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看小说,只要有“菜窖”的情节、字眼出现,我就会想到一个人——刘振球。他是六八年9月18日来到兵团畜牧连的上海知青。个头不高,却很健壮;有南方小伙子的活波,却不失大方稳健。我和他相识,只是在一个大食堂吃饭的几次见面,却少有交谈。他的名字记忆在我心中的缘由,是出于“生死离别”的震撼。</p><p class="ql-block">北大荒的一年有半年是冰冻期,为了在冰冻期的半年里有新鲜蔬菜吃,“适者生存”的法则让人们创造了“菜窖”。</p><p class="ql-block">十月,连队接到团部命令:组织精干的十人队伍到东安招待所接受任务,为东安的团部招待所挖菜窖。班长黄文刚带着这支队伍意气奋发地来到东安镇,刘振球就是这支精干队伍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菜窖,是在选择没有水綫的地块,深挖两米到三米,在地表上面像盖房子一样的放上大梁,铺上椽子,檩条,再铺上厚厚的一层豆秸、干草,最后再用挖出的土回填到厚厚的豆秸上。北大荒有句话叫“冻七不冻八”,也就是说,冬天地下上冻深度是一米七,一米八以下不上冻。这样,把大白菜、大罗卜、土豆之类的菜放在两到三米深的窖里,就可保证半年的冰冻期有新鲜蔬菜吃了。</p><p class="ql-block">以上海知青为主的这支精干的小分队,到东安招待所集结后,当天就接受了任务:建菜窖。先挖三间房屋大小,深三米的深坑,为防雨、雪填埋,人歇铁锹不歇,挑灯夜战;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大坑挖成完工;马不停蹄地拉木料,割条子,运豆秸、干草;上梁,铺檩子、系条子,苫豆秸干草,回填土,封顶,一气呵成。</p><p class="ql-block">团部下达的任务简明扼要,层次清晰。</p><p class="ql-block">这支精干的小分队没有辜负团首长的期望,他们硬是凭着1双手,一把铁锹在第七天完成了任务。正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兵团战士尽心欣赏自己的建筑物——菜窖的时候,忽然听到窖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咯嘣咯嘣、、、”的断裂声。顿时大家都静了下来,紧张的喘息声代替了欢笑……。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寂静:“不好,可能是大梁断裂,准备好原木柱子,我先下去,赶快下柱子顶住大梁!快、快…”说时迟那时快,一人飞身从窖口跳了下去,“快、快下柱子…”,正当上面的人把原木柱子一根、接着一根下到窖里时 ,“轰隆”一声,窖塌顶了……。</p><p class="ql-block">“刘振球!刘振球!……”,人们呼唤着,扒开塌下的木料、土……,断了的一节梁木,塌下的檩条、土块把他压住,一个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1968年10月24日,一个年轻的生命去了,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刚刚17年。</p><p class="ql-block">跳下窖里的是刘振球,一位年轻的兵团战士,一位来到兵团三十八连仅仅一个月零七天的上海知青。</p><p class="ql-block">连队的南山失去了往日的轻轻飘过万般变化的白云,阴沉的脸庞罩住了山顶,老职工说:“大阪山带帽,噩耗到”。可不,噩耗传来,全连职工无不震惊,炊烟兮兮,聚集在小球场的职工、老人、孩子默默地为年轻的生命默哀!送他一程。</p><p class="ql-block">他,静静地躺在团部医院的有防腐液体的临时棺材里,双目微闭,好像有一丝对兵团美好日子的眷恋,也好像留有没为兵团的建设做出轰轰烈烈事业的悔意。</p><p class="ql-block">然而,我却以为,刘振球跳到窖里抢救菜窖的瞬间,体现了他的尊贵、可敬。尊贵的最高境界并非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中,恰恰相反,越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的细节,越是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越见他心灵的高贵,更何况,“跳下菜窖救险”是壮举呢!。</p><p class="ql-block">我带着我的学生列队来到医院,恭恭敬敬地站在刘振球的棺椁跟前,向他鞠躬告别。</p><p class="ql-block">他风华正茂,年仅16周岁。</p><p class="ql-block">他用年轻的生命向祖国宣誓:我们、一代知识青年,随时为祖国、为兵团的建设、发展献出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刘振球,这位年仅16周岁的青年人,用他年轻的生命宣示——祖国的需要,就是知识青年的志愿。“知识青年”是一个时代的不朽的历史标签。正是知识青年的到来,提高了当地人的文化素质,改变了“边疆荒蛮”认知取向;决定了“两个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逐日提高,历练出一大批时代精英,肩负起共和国建设的历史重担,让那些把“和平演变”寄托在“第三代”的所谓“颜色革命”彻底破产!</p><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屯垦戍边——和“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过长江”,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史实同样伟大的刻骨铭心的历史阶段。</p><p class="ql-block">不久,兵团司令部下达命令,追认刘振球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大阪屯的人们,那些昔日的兵团战友,每每回忆起这位革命烈士年轻的生命时,都激情地为他点赞:抗战时出了位张思德、解放战争出了位董存瑞、抗美援朝出了位黄继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年代,大阪出了位刘振球——上海的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共和国的英雄们,活着的人,永远、永远地怀念。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