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神奇的王朝</b></p><p class="ql-block">2013年,一座古墓的发现,将中国古代一个神奇的王朝,重新引入公众的视线。</p><p class="ql-block">这个神奇的王朝,只存在了38年,却留下了诸多王朝三百年也做不到的创举,开启了后世朝代一千多年还在继续做的事。</p><p class="ql-block">它是300多年天下大乱的终结者,重新将华夏南北归于统一;</p><p class="ql-block">它是吏治、选才制度的创造者,让唐宋元明历朝延用到清;</p><p class="ql-block">它修渠、通沟,贯通京杭大运河,惠及沿岸民众直到如今;</p><p class="ql-block">它开疆拓土,收复辽东、首次将青海高原纳入华夏版图;......</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积极创新,谋求大业的朝代,任何一项重大举措,都功盖千秋,流芳后世。</p><p class="ql-block">它就是,<b>隋</b>,一个短暂而足以璀璨的神奇王朝。</p><p class="ql-block">提及隋朝,决然绕不开隋炀帝。这是一个为后世颇具争议,误读为残暴、奢靡的君王。依笔者所阅资料,此系后世朝代为建立自己的统治所为。李渊乘乱夺隋建唐,这个皇帝当的并不光彩,否定前朝帝王意在宣传自己是明君,给杨广的谥号“炀”,其贬义尽在其中。</p><p class="ql-block">反倒是英国汉学家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一书中对隋炀帝的评价相对客观。“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民间文学把炀帝描绘成荒淫无度的人,以各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人们会发现,即使怀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隋炀帝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有点像政治美学家。”</p><p class="ql-block">杨广,继位后十四年为帝,住东都洛阳不足四年。为建立一个比肩秦汉的帝国,一生奔走。通运河,开科举,建三省六部制,征突厥,巡西域,经略江南,收复辽东,招抚琉球,其功绩足以彪炳史册。</p><p class="ql-block">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帝王将相、名人,要看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就此而论,隋炀帝杨广称得上是有作为的一代帝王。</p><p class="ql-block">隋炀帝的悲剧在于一生功绩被后世的贬损所淹灭。说白了,是其不顾民生的急政所带来的恶果。其实诸多的政策所为是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东征西巡,为的是国家的统一;开挖运河,为的是南北沟通发展经济。历史常常被后世歪曲,修长城、挖运河,这两项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工程,上千年来一直被诟病。而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园子,导致了海疆破防,国门大开,被洋毛子欺辱,反到是不说圆明园无人提及。</p><p class="ql-block">隋炀帝短短十四年开创的局面,促成了中国古代一个盛世王朝应运而来。真如俗话说“秦做嫁衣汉来穿,唐借隋运三百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扬州与帝陵</b></p><p class="ql-block">扬州,这个有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提及为其作广告的二大博主,非李白和杨广莫属。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流芳百世;一条乘舟下扬州的大运河流淌至今。</p><p class="ql-block">扬州从未做过都城,却在隋唐史记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隋炀帝杨广更是与扬州有着千般缘分。偏爱扬州,寄情扬州,崩于扬州,葬于扬州。</p><p class="ql-block">隋炀帝死后,葬身之地始终是一个谜。对于隋炀帝陵的位置,历代纷争不断,包括初葬、改葬的记录不少于8次。清朝时,在扬州北郊槐泗镇槐二村有一座被清代大学士阮元认定为是“隋炀帝陵”。修的像模像样,至今尚存。</p><p class="ql-block">直到2013年,扬州邗江区西湖街道曹庄一处工地施工中,发现刻有“隋故炀帝墓志”的古墓。在形制、出土文物及人骨鉴定结果等佐证下,经国家文物局论证,曹庄隋唐墓葬被确定为隋炀帝、萧后终葬之地,共清理出墓志、玉器、铜器等文物近400件(套)。遗址成为“2013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由此,扑朔迷离的隋炀帝陵位于何处之争,尘埃落定。</p> <b>隋炀帝陵遗址公园</b><div>位于扬州城区内,占地168亩,主要包括帝陵遗址保护建筑和帝陵博物馆二部分。<br>2013年帝陵遗址被发现,经过十年的发掘和建设,2024年2月,帝陵遗址公园对外开放。</div><div>(门票30元。因其为试开放,配套设施暂不到位,交通和饮食均不方便。建议自驾或打车,自备饮食前往。)</div> <b>隋炀帝南巡图壁画</b> <b>隋炀帝雕像</b><br>游客中心南门广场,隋帝杨广,披袍挥鞭,勒马骤停,目向远方,威武霸气,展现了一代帝王西巡东征守土固疆、文韬武略、治国安邦的宏伟气概。<br>雕像为铜质,主体部分高3.8米。 <div>游客中心大厅南面一块屏风上,镌刻着杨广的诗《泛龙舟》。<br>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br>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br>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br>讵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鉴里游。<br></div> 游客中心 帝陵公园入口处一块斜坡草坪,迎面刻有“公元604年---隋朝仁寿四年 即位为帝”。 园内的道路,舍直取弯,如运河般弯曲。 <b>“落地的皇冠”</b><div>帝陵遗址保护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div><div>整座建筑占地5765平方米,长宽各近80米,高15.95米。<br>外观呈上小下大的“覆斗”形式,这种造形是隋唐时期大型陵墓所常见的封土形状。从四个立面看,又呈现出古代建筑最高等级屋顶的形状——庑殿顶。</div><div>被专家誉为“落地的皇冠”。(横屏)</div><div><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b>镜鉴池</b></p><p class="ql-block">帝陵遗址前广场,建有一长方形景观水池,南北长49米、东西宽14米,意寓杨广寿年49岁、在位14年。</p><p class="ql-block">深度仅有3厘米左右的广薄水面,如一面平滑巨大的镜子,向下透射出鱼鳞状的石板池底,向上倒映着天光和“落地的皇冠”帝陵遗址,朗朗可鉴。寓意着要以史为鉴,真实地呈现隋炀帝其人,客观地评价其功过是非。</p> 镜鉴池南端的照壁<br> <p class="ql-block"><b>帝陵遗址保护建筑</b></p><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的外装饰,是特制铝板瓦屋面,也是帝陵遗址最重要、最具创意和辨识度的造型元素。与传统瓦片顺坡摆放的排列方式不同,帝陵遗址上的所有瓦片都是竖直站立的,由空中俯瞰时便会呈现出“水波纹”和“鱼鳞砌”的意象,宛若水波潋滟,鳞次栉比。</p> 庑殿顶,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中国古代,是体现皇权、神权的象征。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其他官府及庶民不许采用。 <b>帝陵遗址</b><div>2019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帝陵包括一号墓和二号墓,位于东西49米、南北48米的夯土土墩中部,分别安葬着隋炀帝和萧皇后。有隋故炀帝墓誌碑石为证。 <p class="ql-block"><b>遗址保护建筑内厅</b></p><p class="ql-block">宽敞空旷的四方大厅,深沉浑厚。巨大的穹顶上,倒挂的星宿吊顶图,使人如同置身于夜色天幕下。</p><p class="ql-block">帝陵遗址内厅的设计理念为“天圆地方”。天圆地方是古代一种天体观。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认为天似华盖,形圆;地如棋盘,形方;两者的结合则是阴阳平衡、动静互补。</p><p class="ql-block">只身站立在近似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室内空间中,举目四望,不见一方梁一根柱。四壁的方孔,像天眼,连接着室内外,贯通着天与地。超然惊叹设计者的想像和中国基建的魔力。</p><p class="ql-block">(横屏)<br></p> <p class="ql-block">神圣星空之下,50米左右见方的夯土以原状呈现在眼前。隋炀帝墓室位于土墩正中心,萧后墓室居于其东南一侧。</p> 古人在天文上对北斗七星研究颇深,北极星的地位非常高。正中间的紫微星为帝王星。吊顶将紫微星置于中心,正对下方的隋炀帝墓室。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屋面四周开有不同尺寸的13个小方窗。</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13个小窗的位置和角度都经过精密的计算,以保证在特定日期---每年冬至、夏至,以及隋炀帝忌日等时辰,阳光会透过不同的窗户,照射在隋炀帝及萧后的墓室上。</p> 第一单元 陵墓惊现 第二单元 陵园勘探 第三单元 帝陵发掘 第四单元 遗址公园 <b>隋炀帝陵博物馆</b><div>再现了隋朝的辉煌历史和隋炀帝的一代风华</div><div>地上层,详细介绍了隋朝励精图治,创建管理和用人二项影响后世千百年的制度;贯通南北漕运的大运河,以及这项工程带来的对南北文化认同、东西民族融合的影响。通过隋炀帝的生平介绍,为全面了解这位历史上贬大于褒的传奇帝王,提供了详实依据,还一代君王一个公允。</div><div>地下层,展出了帝陵遗址出土的200件(套)珍贵文物,为深入了解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实证。</div> <p class="ql-block"><b>千秋大业</b></p><p class="ql-block">公元581年,隋朝终结了自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动乱分裂,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p><p class="ql-block">文帝开国建隋朝,文治武攻,推陈出新,强化中央集权,营建都城大兴,开“开皇之治”。</p><p class="ql-block">炀帝武略文韬,完善制度,招贤纳士,兴建东都,西巡东征,开通运河,贯通漕运,促进民族融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统一南北</b></p><p class="ql-block">中华大地,自东汉末年(公元220年)三国起,群雄割据,虽有西晋东晋百年的统一,因其国力甚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p><p class="ql-block">隋朝用了8年时间,公元589年,时为晋王的杨广兵发南朝,灭了纸醉金迷的南陈小朝庭。使历经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永嘉南渡、北人南迁、十六国割据后的中华南北,重归统一。</p> <p class="ql-block"><b>开皇盛世</b></p><p class="ql-block">隋朝结束了自秦汉大一统王朝后,中国历史上割据时间最长、分裂最严重、权力更换最频繁的混乱国局,将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长江流域纳入同一版图之下。</p><p class="ql-block">隋文帝在位24年,革旧弊,建新制,推动了历史上王朝时期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户籍大增,仓储丰实,社会安宁,文化活跃。</p> <p class="ql-block"><b>三省六部制</b></p><p class="ql-block">隋之前,王朝国家的政务均由丞相一人独揽,极易误国误事。创建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制的一次启后千百年的重大吏治改革。由隋文帝杨坚确立,此后唐朝进一步完善,历经宋元明,一直延用到清末。</p><p class="ql-block">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决策机关,互相监督。</p><p class="ql-block">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执行部门,职责分明,各司其职。</p><p class="ql-block">三省六部制作为一套中央行政体制,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p> <b>科举制</b><div>科举制度是隋朝废除门阀士族世袭制度,通过考试分科举拔人才的用人制度。<br></div><div>是封建王朝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使出身寒门的弟子,有了只要用功读书,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即可步入仕途,入朝为官,报效家国的途径。同时也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br></div> <b>身临其境参加科举</b><div>坐于案前,触摸案上电子屏幕,穿越千年做一回考生。(考生背后的屏幕显示着分数)</div> <p class="ql-block"><b>雄主功业</b></p><p class="ql-block">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p><p class="ql-block">隋炀帝在位十四年,革新典章;推行科举;兴建东都(洛阳);经略西域,亲征吐谷浑,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华夏版图;重开丝路;贯通运河;征战高句丽,收复辽东。</p> <b>万国盛会---隋炀帝西巡</b><div>公元609年,隋炀帝御驾亲临张掖,参禅天地,谒见西域27国使臣,举办博览会,史称“万国盛会”。<br></div><div>隋炀帝也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唯一到过西域的帝王。</div> 有传说,“万国来朝”一词,始见于隋炀帝西巡后。 隋炀帝南巡图 杨广在灭了南陈,收复健康(今南京)后,担任“扬州总管”十年,展现出出色的政治才能,也由此晋升为太子。 <b>坐镇江南</b><div>杨广任扬州总管期间,广泛笼络江南才学之士、宗教领袖,感化前朝民众,招抚叛逆,缓和南北矛盾。<br></div><div><b>三下扬州</b></div><div>炀帝即位后,改“扬州总管府”为“江都郡”。公元605年、610年、616年,三次下临江都(扬州),安抚江南人士,展示王朝实力,谋划征讨高句丽,收复辽东,巩固稳定政权统治。<br><b>江都宫变</b><br></div><div>炀帝第三次南下江都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各地。瓦岗军逼近洛阳,公布炀帝十大罪状。李渊攻进长安,自封唐王。宫中随从将领多为关中人,常年在外,思念故乡。密谋兵变,率众西归。<br>公元618年炀帝自感末日将临,引镜自照说:“好一个头颅,该由谁来斩下?” 同年三月,隋炀帝被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缢杀,史称“江都宫变”。<br></div> 隋江都宫城(灯光沙盘) 江都宫城遗址城砖 整个展厅内,顶部天花呈运河造型,蜿蜒的“河道”内星光点点,地面上全息投影映射出一条奔腾的运河,历史的星空和流动的运河在这里交织辉映,似乎在讲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统一南北的壮举,以及确立科举选拔人才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b>展示隋炀帝诗词的投影幕墙</b><div>隋炀帝自幼好学,其文才亦不输武略。《全隋诗》收录了他大约40多首诗词。<br></div><div><div>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盖全唐。殊不知此前早有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仔细品味,春江潮满,海上明月的意境早已蕴含在其中。谁能说张若虚的意境不是源出于此?</div><div>隋炀帝的《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那般愁情,寒鸦,斜阳,孤村,流水,数点,一眼之下,便可看出宋词婉约派的境界。不得不联想起秦少游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br></div><div>难怪唐太宗李世民读过这位表叔前朝亡君的诗文,甚为叹息:“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br></div></div> <h3><b>大事年表</b></h3><h3>由地面到负一层,沿着弧形楼梯拾级而下,左侧墙面是隋炀帝一生的大事年表。宛如穿越时空隧道,慢慢走近隋炀帝的一生。</h3> <b>墓誌碑石</b><div>出土于1号墓主墓室正南侧与甬道交会处,由墓志盖和墓志铭两部分组成。墓志内容大部分漫漶不清,但关键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均清晰可见。<br></div><div>(墓志上的“隨”字的写法与如今的“隋”字写法是不同的。<br>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为“隨国公”,后进爵“隨王”,建隋后,以“隨”字有“走之”寓意不好而改为“隋”。因此,按理说这方墓志上应该写“隋”才对。<br>有学者因此质疑这方墓志的真伪。然而,目前所见唐代墓志中用“隋”和“随”的都有。此墓为唐代帝王所建,故用“随”代“隋”也合理,甚至可能是有意为之。意寓隋朝就是“一走了之”。)<br></div> <b>十三环蹀躞金玉带</b><div>出土于1号墓,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也是迄今发现等级最高、皇帝御用的带具,填补了中国古代舆服考古史的一项空白。</div><div>十三环金带,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周武帝孝陵曾出土过一套十三环铜带具,隋炀帝这套是金玉质,玉质洁白无瑕,细腻莹润,非常罕见。<br></div> <b>玉璋</b><div>2号墓出土,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采用和田玉制作,长27—22.7厘米、宽3.9厘米、厚0.8厘米。玉璋表明墓主人身份、地位极高,其形制属帝王专用。</div><div>也正是由于这一祭祀器物的特性,佐证了她作为皇后死后与之共葬的这位有争议的帝王人物确为隋炀帝。</div> <b>萧后冠饰</b><div>2号墓墓室棺椁外东侧,一件结构相对完整的隋唐皇后冠饰,侵蚀严重。冠饰工艺精细,组合复杂,由帽壁、金花、簪(笄)、钗、翅翼等组成,花树13棵,两侧博鬓,饰件鎏金,镶嵌珠玉。花树摇曳,钿钗生辉,这是等级极高的礼冠,具有极强的礼仪象征,需等级身份最高者才能享用,也是对萧后身份的重要佐证。</div><div>(馆中所看到的华美礼冠是专家根据考古成果,经过现代科技扫描后复原出来的仿制品。)<br></div> 出土的部分冠饰品 <b>编钟编磬</b><div>2号墓出土编钟一套16件和编磬一套20件,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隋唐时期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br></div> <b>编钟</b><div>一套16件,(原有木质编钟架已不存) 大小依次排列。铜质材料,合瓦形腔体,钟高22.3-11.3,鼓径12.7-6,舞径8-6厘米。</div> <b>编磬</b><div>一套20件,(原有木质编磬架已不存) 大小依次排列,铜质材料。磬长23.4-11.7厘米,形制相同,倨句明确,鼓股分明,底边钝角,均为素面。</div> 出土的陶俑、陶罐、油灯、陶畜,均为唐代时期物品。 隋炀帝偏爱扬州,寄情扬州,崩于扬州,葬于扬州。<br>“广陵”成为他,杨广,一代帝王的归宿,永眠之地。<br>“广陵”与“杨广帝陵”,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天的命里注定?<br> 摄影/编辑/文字整理 : 回头望月<div>其他:网络</div><div>2024.6.12. 拍摄于扬州隋炀帝遗址公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