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口人说樊口6/樊口鳊鱼甲天下

金笛

<p class="ql-block">鄂州樊口,长江和长港交汇处,是梁子湖与鸭儿湖、三山湖、保安湖等十八湖的惟一通江出口,鱼类资源丰富,盛产河虾、鳊鱼、草鱼、青鱼、鲤鱼、鲢鱼、胖头鱼等。</p><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初,我上中学读书。每天中午可见乌龟、脚鱼(鳖)、螃蟹上岸“晒壳”。</p><p class="ql-block">每逢冬季开闸,梁子湖鱼群游进长港,四面八方的渔船来港里捕鱼,一排排系在网绳上的鱼钩横贯两岸,等着鱼儿自投罗网。</p><p class="ql-block">也有不少人撒“旋网”:选准鱼儿活动频繁的水面,一手抓紧鱼网总纲绳,一手托住集束在一起的鱼网,双手举过肩膀再侧身后仰,然后像投掷铁饼一样,来一个反时针方向的旋转,纲举目张,变成大网罩坠入水中,圈内鱼儿难逃一劫。</p><p class="ql-block">还有大大小小的“罾”:用十字竹架固定方形鱼网四角,竹架挂在地上竖起木架的高头,利用杠杆原理用绳子控制网架起落。由于地点固定,只能以时间换空间,要有足够的耐心,故有“搬罾如守店”的说法。还有简便易行的垂钓,更受老少爷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年头吃鱼比自家菜园里摘菜还容易。家里来了客人,提起鱼网几步就到港边,一根烟刚抽完,活蹦乱跳的鱼就进了门。小伢拿根钓竿去“刷参子鱼”,半天也能弄到满满一盘荤菜。</p><p class="ql-block">记得有年割早稻,有人在抽水机站取水莲蓬头边撒了一网,收网时竟拖不动,一网抓了几十条鳊鱼,重达上百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樊口最有名的是鳊鱼,生物学者取名为团头鲂。因鄂城古称武昌,文人墨客则称之为武昌鱼,专指樊口一带的团头鲂。湖北名菜“清蒸樊口鳊鱼”也改称“清蒸武昌鱼”。有一首顺口溜:“樊口的鳊鱼,巴河的藕,黄州的豆腐,武昌的酒。”</p><p class="ql-block">出产鳊鱼(团头鲂)的地方多,但是,樊口鳊鱼甲天下。为什么呢?在梁子湖成长到一斤左右的鳊鱼,顺着九十里长港游到樊口,在江河交汇回旋处成长一段时间,直到色彩变成银红色。这种特殊环境生长的鳊鱼特别好吃,肥嫩,鲜美,鱼肚子剖开后,内面没有那层黑膜,其他地方的鳊鱼,都不具有这个特点,所以叫“樊口鳊鱼甲天下”。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武昌鱼”。</p><p class="ql-block">1956年5月下旬,毛主席从长沙来武汉,6月初三次畅游长江。在下榻的武昌东湖宾馆,毛主席品尝了“清蒸樊口鳊魚”,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毛主席随员叶子龙对厨师杨纯卿说:主席吃了你做的武昌鱼,写诗词还用了三国时“武昌鱼”的典故。自此,武昌鱼蜚声全国。随之,人们对诗中的“武昌”指哪个地方,争論不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事说来真荒唐,一个孩子三个娘”,湖北省有三个“武昌”,一是古武昌县,三国时就有,即后来鄂城县;二是武汉市武昌区,也称“武昌”;三是江夏区、江夏县,解放后曾叫武昌县。大家为什么争呢?都想抢这块招牌。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现在意见趋于一致,武昌鱼就是指鄂城县“樊口鳊鱼”。</p><p class="ql-block">我从吴都文化研究所一份资料得知:1975年,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有人提及此事,毛主席说:我说的长沙水,指白沙井的水,武昌也不是现在的武昌,是古代武昌,在现在武昌和大冶之间,叫什么县,我忘记了,武昌鱼就是那个地方的鳊鱼。</p><p class="ql-block">据说,周恩来总理还把武昌鱼用于外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设宴招待客人,上了一道名菜,就是清蒸武昌鱼。周总理给美国客人介绍说,武昌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每根剌放在水里,还能冒出9朵油花。在场客人不大相信,服务员拿来一杯温水,抽出一根鱼刺放入水中,不一会儿,果然冒出9朵油花,美国客人惊呼起来,高兴不巳。基辛格说,你们中国飲食文化真了不起。在场美国记者把这场面拍照下来,登载在一家美国报刊上。</p><p class="ql-block">鄂州樊口,长江和长港交汇处,是梁子湖与鸭儿湖、三山湖、保安湖等十八湖的惟一通江出口,鱼类资源丰富,盛产河虾、鳊鱼、草鱼、青鱼、鲤鱼、鲢鱼、胖头鱼等。</p><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初,我上中学读书。每天中午可见乌龟、脚鱼(鳖)、螃蟹上岸“晒壳”。</p><p class="ql-block">每逢冬季开闸,梁子湖鱼群游进长港,四面八方的渔船来港里捕鱼,一排排系在网绳上的鱼钩横贯两岸,等着鱼儿自投罗网。</p><p class="ql-block">也有不少人撒“旋网”:选准鱼儿活动频繁的水面,一手抓紧鱼网总纲绳,一手托住集束在一起的鱼网,双手举过肩膀再侧身后仰,然后像投掷铁饼一样,来一个反时针方向的旋转,纲举目张,变成大网罩坠入水中,圈内鱼儿难逃一劫。</p><p class="ql-block">还有大大小小的“罾”:用十字竹架固定方形鱼网四角,竹架挂在地上竖起木架的高头,利用杠杆原理用绳子控制网架起落。由于地点固定,只能以时间换空间,要有足够的耐心,故有“搬罾如守店”的说法。还有简便易行的垂钓,更受老少爷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年头吃鱼比自家菜园里摘菜还容易。家里来了客人,提起鱼网几步就到港边,一根烟刚抽完,活蹦乱跳的鱼就进了门。小伢拿根钓竿去“刷参子鱼”,半天也能弄到满满一盘荤菜。</p><p class="ql-block">记得有年割早稻,有人在抽水机站取水莲蓬头边撒了一网,收网时竟拖不动,一网抓了几十条鳊鱼,重达上百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樊口最有名的是鳊鱼,生物学者取名为团头鲂。因鄂城古称武昌,文人墨客则称之为武昌鱼,专指樊口一带的团头鲂。湖北名菜“清蒸樊口鳊鱼”也改称“清蒸武昌鱼”。有一首顺口溜:“樊口的鳊鱼,巴河的藕,黄州的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