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凭本事吃饭,靠画艺谋生</p><p class="ql-block"> 文/晏家武</p><p class="ql-block"> 湖北罗田县,有一位农民画家,生于贫寒之家,天赋异禀,勤于习画,尤其擅长农民画,绘画题材以大别山民风民俗为主。他一生凭手艺吃饭,靠画艺谋生,业绩不凡,画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为我县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他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有限公司画匠李兴世。</p> <p class="ql-block"> 一个从小有绘画天赋的孩子,却生在乡村贫寒之家,不能进美术院校深造,更无缘接受好的栽培,只能在社会自生自灭。其潜能能否激发?爱好能否坚持?特长能否发挥?画业能否成就?会否遇上伯乐?人才被埋没还是脱颖而出?一生将怎样度过?带着这些疑问,我采访了罗田县白莲乡覆钟地村(今属黄冈市白莲河管理处)今年68岁的农民李兴世,探访他的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讲李兴世的故事,先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1956年农历7月30,李兴世生于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8组畈中间塆。父亲李文达是个农民,虽读了十年书,按说有点文化,却智力平平,对孩子的绘画天分并没在意,更谈不上重点培养使其有出息,只是把李兴世当作一个普通的孩子对待。</p><p class="ql-block"> 李兴世上头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弟兄姐妹四人中,数他的名气最大。母亲姚秀文会刺绣,绣的花鸟虫鱼、人物肖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李兴世幼时痴迷地看着母亲的绣品图案,就从灶堂里拿个木炭,在地上饶有兴趣地照葫芦画瓢,居然画得十分逼真,令家人惊讶。小兴世受母亲影响,十岁时,就显露了过人的绘画天赋。</p><p class="ql-block"> 读初中时,每周有二节美术课,李兴世最喜欢画图画,竖起小耳朵全神贯注地听讲,图画作业画得认真,不像别的同学敷衍了事,他画什么像什么。美术老师发现李兴世虽小小年纪,可素描悟性极高,甚至无师自通,能轻易地把教室内的桌椅板凳、闹钟、书包、扫帚、铲子等器物画得像模像样,甚至比老师画的还好,就看出这个孩子禀赋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李兴世读书偏科,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最喜欢上美术课学画画。他在上正课时,常常在课本下藏个图画本,老师在台上讲课,他就在偷偷素描老师讲课的情景。有一次,语文老师郭祥春讲鲁迅《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西瓜。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川,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讲着讲着,郭老师发现李兴世心不在焉。走拢一看,原来李兴世将课文中闰土刺猹的情景画了出来,画功不亚于专业美术老师。郭老师暗自吃惊,像李兴世这么有绘画天赋的学生他还没见过,深被其才艺所折服。郭老师像伯乐发现了千里马,非但没有体罚李兴世,反而表扬了他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这以后,李兴世爱画画、会画画的消息,在学校传开了。</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1974年,李兴世17岁初中毕业在家务农。他闲暇之余,自觉将乡民的生产生活情景,用素描形式再现在画册上,自得其乐,画功搏得村民的夸赞。</p><p class="ql-block"> 1975年,原罗田县文化局局局长吴子文的爱人汪建新老师在覆钟地学校任教。汪老师喜欢画画,学校要她画一幅学生在学农基地参加劳动的挂图。汪老师听说覆钟地村的李兴世会画画,就把画挂图的任务交给李兴世。李兴世见有人请他画画,有展示才艺的机会,十分高兴,挂图画得很卖力。汪老师十分满意,觉得李兴世是块绘画的料,不应被埋没,若有人栽培,日后定会出成果。</p><p class="ql-block"> 当时,罗田县匡河观音山林场栽种了大片油茶,职工给新栽的油茶浇水,那火热的劳动场景,是绘画的好素材。汪老师联系林场方面,推荐李兴世到观音山写生。李兴世到油茶基地后,用画笔将社员挑水抗旱热火朝天的动人情景跃然纸上,然后将画稿投到县文化馆。当时县文化馆馆长徐克礼和美术指导老师黄白丁看后,不住地点头,称赞李兴世画得像那么回事,只是将画名"观音山上抗旱忙"改为"油茶山上抗旱忙",随即刊登在《罗田文艺》上,并作为应景的宣传画,向外展示。那时农村点煤油灯,买煤油要指标。为方便李兴世夜晚作画,县文化馆专为李兴世争取了每月两斤灯油,这给李兴世极大的鼓励。从此,白莲覆钟地一个爱画画的青年农民,就这样走进了县文化局领导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如火如荼。罗田各地都掀起改河造田、修公路、水库、沟渠的热潮。各工程指挥部急需一些能写擅画的人做宣传。时任罗田县委书记文长福,特拔五千元到县文化局,要求县文化馆每年开班培训一至两期美术创作的学员。学员来自全县各区有书画特长的民工。李兴世因为画画小有名气,被选拔到培训班学习,每期培训20天左右。当时授课者有县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黄白丁,县剧团美工戴自强,从武汉美术学院毕业的戚德裕。老师讲授一些绘画的基本功课,结合当时运动的需要,围绕十大样板戏、学雷锋、学毛著、学英雄、阶级斗争、斗私批修、忆苦思甜等内容展开教学。这样的培训班,县里办了好几届,学员多时二三十人,少时十几人。好学不倦的李兴世,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培训一期都没落下,好学不倦,勤学苦练,这使他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在历届学员中,数他的画艺首屈一指。在当年全县参加培训的30多名学员中,如今唯独只有他一人,持之以恒地把绘画爱好坚持了40多年,令人欣慰的是最终在绘画上事业有成,佳作频出,屡屡获奖,赢得了一系列荣誉,个人也走出了一条靠本事吃饭的路。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李兴世从培训班出来后,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作为一个有特长的民工,积极投身工程指挥部的宣传工作。在栗子坳改河、罗田三级电站、四级电站等建设工地上,都留下了他写标语、绘墙画的辛勤足迹,画作遍布全县各工地。</p><p class="ql-block"> 画人物肖像,最能体现画家的基本功。李兴世能把雷锋、王进喜、焦裕禄、毛主席像画得十分逼真,这让人对他刮目相看。他不仅素描功底扎实,对涂颜料的要领也领悟得深把握得准,能用不同颜色恰到好处地把人物表情彩绘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如墙画作品《红灯记》中的李铁梅双手高举红灯的情景,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行家的一致赞赏。</p><p class="ql-block"> 1979年,河铺修四级电站。李兴世那时在工地做宣传。一次他到不远的三级电站画墙画,接待他的是电站一位姑娘,叫张桂玉,长得标致。李兴世只偷偷多瞄了几眼,就记住其肖像特征,在对方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他一气呵成,把肖姑娘画得跟相机照出来的一样,一时在工地上传为佳话;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兴世还帮叔伯姐姐的公公叶春和画了一幅像,因为画得逼真,叶春和很认可,深深佩服其才艺,兴头上当场赏给李兴世十元钱以鼓励。那时候的十元钱,能买五六十斤食盐,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激励李兴世更加发奋学画,朝更高目标迈进。李兴世期望有一天,作品能走向市场,能变现,实现经济价值,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李兴世协助县文化馆绘制宣传画,闲时协助做些广告宣传类的杂务。他的美术字写得好,承接了全县许多地方写美术字的业务。当时在罗田开广告公司的胡召林经理称他的美术字在全县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 1979年,他在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在黄白丁老师辅导下,创作了三幅作品:</p><p class="ql-block"> 第一幅《厂长下乡来》,描绘的是插秧机厂厂长,下到田间,观看插秧机工作状况,征询产品改进意见的情景。表现主题是:农业实现机械化的历史趋势,必将机械取代人工。</p><p class="ql-block"> 第二幅《扫科盲》,描绘的是农技站科技人员下乡,在田间地头给社员讲授科学种田的情景,表现主题是农民学科学用科学。</p><p class="ql-block"> 第三幅《新风》,描绘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华国锋主政时,农村九对新婚夫妇,参加集体婚礼的场景。表现主题是移风易俗。这三幅作品,参加湖北省在光化县(今老河囗市)举办的农民画展,荣获优秀奖,奖金20元。20元是什么概念?当时罗田男劳力一天计工10分,工值5毛,相当于40个男劳力一天的工钱。这使李兴世再次看到了艺术的价值。李兴世参赛美术作品获奖,为罗田争得了荣誉,得到了罗田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文化局的表彰和奖励。罗田广播电台、《黄冈日报》《湖北日报》,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1982年,县文化馆开始经营第二产业,成立美术服务部、广告装璜公司,李兴世虽有画艺,因不是县文化馆在编人员,其身份仍是个借用的农民工,馆里不能发工资,他只能在文化馆对外服务的一些公司打工卖艺,给服务对象写美术字,画图案、做广告牌、标牌、标语、门牌、会场墙幕。譬如给县车站做广告牌,给人武部绘军用地图,给乡镇画建制图,每月在服务部领工资,月工资从最开始的3O元长到100多元。</p><p class="ql-block"> 因为家庭变故,他曾三进三出文化馆。因一心扑在画艺上,不善经营人脉关系,作为一个有天赋有特长的临时工可惜始终不能转正,这使他有些失望,最终还是离开了文化馆,回家自谋生路。</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兴世回归故里,虽以种田为业,但仍念念不忘绘画。农闲时,别人以棋牌消谴,他则以绘画为乐。可当时手艺不能变钱,画作不能创收,他常遭村民脾睨讥笑,被视为异类,颇受打击。他看不到出路,异常苦恼。一气之下,将画笔束之高阁,亦随波逐流,背井离乡,同村民外出打工。不久,靠打工致富的梦幻破灭了,他发现自己对做别的事不擅长,也毫无兴趣,靠卖苦力挣泡钱也不现实。长久在外做普工也不能发家致富。经过一阵艰苦打工磨砺,他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有梦想有特长的农民,上天赐给他的艺术天赋和绘画手艺不能轻易荒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靠画吃画,面向市场,承揽绘画业务,重新拾起画笔,画出一个农民工的人生梦。为了承揽业务方便,他离开乡村,在罗田县城安家落户。</p><p class="ql-block"> 李兴世离开老家覆钟地,来到罗田县城居住,不种田,寻找绘画业务,开辟谋生途径。他走街串巷,游走城乡,走出罗田,到外县外省,卖艺谋生:帮人订做招牌,制作标语,绘祠堂庙宇画,做中堂,绘寿星图,画门神……生意好时一天能挣几千元,清淡时入不敷出,等米下锅。他就这这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地劳碌奔波,行走江湖。尽管生意时咸时淡,业务起落无常,但他对绘画始终没有放弃。</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世纪后,适逢新农村建设中,全国各地乡村要绘制大量文化墙,这使李兴世有了有武之地。他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全县各乡镇村,图文并茂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绘画作品见于文化墙、寺庙亭塔,可以说"他画遍罗田"。</p><p class="ql-block"> 他的画作还走出罗田,走向海外。有一年,一位加拿大籍专家在浙江核电站工作时,来罗田薄刀峰景区旅游,看到李兴世在景区的画作,十分喜爱,当即用相机拍下,制成画卷带回加拿大,献给该国收藏馆。</p><p class="ql-block"> 李兴世先是画遍罗田,本县的薄刀峰景区、九资河天堂寨河西畈景区,白莲乡张家山,柳仙观,大河岸云盖山慈云寺,这些地方都留有他的画作;然后走出罗田,足迹踏遍省内外,如英山、团风、黄州、江夏、河北密云县十三陵,河南临川……他把服务社会的画笔伸向乡村、机关、学校、商店、车站、景区、游乐场。总之,哪里有李兴世,哪里就有他的画作呈现。他那充满泥土气息的作品,美化了空间,陶冶了情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看一个人的艺术才华和成就,从获奖证书上可见一斑。李兴世的奖励证书装了一大蛇皮袋,重40多斤,里面红色获奖证书有100多个,叠起来有一两米高。从200O年到2024年,这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多次参加县市省各级各类美术作品征文赛,获得的奖项难计其数,无数次获得文艺工作先进个人。颁奖单位有省县市三级文联、南京市政府、罗田县文化局、罗田县委办、罗田县老干局、地税局,县委宣传部,组织部,财政局等。</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他获得的系列奖项或殊荣有:</p><p class="ql-block"> 1991年,黄冈地区文化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举办的庆国庆美术作品展,其作品入选参展。</p><p class="ql-block"> 1992年,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黄冈分公司组织的"保险在我身边"征文大赛中,美术作品《保险》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2003年被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评为文艺创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20O4年,在市文联举办的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国画《农家米面坊》参加湖北省第十届美展黄冈市预选展。</p><p class="ql-block"> 2006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文艺创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2007年被县委办评为文艺创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20O8年参赛作品《农家米面坊》获第三届湖北省工艺美术作品创作优秀奖。</p><p class="ql-block"> 20O8年县委宣传部、白莲河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组织的"廉蓄印象"文艺作品征集赛中,画作《莲蓄精英》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2008年,画作《送温暖》在县反腐倡廉宣教领导小组举办的全县"情系民生、廉政勤政"书画作品展评中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2O09年,在美协、计生委、计生协会组织的"生育文明杯"绘画比赛中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201O年,美术作品《笑对天下人》参加庆国庆迎大别山文化旅游节暨"首届黄冈市美协会员作品双年展中荣获入选奖。</p><p class="ql-block"> 2011年,在罗田县委组织部、文化局、地税局组织的"地税杯"美术摄影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2O12年在县民协宣传工作中,获突出贡献奖。</p><p class="ql-block"> 2012年,市文联、市美协、黄冈师院美术学院庆18大暨第二届市美协会员作品双年展中,中国画《天堂胜景图》入选。</p><p class="ql-block"> 2012年县委组织部和迎创办喜迎18大暨庆祝建党91周年,组织的绘画作品大赛中获优秀奖。同年被县委办评为文艺创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2012年,作品《天堂人家》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文联、南京市政府联办的2012年南京六合第二届全国农民画展评委会评审,荣获二等奖,并入编《2012南京六合第二届全国农民画展优秀作品集》。</p><p class="ql-block"> 2013年,在县财政局组织的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2O14年县纪委监察局举办"廉政杯"书画摄影作品展中,水粉画《悉心》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2O14年在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行频道组织的"垄上行牛人大赛"第1季选拔活动中,荣获"湖北百强牛人"称号。</p><p class="ql-block"> 2014至2015年被县文联评为文艺工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2014年国画作品《美景在罗田》,在县文联和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画罗田名人,绘罗田美景"美术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2017年,在县委组织部、老干局“庆祝建党96周年暨迎19大"开展的书画作品展评中,荣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2019年罗田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国画作品《大别山下美酒香》参展。</p><p class="ql-block"> 2O2O年新冠疫情中,他用心为钟院士画了一幅十分逼真的肖像,画名为《千言万语》,表达湖北人民对抗疫英雄深入武汉救援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春天,他作为罗田实力派画家,随黄冈文艺界人士到云梦县油菜花海写生,用画笔勾勒出云梦油菜花海的无边美景,用心推介云梦旅游资源。</p><p class="ql-block"> 此外,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在县博物馆(县人民广场古楼)参展,均得到行家一致好评。2023年,原湖北省美协主席徐勇民审核李兴世的实力后,让他破格加入省美术家协会。</p><p class="ql-block"> 他先后参加了县市省、国家四级民协,省县两级美术家协会,罗田县书法家协会,中国民间书画研究会,成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是我县农民中的顶尖级民间艺人。</p><p class="ql-block"> 2021年,县文旅局命名李兴世为罗田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烙画代表性传承人。他积极投身文化产品活动,用作品打造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以上一系列奖项和殊荣,是一个农民画家实力和业绩的见证,也是一生爱好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描绘汴京水陆运输和市面繁荣惊世骇俗的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该画集宋代各画种高超技艺于一图,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 受昔人张择端启发,李兴世20O6年用了一个多月精心创作的一部集中展现其才艺的巨作《大别山榨油图》,画长13米,宽1米3,画了60多人。作品于2008年参加湖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暨第三届工艺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图中县文联主席瞿伯良题字,县民协主席陈汉东题词,由县书协主席詹显烈书写,市值5万元。就是这幅作品,得到燕儿谷谷主徐志新的赏识。徐总看中李兴世的手艺,于2018年將他选拔进燕儿谷工匠学校,专心从事美术绘画工作。公司给其提供施展技艺的平台,按月发工资,让他们安心在工作间制作产品。产品再由公司统一在网上和实体店对外销售。从此,李兴世有了自己的工作坊,晚年有了归宿,靠手艺吃饭,凭画艺谋生,老来仍可以安心作画,尽情施展才艺,服务社会和民间。 </p><p class="ql-block"> 李兴世,一个农民画家,在社会上求索奋斗,历经多少酸甜苦辣,能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回忆他学画自学成才艰难的人生路,百感交集,感概万千。今生有成功,有失意,也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不过人生只能半称心,哪能事事都如愿?如今,晚年的他已看淡一切光环和荣誉,仍将自已定位为一个农民,尽管老来没有退休费,但他仍能凭本事吃饭,靠画艺谋生,在工匠学校继续用画笔讴歌社会,以丹青抒怀祖国。</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1日采访,6月15日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