湖畔远山,放下尘世的劳累,远离城市喧嚣,感受湖水之恬静安宁,独享此刻</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站 桃花潭</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历史上送别最著名的地方。它不是长亭外古道边,也不是阳关玉门关,而是在皖南深山的桃花西岸边,它叫:桃花潭。</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景区位于安徽泾县青弋江上游桃花潭镇。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苍峦叠翠、波光粼粼的皖南山水;又有披满沧桑、深含底蕴的古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走进桃花潭,一片田园风光,道路两旁种满了结着毛桃的桃树,树虽还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一座古阁高高矗立,这是桃花潭重要景点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建于乾隆32年,由当地望族翟氏共同筹资兴建</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不是随便什么家族都可以建的,必须要一族或是一村有一定数量的举人进士才有资格建造。</p> <p class="ql-block">  仅明清两朝,桃花潭翟氏家族共有7位翰林、15位进士、68位举人、千余名秀才。</p> <p class="ql-block">  说到桃花潭翟氏,真是原来不知道,现在吓一跳。看看这座宏大的建筑,是号称“中华第一祠”的翟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  祠堂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建筑面积6700多平方米,是翟氏家族的传世之宝。</p> <p class="ql-block">  在翟村村口有一处过街门楼,上面刻有“南阳镇”三个大字。据说这里古称南阳。</p> <p class="ql-block">  穿过村子,前面就是青弋江了。刚才我们一直在以翟姓为主的江东。</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李白,明嘉靖年间在汪伦送别李白的渡边修建踏歌岸阁。乾隆十三年重修,民国和解放后又进行过维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青弋江是源自黄山、九华山,汇合水阳江后注入长江的一条重要水系。</p> <p class="ql-block">  水面波光粼粼,清澈如镜。人行其上,如游画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船渡过青弋江,来到了西岸。</p> <p class="ql-block">  河西主要是万氏家族的聚集地。岸边的“桃潭西岸”门楼也是重点文物。进了门楼就是万村。</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是当年李白踏过的门坎。</p> <p class="ql-block">  这是汪伦祠。</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深千尺,到底有多深?既然已经身临其境,何不试试?我好奇地捡起一个石块,投向桃花潭,从石入深潭溅起的水声判断,起码几十米深。</p> <p class="ql-block">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大唐李白写下如此脍炙人口、盛赞友情的旷古佳句,虽然仅仅短短四言,却口耳相传,经年不绝。它岂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其释放的拳拳真情,古往今来,深入人心,感动了万千读者……</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 江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江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有1400余年的历史。据记载咸丰初年(1851)江村人丁达8万余口,号称“小杭州”。</p> <p class="ql-block">  江村枕山环水,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狮山,象山卧居江村村口左右。村中龙溪、风溪环绕,汇锁村口聚秀湖。</p> <p class="ql-block">  江村孝子祠,建于明嘉请十四年(1535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成祠。据说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孝道为主建立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  江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20年)的家族祠堂,属于江氏家族社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属于江氏家族的总祠。最初为江允宗公而建,所以又叫允宗公祠,距今近6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宗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第七站 龙川古镇</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皖南绩溪县的古村龙川,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体。历史底蕴源远流长,具体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是胡氏聚族而居的古老村落。</p> <p class="ql-block">  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龙川,又称坑口,距绩溪县城约10公里,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绵长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现,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山环水绕,景色秀丽。龙川村地形如靠岸之船,东耸龙须山,紧依登源河,南有龙川汇集,西偎凤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岭,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龙川不仅山水清丽,自古也是文风昌盛、人才荟萃之地。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尤其到了明代,该村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  周围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有大量徽文化遗存景观,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水街两岸古民居鳞次栉比,流水潺潺,村巷幽幽,而胡氏宗祠就是整条街上最气派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胡姓作为冠盖云集、弦歌不辍的望族大姓,在龙川这块风水宝地熠熠生辉,曾诞生了诸多历史名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忠宪、辽东御史胡忠明、清代“中国首富”二品红顶商人胡雪岩。等众多的官员富商均出自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  胡氏宗祠也在龙川村,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宗祠是一个家族的族徽,徽州寻根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徽州人在与同姓人交谈时常用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一个祠堂的”,可见祠堂在寻根之旅中有标志作用。胡氏宗祠又是全国现存的最好的宗祠之一,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  胡氏宗祠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它重视的是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p> <p class="ql-block">  宗祠的长度是宽度的两倍,它展现了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其空间布局虽讲究严谨均衡,但又求灵活舒畅。这种既服从自然环境又能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的空间观念,构成胡氏宗祠总体空间的宽松、和谐、舒畅、均衡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胡氏宗祠的空间观念,是徽派建筑的平面布局的设计法则,与《园治·相地》中“得景随形”相一致。宗祠的门楼、廊庑、天井、正厅、厢房、寝楼以及特祭祠的巧妙组合,使整个建筑既扩大了空间,又使各个独立的建筑相互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  兵部尚书胡忠宪。</p> <p class="ql-block">  户部尚书胡富。</p> <p class="ql-block"> 第八站 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覆盖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东南邹鲁,礼仪之邦,你是否只去过黄山,却错过了徽州古城,这儿有全国唯一的一座八角牌坊。</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城古镇众多,四大古城居首,分别为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四川的阆中古城和安徽的徽州古城,徽州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城内的黄宾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保存有大量的黄宾虹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  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  徽州,中国四大文明古城之一,黛瓦白墙,水墨皖南。独成一派的地域文化,是被历史遗留的明珠,愈发闪耀着夺目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第九站 棠樾牌坊群</p><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棠樾,古称“唐越”,相传唐代初年,东晋新安太守鲍弘的后裔鲍安国与妻弟汪华捐资济民有功,唐高祖劾封为“唐越国公”,他们居住的村庄称作“唐越”。棠樾的名字也是鲍氏族人取的,借《诗经·甘棠》篇中“周贤吕台伯”的故事,台伯深入民间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那棵甘棠枝叶茂盛,清荫满地。“棠樾”意为甘棠枝叶繁茂,有纪念先贤、渴望德政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徽州地区的古村落中留下的古牌坊很多,但是一个村有七座牌坊,而且属于同一家族的,棠樾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群结构布局都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p> <p class="ql-block">  牌坊群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建筑物,显得格外突出。反映了古代村落选址、建设所遵循的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群,忠、孝、节、义俱有,是古徽州人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现。作为历史的见证,不仅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徽州石材建筑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鲍氏支祠,俗称男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五凤楼门厅,整个祠堂的结构简洁明了,银杏为柱,樟木作梁、砖、木、石雕洗练不繁,处处透露出儒家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显示着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祠内现保存有宗族管理制度的碑刻,立有《嘉庆上谕三道碑》等,是研究宗法制度不可多得的实例。</p> <p class="ql-block">  屋顶的十个翼角就像五对展翅欲飞的凤凰,因此得名“五凤楼”,屋顶的砖雕非常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皇帝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  内壁上挂着鲍家祖训“忠孝、廉节”。</p> <p class="ql-block">  堂内还有保存完整的鲍氏宗族管理制度的碑刻,是鲍氏为宣扬祖德佑启后人所立。</p> <p class="ql-block">  考察结束,孔老师欣然泼墨,现场创作大作《西海排云》。</p> <p class="ql-block">  晚间,在徽公馆品尝正宗的徽州菜。寻根徽文化活动圆满收官。</p> <p class="ql-block">  孔老师还拿出了珍藏的茅台酒业专为孔夫子后人特制的三十年陈《孔氏家藏》酒,给大家品尝。</p> <p class="ql-block">  此次寻根徽文化活动,我们差不多围着黄山角下转了一圈,真正感受到徽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那么考察研究徽文化有什么意义吗?</p><p class="ql-block"> 首先,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典型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是当时世界的先进文化。因此,研究、利用徽文化更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彰显文化自觉。</p><p class="ql-block"> 其次,徽文化是汉唐文化在徽州地区传承、融合、发展的产物,汉唐文化在徽文化的形成、传承中发挥了主流文化的作用。这意味着通过研究、利用徽文化,可以吸收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从而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服务新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再者,汉唐时期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开放兼容等文化精神在徽州地区得到了传承,成为徽文化精神的主流。因此,研究、利用徽文化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坚持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 class="ql-block"> 最后,徽文化对于汉唐时代之开放兼容、中正协和等文化精神和尚德、崇礼、诚信、和谐等优秀文化基因的继承、弘扬,使得研究、利用徽文化更加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获得日益广泛的文化认同,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