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父亲节,我们子女对仙逝近20年的慈父胡波堂的思念从未遗忘,对他老人家的生前往事记忆犹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年八月的一天,我在母亲房间老柜子里找东西,无意间看到一张纸,打开一看,里面是父亲1951年在广西柳州市委党校学习的毕业证。我当时一惊,赶紧在其他几个抽屉寻找,发现一个小布袋里有一个信封和几张纸,其中还有一张是父亲1950年在柳州市干部学校第一期学员的毕业证。看到这两个毕业证,我很震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断断续续地听父母讲过他们过去的一些往事,一直到父亲退休后还在讲。父亲生前在武汉汽车配件厂技术科工作,父亲去世后,姐姐多次跟我们说:“父亲一生很传奇,我们家里人应该好好记录一下。”当时大家也没太在意。后来母亲进入耄耋之年,身边需要人陪伴,2013年我住到母亲家照顾她老人家的起居。这两个毕业证的事,父亲在世时从没跟我说过,也没有听到家里其他人说过。看到这两个毕业证,我心潮澎湃,心情特别激动,原来我老父亲是这么的优秀。我决定仔细查找关于他的档案和访谈他还在世的以前老同事、老街坊,追溯父亲的一些往事,记录一个与共和国苦难同行的普通百姓成长为一名优秀技师的感人故事,也算是晚辈对老一辈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的人们的纪念。父亲虽然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但他的传奇人生,完美展现了老一辈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是工人阶级的模范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胡波堂生于1926年3月9日,出生在武汉市黄陂区韩集乡下的一个湾子里。出生时家里只有不到两亩地,成份是下中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时候就有“无陂不成镇”的说法,由于黄陂地少人多,很多人只能靠外出经商务工来谋生,从而在周边多地形成很多集镇。包括今日之武汉的形成,其根也在黄陂。爷爷是个理发师,在汉口做理发工,太爷爷是个缝衣工,在汉口帮工,奶奶、太奶奶和叔叔在家务农。父亲八岁时,读了二年半私塾,后因太爷爷病逝,家里没钱再供他读书,被迫下学帮人放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七事变发生后,日寇全面侵略中国,经常派飞机疯狂轰炸武汉三镇。1938年5月,父辈们在武汉已经无法谋生,为了躲避战乱,爷爷只好带着年幼的父亲和他的大徒弟一路逃难到了重庆。爷爷到重庆后继续以理发谋生,大徒弟找到了一家楚光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后经大徒弟介绍,这年的8月18日父亲也进入该厂当了学徒,此时的父亲才12岁多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爷爷的大徒弟自然成了父亲的师兄,兄弟俩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厂里,生炉子、烧开水,做好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师傅来了就给师傅们打下手。兄弟俩都很聪明,白天用心学,晚上就将白天学到的技术互相交流,牢记在心,还买来了有关汽车修理的书籍学习,尽快掌握修车技术,父亲在这个厂里当了两年多学徒。1940年10月20日,父亲被招到重庆伪二十一兵工厂当助工,1941年4月到1942年又在重庆楚兴汽车修理厂当技工。在旧社会,一般人基本没有固定工作,父亲辗转在多家修理厂当过技工。每到一处,父亲都拜师学艺,虚心地向师傅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车技术,还学会了电焊工手艺。抗战胜利后,父亲继续在重庆汽车修理厂做工。此时的父亲经过多年刻苦钻研,修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全面掌握了修车技能。刚满二十岁的他,就能够独挡一面修理各种汽车,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听父亲生前说过,有一天附近一家米厂老板来到厂里,点名找父亲。见到父亲后老板说:“我米厂的机器坏了,找人修总修不好,现在又坏了,想请你去帮忙。”父亲说:“我修汽车还行,米厂的机器从未修过,怕修不好。”米厂老板说:“都是机器,你汽车修得那么好,米厂的机器也一定能修好。”说完就硬拉着父亲来到米厂,父亲仔细检查损坏的机器,很快就发现了故障所在,马上动手就将机器修好了。父亲精湛的技术,加上他为人热情,诚实可靠,外加高大英俊的外表,让米厂老板甚是喜爱。过了不久,米厂老板来厂里找到父亲,开口就问父亲结婚了没有,父亲回答说还没有。米厂老板马上说:“那正好,我有一个女儿已经中学毕业,我把她许配给你如何?”父亲急忙说:“不行不行,我小时候在老家乡下早就订了娃娃亲。”米老板想了一下说:“那我们做个小的也行。”父亲笑着最后还是婉言谢绝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7年初的一天,父亲听说美军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基地的修理厂要招汽车修理工,父亲见工资高、待遇好就报了名,经过严格考试后被录用了。1947年2月2日,父亲这批华工经上海坐船到了马里亚纳群岛修理厂所在的一个岛上。岛上这个美军基地的修理厂很大,原来都是美国人在这里修车。父亲他们这批华工到来后,厂里为工人们准备了交通车,用于上下班通勤,但没有配司机。来的这批华工有会开车的,但经过考试,父亲因开车技术过硬被选为通勤车代理司机。厂里修车分三人一组,父亲因技术好被选为组长。父亲这组在他的带领下,不仅修的好,而且修的快,经常提前完成任务。休息时间,其他小组需要帮忙,父亲总是过去热情帮助。同组的另外工友总是说:“要我们帮忙可以,得送一提啤酒过来。”所以父亲这组总是有啤酒喝,我父亲一生从不喝酒、不抽烟,因为爷爷、老爷爷是他的榜样!除了修车外,父亲还在那里兼做电焊工,并且学会了开吊车。吊车在他手里玩得四处转,想吊什么就吊什么,想把物资吊放在什么位置,就能吊放到什么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工厂所在的马里亚拉岛位于太平洋上,周边都是大海,要外出到其他岛就只能坐船。在父亲他们上岛前,岛上有一艘交通艇是由美国人开的。父亲他们来了后,因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不与华工来往,再加上没有国人会开,他们就一直不能外出到其他岛上游玩。有一天,父亲由于好奇加上不服气,就来到码头上了这艘无人值守的快艇。父亲走进驾驶室仔细地端详了一阵,发现是汽油发动机,又用手在上面拨动了几下,认为这和开车的原理是一样的。就试着启动了发动机,把快艇开了起来。父亲在海上转了几圈后,很平稳地开回到码头。工友们听说父亲会开快艇了,大家都要上艇让他开出去看外面的风景。美国人知道中国人也能开了,也就不再瞧不起这批华工,也让华工们登船出行了。父亲生前曾跟我说:“敢开快艇就是想为国人争口气,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厂里有一个五十多岁的美国高管,是个修车专家,负责全厂的生产管理。父亲在厂里的突出表现引起了他的关注,他经常来看父亲修车,也亲自给予指点。父亲有什么疑难问题也经常向他请教,他们经常在一起交谈,渐渐地成了好朋友。那个高管很喜欢我父亲这个聪明好学的年轻人,有一次在交谈中,那个高管提出要父亲做他的干儿子,父亲想了想还是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在岛上这段时间里,父亲接触了各种汽车,特别是重型卡车,既开了眼界,也长了技能。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加上那个美国高管的指导,父亲修车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不仅汽油车修得好,大型柴油车也一样,还学会了修空调。送进厂里来维修的高级一点的车,都点名要父亲去修。在他们这批出国华工中,父亲的技术是出类拔萃的。在岛上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合同就要到期了。那个美国高管找到父亲说:“你还年轻,也很聪明,就留下来吧,我保送你到美国学会英语,将来你就留在美国,会有很好的发展的。”父亲心想,我是中国人,我学会技术也要报效祖国。何况当时他在国内乡下的亲人还需要抚养,又一次婉言的谢绝了他的好意。临行前,美国威纳公司特意给父亲颁发了高等技能证书。临走的那天,那个美国高管也赶来送行。父亲感谢他这两年对自己的帮助和关心。分手时,美国高管递给了父亲一张名片说:“今后有什么事随时可以和我联系,就凭这张名片,你们国内的修理厂一定会给面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8年11月30日,父亲离开了马里亚纳群岛回国。他回国后直接回到了老家,与母亲正式完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2月1日,父亲通过熟人介绍来到了湖南长沙伪联勤总部三O一工厂。父亲在厂里认识的一个黄陂老乡,是个调度员。一天父亲正在修车,那个调度员派父亲开救护车运器材到长沙火车站。父亲这才知道,由于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已经开始溃逃。工厂要搬迁到广西柳州,与那里的伪三十四厂合并。父亲他们经过了衡阳,过了桂林后准备过江。由于守卫渡口的国民党兵不许汽车上船,父亲他们一行八十多人只好下车步行。走到半路遭到土匪的抢劫,父亲他们身上的财物全被土匪抢走了。他保存的美国威纳公司总工程师签发能修各种汽车的技能证书,还有那个美国高管给的名片也就从此丢失了。父亲他们进了柳州城,就看到街上有很多解放军。原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根据毛主席制定的“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组成西路、南路、北路军发起了解放广西战役,解放柳州的这支部队是四野王牌39军,是从湖南迂回包抄过来的。到了伪三十四厂,厂里此时已被解放军接管了。父亲他们向解放军说明了情况,驻厂军代表听了后大喜,原来伪三十四厂的大部分技术骨干都跟着国民党军队往南溃逃了。父亲他们一行受到厂里解放军军代表的热烈欢迎,一位首长向父亲他们宣讲了党的政策,希望大家都能留下来,一起建设新中国。父亲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主动要求留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11月25日,父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后勤部汽车修理厂一名工人,工厂在1950年改名为广西军区后勤部汽车修理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报答党的恩情,父亲在这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车间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晚上还参加厂里组织的夜校学习文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生产和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苦干加巧干,月月都能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受到大家的好评。因表现特别突出,1950年被组织送到柳州市干部学校学习,成为第一期学员。当时已成立了中南军区,广西省军区隶属中南大军区。刚好厂里有个管理员到武汉中南军区后勤部办事,父亲就委托该同事办完事后到黄陂老家,将我母亲接到了柳州,父母这才团聚。1950年底,父亲被厂里评为劳模,同时被评为柳州市劳动模范。1951年,父亲担任工厂大生产组副组长兼供应组长,这个时候父亲已经脱产了,同年组织上又送父亲到柳州市委党校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6月25日,广西军区后勤部的汽车修理厂与湖南衡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零五三工厂合并(后改名为解放军7432工厂),父亲被调到衡阳厂里任汽车进出厂总检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7月26日,组织调父亲到广州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零五二流动工厂任汽车进出厂总检验员,这个厂后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零五四工厂(后又改名为解放军7431工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7月16日,组织上又调父亲到海南屯昌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零五五工厂(后改名为7430工厂),任汽车进出厂总检验员。父亲真正做到了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父亲在这里组织制定了汽车进出厂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学习汽车理论,做好本职工作。业余时间继续参加文化补习班,除了学习文化外,还学会了机械制图。亲自给新招进厂里的学徒工讲课(汽车基本构造和怎样修理汽车),传授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的表现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于1955年7月16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的父亲修车技术一流,任何汽车从他面前经过,从发动机声音和汽车运行状况就能判断出这辆汽车有没有故障,故障所在部位,并能迅速排除故障。汽车也开得非常好,不仅开得快,而且开得很稳,掌握各种汽车在不同道路行驶中的性能。胆大心细,厂里刚修好的军用水陆两用汽车,大家谁都不敢试开,总是父亲先开到海里检验后,大家才接手。母亲告诉我:“有一天你父亲一整晚都没回家,直到天亮才回来。原来他把维修的水陆两用汽车开到海里试验时出了故障,费了很大劲最后还是把汽车开回来了。大家都说你父亲的命大,龙王不收他。”父亲在这里充分施展他的智慧和技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秋天,父亲得到消息,老家武汉原四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零五一厂,1958年9月改成武汉汽车制造厂,要生产制造汽车,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在外地飘泊多年的父母决定调回老家,经过向组织申请后俩厂协商批准,1959年1月份,父母和姐姐哥哥加上我,一家五口离开了海南屯昌,回到了武汉。后来我问母亲当时为什么要调回来?母亲说:“你父亲在广西柳州工作的时候就以厂为家,拼命工作,到哪里都一样。当时海南的条件更艰苦,我们每天喝的是黄泥巴水,因经常刮台风、下暴雨,家里常常进水,家俱及锅碗瓢盆都飘起来了,你父亲总是不管不顾,一看雨大就先跑到厂里去抢救机器设备了。有时一去就是好多天不回家,长时间这样子工作,把他的身体也拖垮了,总是生病。你们几个孩子也一样,三天两头跑医院,大人小孩经常一起住院。有一年大年三十,全家都还住在医院里。我们都不适应海南的气候,组织上为了照顾我们,为让你爸能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才同意我们在系统内调动回老家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在江零五五厂是工人技术级别最高的八级工,回武汉后因地区差,相当于这里的七级半。组织上问父亲是往上靠还是往下靠?父亲主动提出向下靠,只要了七级,后来厂里还是根据父亲的资历和技能表现给他提到最高等级八级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9年调到本厂,到厂后人事科将我分配到发动机车间,负责发动机调试工作和总装配线上有关技术工作(当时我厂正在生产英吉普发动机和掷灌机械)。除完成日常工作外,还制定了发动机的技术标准(装配标准)和发动机验收技术条件等规章制度,当年厂里提升我为技师。60年晋升为工程师(档案记载1960年7月15日,父亲经市机械局批准为工程师),这时全面负责发动机装配线和以后底盘的总装线设计,以及后阶段改装救护车等工作……”这是我在父亲写的《个人技术工作小结》看到的。从58年建厂,59年就生产出英吉普发动机,生产1吨半卡车,到61年成功生产出2吨半卡车,工厂当时已进入全国汽车制造厂的先进行列。在这期间,厂里培养和锻炼了许多优秀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加上有很多熟练的装配工人,厚积薄发,完全有能力生产更大吨位、更好的汽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1年,父亲参加了一机部汽车工业局在东北长春组织的全国汽车技术经验交流座谈会,父亲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武汉汽车制造厂在全国是很有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2年1月,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为应对国家的经济困难,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压缩城市人口,精简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员下放,回农村,历史上称为“下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汉汽车制造厂这时被调整下放了,改成为武汉汽车配件厂,生产汽车用的活塞、活塞环、轴瓦三大配件。父亲工程师一职也下放了,分到厂技术科工作,在实验室负责搞发动机试验。测试厂里生产的活塞、活塞环、轴瓦的可靠性、耐久性,为厂里提供试验参数,从而改善设计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每年经常到外地出差,一出去都是十天半月以上,出去做什么他从来不跟我们说。他总是以工作为重,全心全意扑到工作上,那年大姐结婚时,父亲当时在杭州出差已经20多天,最后还是没能赶回来参加姐姐的婚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化大革命期间,同单位的某人,之前一直嫉妒父亲,趁机写了一张大字报,造谣诬陷父亲解放前在国外修车时,加入了国民党特务组织……这个大字报危害极大,影响极坏。厂里决定停止了父亲的组织生活,成立专案组对父亲进行审查。专案组通过全面深入的内查外调,确认父亲在历史上没有任何问题,是完全清白的。汽配厂党组织最后决定恢复了父亲的组织生活。这也直接抽了那个写父亲大字报的家伙一个嘴巴,证明他完全是无中生有、胡说八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0年,当时汽配厂有三千多人。有许多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还有10个八级师傅,他们代表厂里各个工种的最高水平。此时汽配厂人才齐聚,技术力量非常强大,厂里决定生产5吨载重汽车(仿制东风汽车)。任命:副厂长夏方敏为总指挥,我父亲为现场总负责。专用车间生产发动机缸体,铸造车间生产汽车大梁,机修车间生产汽车底盘和驾驶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段时间,父亲经常晚上下班后回家匆匆吃几口饭又赶回厂里加班,转钟后才回来,第二天早上又很早赶到厂里上班。姐姐告诉我,当时父亲带她到厂里参观,她看到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经过全厂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生产出了6辆5吨载重汽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什么汽配厂当时要生产这6辆汽车呢?原汽配厂机修车间主任黄开富老人告诉我:当时的张凤来厂长(兼党委书记)极力主张改厂,生产汽车。先生产了3辆,后又追加了3辆,一共生产了6辆5吨载重汽车。汽车前面的标牌为湖北二字,这一方面显示了我们汽配厂的强大实力,主要目的是希望得到国家支持。由于当时中苏交恶,国家积极备战,将有限的资金和物质都投入到三线建设,包括在湖北十堰建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所以张凤来厂长的愿望没能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我们要向张凤来厂长、夏方敏副厂长、黄开富主任以及老一辈的武汉汽车配件厂人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每当农村旱情严重时,汽配厂都有支农任务。父亲多次带领汽配厂支农小分队到省抗旱指挥部指定的偏远农村帮助抗旱。当时农村条件艰苦,父亲强忍胃病的疼痛,和大家一起帮助修理农具,培训农机人员,指导安装机器,挖水沟、架管子、引水上山。当白花花的水源源不断的流进农田里,农民都高兴的笑了,因为秋收有保证了!父亲他们每次都很好的完成支农任务,多年的支农工作让父亲又学到一门手艺,能修各种型号的拖拉机。1982年,父亲被厂里评为技师,并报市机械局批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天,我回家看父母亲,那天父亲很高兴,专门给我讲了他过去的几件往事。1982年汽配厂接到乙方北京摩托车厂的电话,厂里销售的活塞因拉缸出现故障,要求退货。父亲被派到该厂,经过他仔细检查,发现活塞裙部有问题,马上动手进行了修理。装车后工作,没有拉缸,发动机工作正常。然后他对这批活塞全部进行了修理,避免了重大损失,让乙方很满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活塞是发动机的心脏,父亲能够把活塞修理好,证明父亲的钳工技术水平也是很高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3年的某天,汽配厂接到乙方海南铁矿厂的电话,活塞装上去也拉缸,要求退货,厂里派父亲和胡白泉工程师到海南检查维修。他们刚踏上海南岛那一刻,父亲是非常激动的,24年前他就是从这里回武汉的,还时常惦记着那里的领导和同事们,他恨不得马上飞到老厂去看看。但是任务还没完成,他强忍着激动先到了海南铁矿厂。进了厂,看到进出的汽车都是二三十吨以上的进口重型柴油卡车。到了现场,父亲和胡工仔细检查,活塞是标准的,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也是标准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经过认真的分析,父亲和胡工一致认为,因为是仿造的活塞,制造工艺有问题。父亲果断决定在活塞原有回油孔的基础上,再增加几个回油孔,并亲自动手现场完成改造。改造完后装车工作,没有拉缸,发动机工作正常。这证明父亲判断故障排除故障是十分准确的,然后他们对这批活塞都加上了回油孔,避免了损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父亲在汽配厂工作的20多年里,每年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就是专门处理这些问题的。他实际上就是厂里派出的钦差大臣,既能发现故障原因,又能很快解决问题,是解决售后问题的多面手,为汽配厂的产品作最后的质量保证,不仅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也为工厂赢得了用户信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圆满的解决了海南铁矿厂的问题后,父亲回访了江O五五工厂。到了老厂,父亲和胡工受到厂里的热情接待。父亲与老领导、老同事们见了面,大家都非常高兴,一起畅谈了好久,共同回忆建厂时期大家一起艰苦创业的革命友谊。在交谈中父亲才知道,原江零五五厂已改成现在的解放军7430工厂,原来的老厂长后来官至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告别了老厂的领导和同事们后路过广州,父亲还专门去看望了老厂长。在老厂长的家里,老厂长对他儿子说:“这是和我当年一起在海南艰苦创业、并肩作战的老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0年代初的时候,有个单位的人开着台进口高级轿车到市机械局办事,走时汽车发动不了,车子就停在市机械局院子里好长时间动弹不得。那个单位请了武汉市的各路修车名师们到了现场,有的是看了不敢动手,有的是动了手无功而返。那个单位的人真是神通广大,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我父亲的能耐,就找到市机械局领导,点名要我父亲去帮忙修车。汽配厂不敢怠慢,还专门派了技术科一个懂外文的资深工程师随同父亲一起到了市机械局。随同的工程师很认真负责,下了车就找那个司机要了外文说明书仔细看了起来。父亲自从调到汽配厂后就没有亲自修车了,但他还是很老练的地检查起来,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没用任何工具,把手伸进发动机舱和驾驶室仪表后面动了几下,然后坐到驾驶室,插上钥匙启动,汽车竟然就发动了。父亲下了车,说了声:“修好了。”那个司机还是有点不放心,请父亲上他的车要送父亲回厂,还说:“万一路上再出现故障了呢?”父亲只好坐上了他的车回到厂里。三辆汽车一同进厂,特别是还有一辆进口高级轿车,厂里的人还以为是哪位大领导来视察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在厂实验室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不断进取钻研技术。1984年和胡白泉工程师就改进活塞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写了一篇《关于将汽油发动机四道环活塞改进成三道环活塞的方案》的论文,发表在当时的省级行业杂志《经验交流》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论文发表后,得到了行业的重视和采纳。现在全国汽油发动机全部采用三道环活塞(二道气环,一道油环)。事实证明,父亲和胡工写的论文具有前瞻性、革命性、科学性、先进性,对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在武汉汽车配件厂工作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创造性的工作,为汽配厂到处排忧解难,解决很多疑难问题,为厂里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做出了重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在黄陂农村老家有个叔叔,我们都叫他细老爹。细老爹是河南人,很小的时候河南老家发洪水,他拼命逃出来后与家人失散,一路讨饭来到我们老家附近。那年已是寒冬腊月快过年了,太爷爷在回家路上遇见他,看他很可怜,就把他带回家收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年,老家遇上大灾闹饥荒,饿死了很多人,当时太爷爷一家也断粮了。细老爹见状就主动跑去当兵,换回了几担谷子和几块大洋,救了太爷爷一家人的命。细老爹在部队里当伙夫,当年正是兵慌马乱,在部队也填不饱肚子,还随时有被打死的危险。当兵三年后,他利用买菜的机会偷跑出来,脱离了国民党军队,回老家后就一直在黄陂老家务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细老爹一生没结过婚,无儿无女。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老家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此时的他已是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了,早已失去了劳动能力,在农村也没人管他了。父亲得知消息后,特意和母亲一起赶回老家,将他接到我们武汉家里,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无微不至的一直照顾到他临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细老爹去世后,在父母的带领下,我们将他老人家的骨灰护送到老家,与爷爷、太爷爷安葬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于1986年3月退休,因多次工作调动保管不善,将1950年在柳州市获得的市级劳模证书丢失。当年5月15日父亲给厂里写了申请,请求组织派人到柳州市调查,核实自己的市级劳模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广西军区后勤部汽车修理厂厂长李占山(后调3404厂),青年团书记王福臣(后调7430厂)知道父亲的情况后,都第一时间给汽配厂提供了证明材料,证明我父亲的劳模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汽配厂派人到柳州市调查核实,同年7月19日,柳州市总工会也出具了证明,证明了父亲的市级劳模身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占山厂长的证明材料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胡波堂同志被评为柳州市乙等劳动模范的证明材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1951年,我担任广西军区柳州汽车修理厂的厂长,该厂原是国民党联勤总部的军用汽车修理厂。我军接管后改编成军区汽车修理厂。该厂的政治面貌非常的复杂,国民党的军官,国民党员、三青团员里边也不少,在表面上接受领导,暗地里搞些破坏活动。当时,胡波堂同志能靠拢党的组织,及时反映情况,成为我们党靠得住、信得过的积极分子。因此,我对该同志印象比较深,政治可靠,立场坚定,记忆犹新。当时我军汽车修理任务也重,胡波堂同志不仅能超额完成任务,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从未叫过苦,从未提过困难,事事带好头,能起到模范作用,在群众中得到了好评,被选为柳州市劳动模范,柳州市委和总工会批准为柳州市乙等劳动模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特此证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证明人:3404厂离休干部李占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6年7月1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大量进口汽车,火爆了整个汽车修理行业,大家都想分享这块大蛋糕,一夜之间冒出了很多汽车修理厂。父亲退休后成了香饽饽,位于武汉的海军工程学院汽车修理厂,是体制内的,厂长是现役军人(上校军衔),知道父亲退休后,赶紧派人找上门来,请父亲到厂里做技术顾问。父亲当时觉得身体还行,家里离海校又近就又去该厂上班了。在这期间,武汉市有好多汽修厂找上门来,要父亲到他们那里去干,开的工资比海校高很多,有的还提出只需周六日去坐镇指导就行,不需亲自动手也开工资,但都被父亲婉言的谢绝了。因为父亲第一个答应的是海校,做人诚信是父亲一生的准则。父亲在海校汽修厂又工作了多年,因年龄太大跑不动了才回到家里养老,可以说是“活到老、干到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于2005年10月4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在旧中国是一名穷苦工人,在新中国成长为一名优秀技师,这要感谢党,感谢毛主席,感谢社会主义制度!在父亲亲手写的《个人技术工作小结》曾简要谈到他的一生:本人从12岁多点,开始离家外出学徒,在旧社会,学上一项手艺是不容易的,如果手艺不好,工作不佳,经常就会有被解雇的危险,也由于生活所迫,自己在学习汽车修理时,非常刻苦,勤奋思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为儿子,我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总结我们敬爱的父亲极不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所以才从档案文件和同事邻里的口述中记录了他生前的片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敬爱的父亲,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对待任何事情总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将自己的一生全部的热情都奉献给了深爱的工作和精心编织的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敬爱的父亲,是一位慈祥善良的人,对家庭尽心尽责,爱护母亲,教育子女,疼爱子孙。尤其对我们四个子女的生活和事业更是关心备至,是我们慈爱的长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敬爱的父亲,是一位厚道守信的人,对邻里乡亲、亲朋好友总是与人为善,仗义好施,言而有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敬爱的父亲,是一位生活简朴、性格坚强的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和母亲勤俭持家,让我们兄妹四人健康成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直至成家立业,无愧于慈父良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一生都在勤奋工作,虚心好学,负责任、敢担当,爱党爱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一位模范的共产党员。父亲这些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在我们儿女心中,父亲伟大而高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敬爱的父亲,用80个风雨春秋谱写了一曲曲让儿女们催人泪下的乐章,给予我们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让我们永世难忘。斯人已逝,长歌当哭!父亲的音容笑貌、高尚品质,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子孙后代的记忆中!敬爱的父亲,您的子孙后代们将永远怀念您,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儿子海清撰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女婿阿鹏改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6月1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