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博物馆之太仓市家风馆

龙王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日与东光中学的校友们一起到太仓聚会,在太仓南园的“娄东园林展示馆”的二楼,参观了“太仓市家风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仓市家风馆</p> <p class="ql-block">王氏家训</p> <p class="ql-block">《王氏家訓》摘登 </p><p class="ql-block">(一)孝友敦睦</p><p class="ql-block">家之兴替,在礼义,不在富贵。所谓礼义者,其类多端,而孝友敦睦为首务。循行之,则虽贫贱为兴,反是,则虽荣盛为替。</p> <p class="ql-block">(二)省察功过</p><p class="ql-block">每日惟以善、恶两端,事事检点,刻刻循省。自然邪念少,而正念多。</p> <p class="ql-block">(三)和睦乡间</p><p class="ql-block">凡生同土壤,周旋累世者,非系戚党,即属交游。或其子孙衰替,久断往过,或市井谋生,衣冠路隔,而其始未尝不情联故旧,谊洽比邻。</p> <p class="ql-block">(四)克已退让</p><p class="ql-block">吾家素守先世家法,严戢僮奴,凡家人与外人争殴者,但有只字相闻,不问曲直,立行笞责,故人知戒惧,生事者少。此行之数十年如一日,里中所共悉也。</p> <p class="ql-block">(五)早完国课</p><p class="ql-block">士大夫居乡,以早完国课为第一义,诚为至言。有田供赋,固臣民通义,毋容逋缓。</p>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建设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对于建设和弘扬新时代家风文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市纪委监委会同市文体广旅局共同建设太仓市家风文化展示馆,弘扬家风文化,营造崇廉尚俭、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p><p class="ql-block">该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纲,以太仓历史上的名人家风为主题,通过缕析太仓家风文化的演进脉络,讲述古今廉洁齐家的好故事,充分发挥家风建设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以优良家风引领党风政风民风向上向好向善,为推动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p> <p class="ql-block">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 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p><p class="ql-block">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p><p class="ql-block">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p> <p class="ql-block">时代指引 </p><p class="ql-block">传承好家风 涵养好作风</p><p class="ql-block">时代指引——游客点击屏幕上的按钮,可以聆听如下内容:</p><p class="ql-block">•习声回响《端午节——听习总书记谈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典"论家风</p><p class="ql-block">•习总书记谈家风【壹】</p><p class="ql-block">•习总书记谈家风【贰】</p><p class="ql-block">•习总书记谈家风【叁】</p><p class="ql-block">•5月15日 国家家庭日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p> <p class="ql-block">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p><p class="ql-block">——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家风内容:</p><p class="ql-block">第一千零四十三条“优良家风、家庭美德与家庭文化建设;婚姻家庭关系”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p> <p class="ql-block">良由世译 诗书传家</p><p class="ql-block">王锡爵家族</p><p class="ql-block">王锡爵(1534~1611),字元驭,号荆石,谥文肃,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入阁为首辅,又拜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致仕还乡。王锡爵从政三十余载,功业卓著,尤其是领导万历二十一年的中原特大水灾的赈灾工作,连上数疏、减免赋税、率官捐俸,在他的强烈呼吁和积极有效领导下,数以百万计灾民被挽救,深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左下角的照片是:王锡爵故居东大门</p><p class="ql-block">右下角的照片是:“两世鼎甲”、“四代一品”牌楼</p> <p class="ql-block">王锡爵之子王衡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参加会试,以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榜眼),人称"父子榜眼";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是一代大画家,开创娄东画派,是享誉海内外的"四王画"("四王"是清初画坛的一个绘画流派,包括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领衔人物;王锡爵的曾孙王掞在清代官至大学士,因此王家有"祖孙宰相""两世鼎甲"的美誉。王锡爵子王衡和孙王时敏又荫赠一品,因此,又称为"四代一品"。王锡爵是太仓最主要的文化世族——太仓太原王氏家族的主要代表人物,对娄东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太仓第一文化家族"。</p><p class="ql-block">左下角的画是:王原祁的山水画</p><p class="ql-block">右下角的画是:王时敏二十五岁时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王氏家训来由</p><p class="ql-block">王锡爵出仕三十余年间,自忖"不欺天,不害人,不贪财,不怙宠"、"平生不私一介,不害一人"。明朝文学家沈德符评价王锡爵"今上(万历帝)辅相中,以予所知,持身之洁、嫉恶之严,无如王太仓相公(即王锡爵)"。</p><p class="ql-block">王锡爵不仅严于律己,对待家中子侄亦严格要求。王锡爵孙王时敏尝忆祖父教诲,云:"自幼侍祖父之侧,每闻绪言,士大夫居乡,以早完国课、勤行善事为第一义。余戢之于心,藉寐弗忘"。故而作《家训》一篇,将祖父王锡爵的家风家训教诲传承深化,编写成册,以垂后世。《家训》分为"孝友敦睦""省察功过""和睦乡闾""克己退让" "早完国课"五款,教导家族子弟务存宽厚、勿萌邪曲、培养元气、和睦乡间。</p> <p class="ql-block">王氏家训摘登</p><p class="ql-block">考友敦睦</p><p class="ql-block">家之兴替,在礼义,不在富贵。所谓礼义者,其类多端①,而孝友敦睦②为首务。循行之,则虽贫贱为兴;反是,则虽荣盛为替。</p><p class="ql-block"> ——《王氏家训》</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 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多端:多种多样。</p><p class="ql-block">② 敦:厚道,诚朴宽厚;敦睦:亲善和睦。</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一个家族的兴衰,主要在于重视和践行礼仪,而不在于富裕和高贵。所谓礼义,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孝顺亲友、和睦乡邻是第一位的。只要遵照践行,即使一时贫贱,也终将兴盛;反之,即使一时荣盛,也终将衰败。</p> <p class="ql-block">省察功过</p><p class="ql-block">每日惟以善、恶两端,事事检点①,刻刻循省②。自然邪念少,而正念多。</p><p class="ql-block"> ——《王氏家训》</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检点:审慎、仔细的检查,盘点。</p><p class="ql-block">②省(xing):检查,反省;循省:检查,省察。</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每天都要从善、恶两个方面,来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进行自我反思、审查。时间长了,习惯就成了自然,头脑中的邪恶念头就会越来越少,正直善良的念头就会增多。</p> <p class="ql-block">和睦乡间</p><p class="ql-block">凡生同土壤,周旋累世者,非系戚党①,即属交游。或其子孙衰替,久断往还,或市井谋生,衣冠路隔②,而其始未尝不情联故旧,谊洽③比邻。</p><p class="ql-block"> ——《王氏家训》</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戚党:亲友、同乡。</p><p class="ql-block">②路隔:道路隔断。</p><p class="ql-block">③谊洽:情谊谐和。</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凡是与我们共同出生在这一块土地,且世代交往的人,不是亲友就是同乡。可能他们的后代有的事业衰败,有的与我们中断往来,有的在社会底层谋生,有的不再读书仕宦。但是,我们还是要用当初的情谊,像老朋友、好邻居一样来对待他们。</p> <p class="ql-block">克已退让</p><p class="ql-block">吾家素守先世家法,严戢僮奴①,凡家人与外人争殴者,但有只字相闻,不问曲直,立行笞责②,故人知戒惧,生事者少。此行之数十年如一日,里中所共悉③也。</p><p class="ql-block"> ——《王氏家训》</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戢(ji):收敛,约束;严戢僮奴:严格约束僮仆。</p><p class="ql-block">②笞(chi): 用鞭杖或竹板打;笞责: 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惩罚。</p><p class="ql-block">③悉:详尽地知道,了解;共悉:共同知道、了解。</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我家一向遵守先代家法,严格约束家人和奴仆。只要是家人与外人之间产生争吵斗殴的,一律不问是非对错,先行鞭策家人。因此家人知道戒惧,很少在外面惹是生非的。这一规矩实行了几十年,始终如一,不曾改变,乡人也都知道。</p> <p class="ql-block">早完国课</p><p class="ql-block">士大夫居乡,以早完国课①为第一义,诚为至言②。有田供赋,固臣民通义,毋容通缓③。</p><p class="ql-block"> ——《王氏家训》</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早完国课:及早缴完国家的赋税。</p><p class="ql-block">②至言:富有哲理而合情合理的话。</p><p class="ql-block">③逋(bu): 拖欠;逋缓:拖欠迟缓。</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作为乡绅、大夫在故乡生活,应该把及早缴完国家的赋税作为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况且拥有田地,向国家缴纳赋税,是应尽的责任,我们决不能拖欠迟缓。</p> <p class="ql-block">王锡爵后五世世系表(左)</p> <p class="ql-block">王锡爵后五世世系表(右)</p> <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四代一品】人物)</p><p class="ql-block">王锡爵</p><p class="ql-block">王锡爵(1534~1611),字元驭,号荆石,谥文肃,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会元、榜眼,授编修。先后担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万历十二年(1584年),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次辅。万历二十年(1592年),入阁为首辅,拜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八辞乞休,皇帝仍加其原官衔,派行人护归。卒后,赠太保,谥文肃,赐葬,敕建专祠。</p> <p class="ql-block">王衡(王锡爵之子)</p><p class="ql-block">王衡(1562~1609),字辰玉,号猴山、别署衡芜室主人,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顺天乡试第一,其父王锡爵时为大学士。万历十七年(1589年),礼部客司郎中以该科有作弊嫌疑上疏请求复试,王衡参加复试,仍位列第一,获准参加会试,但为免争端,不再应试回太仓老家"谢客读书"。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再一次上京会试,名列第二名,在殿试以第二名得中榜眼,因当年王锡爵也是榜眼,故以"父子榜眼"传为美谈。此后授翰林院编修。后辞官归隐,中年早卒。</p> <p class="ql-block">王时敏 (王锡爵之孙)</p><p class="ql-block">王时敏(1592~1680),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明末清初画家,王锡爵之孙,王衡之子,开创山水画"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王时敏少时聪慧伶俐,受教于董其昌,一生以临元画为主。传世作品有《仿梅道人溪山图》《杜甫诗意图》《仙山楼阁图》《层峦叠嶂图》《秋山图》《雅宜山斋图》等,并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等,兼工隶书,榜书亦负盛名。康熙十九年(1680年)卒于家中,时年八十九岁。</p> <p class="ql-block">王掞(王锡爵之曾孙)</p><p class="ql-block">王掞(1645~1728),字藻儒,号颛庵、西田主人,今属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迁赞善,提学浙江,累升内阁学士,转户部侍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调吏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升刑部尚书,后又调工部、兵部、礼部,总持纲纪,务存大体,及为大学士。康熙六十年(1721年)因疏请立储事受责,应谪戍以年老免行,由子代戍西陲。雍正即位(1723年)因病告辞。雍正六年(1728年)病故,年八十四岁。世宗感其恩,赐葬于祖茔檀树坟之南。</p> <p class="ql-block">四代一品</p> <p class="ql-block">太仓历史名人家风</p> <p class="ql-block">诗画相承——王世贞家族</p><p class="ql-block">王世贞家族祖出山东琅琊王氏。明初,该家族析出一支迁居太仓乡间繁衍生息,琅琊王氏逐渐崛起于太仓,开创了太仓王氏"三代三品九卿"的盛世。其中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王倬,王世贞的祖父,他和兄长王侨于明成化年间双双金榜题名,成为进士,官至正三品的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忬,王世贞的父亲,进士,先后任御史、巡抚、蓟辽总督。王世懋,王世贞的弟弟,进士,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好学善诗文,著述颇富。王鉴,王世贞的曾孙,娄东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笃守"生死贵贱,贿则丧平生"的名节,传承不附权贵、正直不阿,勤学重教、诗画相承的家风,用一支如椽巨笔谱写了太仓琅琊王氏的辉煌图谱,也构建了太仓娄东文化的华彩重章,成为太仓历史上重要的世家望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白传家——凌汝成家族</p><p class="ql-block">凌汝成,明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曾提督两广军务。凌昆,凌汝成父亲,因品行高洁,入《太仓乡先贤画像》。凌汝志,凌汝成哥哥,进士,因办事公正,不畏权贵,入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及《太仓乡先贤画像》。凌汝学,凌昆次子,以学行著于乡里,扶贫帮困,乐善好施。凌必正,凌汝成孙子,明崇祯进士。为官正派,洁己惠下,且精于绘画,被称为"德称七老"。为抚慰并表彰凌氏家族之功,明万历皇帝亲书"清白传家"匾牌赐于凌汝成之子凌元超,并被悬挂于直塘凌氏宗祠达300余年。</p><p class="ql-block">因凌氏家族居住在太仓直塘,为此,直塘又称尚书里。凌氏家族重德尚品、清白传家的家风也得到世人传扬。</p> <p class="ql-block">父子探花——汪廷屿家族</p><p class="ql-block">汪廷屿,乾隆十三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曾为内阁学士、工部左侍郎,后供上书房,教诸皇子读书,为《四库全书》的总阅。儿子汪学金,乾隆四十六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为《四库全书》的分校官,著有《井福堂文集稿》十卷,《静厓诗初稿》,又辑《娄东诗派》二十八卷,并留下了"毋虐取,毋奢用"的诫子家训。</p><p class="ql-block">汪廷屿、汪学金父子好学博学、慎密细致、远奢尚简的家风为后人称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子两巡抚——钱宝琛家族</p><p class="ql-block">太仓钱氏于海虞迁至太仓,清代为"钱王李陆",太仓第一大姓。钱宝琛为吴越王钱缪的第二十九世孙,字楚玉,一字伯瑜,晚号颐叟,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先后任浙江督粮道,湖南、江西、湖北三地巡抚。鸦片战争中以弹药与大炮支援广东、浙江前线,为官时力践禁烟,谪贬吸烟官员,爱憎分明。归乡后,树桑育蚕,为乡里称道。钱宝英,钱宝琛之弟,以行谊称乡里。钱鼎铭,钱宝琛长子,官至河南巡抚,著有《钱敏肃公奏疏》七卷。钱抵干,钱鼎铭曾孙,解放战争时期任《新洛阳报》社长,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报》社社长,1985年任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军衔,被誉为"军中一支笔"。现太仓市区还留有钱家祠地名。</p> <p class="ql-block">崇真尚实——唐文治家族</p><p class="ql-block">唐文治,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唐家世籍金陵,明万历天启年间迁至太仓。唐文治的父亲唐受祺,清末文学家、藏书家,其中《唐封翁手书格言》被后人称作"历代伦理典籍丛刊"。唐文治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清农工商部左侍郎兼署理尚书,后潜心从事教育事业,曾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及"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监督(校长),创办私立无锡中学及无锡国专。其父唐受祺,清末文学家、藏书家,著有《浣花庐诗钞》《浣花庐赋钞》等。唐庆治、唐庆增、唐庆永,是唐文治三个儿子,唐庆治为著名的英语语言学家,曾任交通大学外文系主任;唐庆增和唐庆永共同参加了中国经济学社的创办活动,唐庆增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曾任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唐庆永成为银行家。唐文治的孙辈成就同样突出。孙子唐孝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堂孙女唐孝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环境化学家。孙女唐孝纯,曾任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唐文治家族以德为先、以善为上,尚实尚真、与时俱进的家风,为家族、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曾言:"爱国不在空言,当先爱乡。爱乡不在空言,当先爱乡哲。爱乡先哲不在形迹,而在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闻界的释迦摩尼”——俞颂华家族</p><p class="ql-block">俞颂华被黄炎培称为"新闻界的释迦摩尼",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首批前往俄国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也是中国第一位驻外记者。俞颂华服务报界三十年,曾主编多种重要刊物,如《时事新报》之"学灯"副刊、《解放与改造》《申报月刊》(后改为周刊)、《光明报》等,这些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起了巨大作用。父亲俞棣云为上海电报学堂总办,我国电讯业先驱。兄长俞凤宾,创办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杂志》。妹妹俞庆棠,被邓颖超誉为"人民的教育家",还被称为"民众教育的保姆",是我国成人教育的先驱。</p><p class="ql-block">俞颂华家族在时代变革中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作风与精神,至今还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p> <p class="ql-block">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家族</p><p class="ql-block">吴健雄,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原子弹之母""原子核物理女王""东方居里夫人""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是第一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祖父吴挹峰是清末秀才。父亲吴仲裔思想开明,参与创建民营沪太长途汽车公司。叔父吴琢之投身"五四"运动,并赴法国勤工俭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市公交公司副经理,江苏省政协委员。侄子吴颐,大学教授,1984年,被聘任为太仓县浏河镇明德学校名誉校长。</p><p class="ql-block">"节俭是持家之本、勤奋是读书之本、廉洁是为人之本"是吴健雄家族的家风传统。1988年,吴健雄设立"纽约吴仲裔奖学金基金会",以奖励太仓明德学校的优秀师生。吴健雄先生以"终身不渝的爱国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谦虚俭朴的律己精神"享誉于世、垂范于人,是太仓重要而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百岁党员 国画大师”——朱屺瞻家族</p><p class="ql-block">朱屺瞻(1892~1996),名增钧,号起哉,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商人家庭,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祖父长熠公,在家乡设立了集善堂,救助乡人。父亲朱大坤,乐善好施,有着极好的人缘和爱国情怀。同族兄弟朱增元,字恺俦,辛亥革命时参与太仓光复活动,1920年,创建沪太长途汽车公司,筑成全省第一条民营公路。同族兄弟朱增祥,1920年赴法求学,曾与周恩来、邓小平为法国里昂勤工俭学时期的同学,回国后在沪太长途汽车公司当总工程师,抗战时期,在重庆大后方参与抗战。</p><p class="ql-block">朱氏家族乐善好施和忠义爱国的家风,在朱屺瞻心中扎下了根。他一生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品格为处事的根本。抗战时,浏河老宅被日军焚毁,朱屺瞻把日寇炸弹坑挖为"铁卵池",以志不忘日寇侵华战祸,池边土坡上遍植梅花,题其居曰"梅花草堂"。百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屺瞻去世后,朱镕基同志在悼词中写到"百岁人瑞,千古墨宝"。李岚清同志为他亲题"一粟之大者"。</p> <p class="ql-block">济世为民——傅焕光家族</p><p class="ql-block">傅焕光,我国园林绿化、人工造林、水土保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第一个大型牛奶场——卫岗牛奶场创始人。1928年起,傅焕光担任中山陵园园林组长,是中山植物园创始人,被中国林学界誉为"绿化之父"。傅焕光的叔父傅松元,是清代名医。傅松元潜心学医,善治瘟病、伤寒,常精察病理、细辨确症,用重药克病,往往一贴而治愈,深受民众信任爱戴,著有《傅氏三书》七卷。傅然,傅松元长子,学贯中西医,然治病则以中医为主,善用大青叶治疗温病,医声日隆。1929年,傅然当选为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执行委员和全国医药团体联合总会的执行委员,为弘扬我国中医药事业殚精竭虑。</p><p class="ql-block">从医学世家,到"绿化之父",傅焕光家族无不体现着济世为民的家风情怀。</p> <p class="ql-block">耕读世家——朱棣文家族</p><p class="ql-block">朱棣文,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任美国能源部部长,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以他的名字命名。祖父朱筑岩,以塾师为业,名望很高,亲题堂屋大门"耕读世家"四个大字,告示子孙要勤奋读书。朱筑岩有八女四子,遵循"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大女儿朱汝昭,早年曾留学日本。二女儿朱汝华,曾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后当选美国全美化学家协会主席。三女朱汝蓉,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化学教授。朱汝瑾,朱棣文的父亲,1937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美国三所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化学工程专家。朱汝瑾一生严谨的治学和对科学的热忱,极大地影响着三个儿子的成长。朱筑文,朱棣文哥哥,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朱钦文,朱棣文弟弟,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美国顶尖律师。</p><p class="ql-block">朱棣文家族在"耕读世家"家风的指引下,三代皆教授,十多位博士,成为"成功得可怕"的学霸家族,并成为太仓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春风又绿江南岸》——山水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六周年》——朱屺瞻画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俭以养廉》——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藻——清代才女</p><p class="ql-block">张藻,约活动于清雍正至乾隆(1723~1795)年间。字于湘,江南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区)人,张之顼女,母为才女顾若宪,幼承母教。尝咏梅云:“出身首荷东皇赐,点额亲添帝女装。”镇洋毕礼室,尚书毕沅之母,能诗词,学术渊纯。著有《培远堂诗集》。</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张藻的《训子诗》之一</p> <p class="ql-block">毕沅(张藻之子)——中国清朝中期官员、学者</p><p class="ql-block">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字湘蘅,一字秋帆,小字潮生,自号灵岩山人,祖籍安徽休宁,生于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中国清朝乾嘉时期官员、学者。</p><p class="ql-block">毕沅自幼受母亲张藻养育成人,学习《诗经》《离骚》,十岁能诗,通晓声韵。后师从学者沈德潜、惠栋,学问日进。乾隆十八年(1753年),毕沅中举人。后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状元及第,被授为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侍读学士、太子左庶子、巩秦阶道道台、安肃道道台、陕西按察使、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期间曾处理河南赈灾,荆州治水等重大事务。后因事被贬为山东巡抚。乾隆六十年(1795年),复授湖广总督,兼署巡抚。石三保起义爆发后,毕沅奉命到荆州、常德等地筹办粮饷、军火;又率军镇压湖北聂杰人起义。因镇压各地白莲教起义有功,被赏轻车都尉世职。嘉庆二年(1797年),毕沅因积劳成疾,在湖南辰州军营逝世。获赠太子太保。不久后受和珅案牵连,被坐罪抄家,革除世职。</p><p class="ql-block">毕沅位居地方军政要职二三十年,在救灾抚恤、稳定边关等方面颇有政绩。在陕西巡抚任上,他亲赴山野,考察文物古迹,制定措施,保护古代帝王陵墓,修整碑林。在其幕府众多学者的帮助下,编成《关中胜迹图志》《关中金石记》等著作。毕沅于经史、小学、地理无不通晓,著有《传经表》《说文解字旧音》《音同义异辨》《续资治通鉴》等。他又善为诗,有《灵岩山人诗集》传世。</p> <p class="ql-block">张藻《训子诗》全文之一</p><p class="ql-block">左侧条幅:</p><p class="ql-block">读书裕经纶,学古法政治。</p><p class="ql-block">功业与文章,斯道非有二。</p><p class="ql-block">汝宦久秦中,洊膺封圻寄。</p><p class="ql-block">仰沐圣主慈,宠命九重贲。</p><p class="ql-block">日夕为汝祈,冰渊慎惕励。</p><p class="ql-block">譬诸欂栌材,斫小则恐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侧条幅:</p><p class="ql-block">又如任载车,失诫则惧踬。</p><p class="ql-block">扪心五夜惭,报答奚所自。</p><p class="ql-block">我闻经纬才,持重戒轻易。</p><p class="ql-block">勿以求烦苛,勿以察猥细。</p><p class="ql-block">勿胶柱纠缠,勿模棱附丽。</p><p class="ql-block">端己励清操,俭德风下位。</p> <p class="ql-block">张藻《训子诗》全文之二</p><p class="ql-block">左侧条幅:</p><p class="ql-block">大法则小廉,积诚以去伪。</p><p class="ql-block">西土民气醇,质朴鲜糜费。</p><p class="ql-block">丰镐有遗音,人文郁炳蔚。</p><p class="ql-block">况逢郅治隆,钧陶综万类。</p><p class="ql-block">闾阎守耕凿,馌亩士依媚。</p><p class="ql-block">大田岁屡丰,多遗秉滞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侧条幅:</p><p class="ql-block">鼓腹遍康衢,击缶乐酒饎。</p><p class="ql-block">民力久普存,爱养在大吏。</p><p class="ql-block">润泽因时宜,樽节善调剂。</p><p class="ql-block">古人树声名,根柢性情地。</p><p class="ql-block">一一践履真,实心贯实事。</p><p class="ql-block">曩迹永不磨,昔贤庶可跂。</p> <p class="ql-block">张藻《训子诗》全文之三</p><p class="ql-block">左侧条幅:</p><p class="ql-block">千秋照汗青,今古合符契。</p><p class="ql-block">不负平生学,不存温饱志。</p><p class="ql-block">卓哉韩范贤,治绩前史备。</p><p class="ql-block">事事规模之,其乃克有济。</p><p class="ql-block">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p><p class="ql-block">我家祖德诒,箕裘罔攸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侧条幅:</p><p class="ql-block">痛汝早失怙,遗教幸勿弃。</p><p class="ql-block">衰年逼桑榆,垂老筋力瘁。</p><p class="ql-block">曳杖看飞云,目断秦山翠。</p><p class="ql-block">睡起日高春,乾鹊喙新霁。</p><p class="ql-block">披衣览镜奁,霜雪满鬟髻。</p><p class="ql-block">惟余望汝心,任大勤自毖。</p><p class="ql-block">书此远寄汝,汝宜日诵记。</p><p class="ql-block">勉旃矢弗渝,用促官箴肄。</p> <p class="ql-block">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p><p class="ql-block">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好则政风清。</p><p class="ql-block">廉洁好家风,我们一直在传承;</p><p class="ql-block">清廉好政风,我们一直在延续;</p><p class="ql-block">和谐社会风,我们一直在发扬。</p> <p class="ql-block">太仓市各条战线上——先进人物的家风事迹</p><p class="ql-block">【拒签《西姆拉条约》的陈贻范】</p><p class="ql-block">陈贻范家住城厢镇新民街,早在上海方言馆学习外语,后进入北京京师同文馆深造,不久赴英国留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充任驻英使馆参赞。后因才干突出,又被授权筹建驻比利时使馆。</p><p class="ql-block">1913年10月,英国人为图谋"西藏独立",策划召开了中、英、藏三方的"西姆拉会议"(Simla Conference),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会议的就是陈贻范,职务是西藏宣抚使。在西姆拉会议上,西藏代表夏扎按照事先与英方秘密商量的,提出了六项无理要求,包括西藏独立、划定中藏边界等,陈贻范立即提出七条议案给予驳复,阐明西藏为中国领土的理由。1914年7月,英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同夏扎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对此,陈贻范当场发表中国外交部声明:"该约未得中国同意,英、藏方面签字画押,中国万不能承认"。面对贪婪、霸道的帝国主义者,陈贻范不惧威胁,不惑利诱,不辱使命,顶住了"西藏独立"的恶浪,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劝亲借粮的浦太福】</p><p class="ql-block">传奇县长浦太福,太仓花桥乡划船泾人,他是新中国建国后太仓的第一任县长。在1947年反"清剿"斗争中,他回乡筹集经费,虽身缠万贯,但吃的是麦粞饭,还经常接济贫苦农民。</p><p class="ql-block">浦太福担任太仓县长时,正值解放初期,为了支援上海战役的胜利,苏州地委分配给太仓三百万斤借粮任务。浦太福家出身地主,也是借筹对象,他父亲想仰仗儿子当了县长少纳点,被浦太福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一顿,要他回去如数交清。他父亲又叫他母亲到县政府哭诉,也被浦太福教育回绝了。为了让自家纳粮给大家当榜样,浦太福动员女儿将家里的首饰变卖,如数交清借粮数目,并许诺以后归还。一些抱观望态度的地主看到县长家都交了,也乖乖地交出了粮食。后来浦太福的母亲病危,临终留下的一支压发簪也被浦太福变现,为花桥大队建造了一座农桥。</p> <p class="ql-block">【"红色"家风代代相传的顾倚霆】</p><p class="ql-block">顾倚霆,中共党员,太仓籍空军老飞行员。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他常说"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儿女们就会跟着做,好的家风就会代代相传。"在20多年的军旅飞行生涯中,他有过初上教练机时的紧张,有过飞行遇险时的紧张,更有过在"八一"军旗前照相的荣耀。顾老53岁的二女儿顾准是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20多年的从教中,他始终如一、以身立教。顾氏家庭的言传身教,为子女们打开了新的人生格局,温润淳朴的家风,也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家人的心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秉承质朴教育初心的朱建良】</p><p class="ql-block">朱建良,中共党员,出生于九曲农村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任教于太仓市第一中学。他的父亲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近80岁高龄仍坚持每日耕作,践行着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在"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家风熏陶下,朱建良从教32年来,长期专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以变式教学为载体,形成了"问题为引领、探究为主线、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先后获评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姑苏教育领军人才等荣誉。正是在好家风的浸润下,他的儿子朱云帆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事北斗导航的研发工作,并参与编写了北斗导航产品解读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的位洪明】</p><p class="ql-block">位洪明,中共党员,生前任太仓市公安局浏河派出所三级警长。疫情期间,他主动请战,连续20多天奋战在疫情防控、涉疫警情处置第一线。2020年2月20日下午,位洪明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5岁。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责任!位洪明始终扑在防疫第一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铮铮誓言,用生命诠释"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使命担当。位洪明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还被省委省政府追授"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苏州市委追授"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p> <p class="ql-block">【不懈奋斗的"全国劳模"曹勇】</p><p class="ql-block">曹勇,苏州东南碳制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在担任公司技术员期间,其研发生产的受电弓碳滑板,一举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高铁运营节约成本3600万。曹勇家境贫寒,童年时没有书桌,只能躬着腰、趴在板凳上读书写字,从小就养成了在逆境中奋斗、在困境中成长的习惯。用曹勇自己的话说,他的成功得益于家人的言传身教,得益于对家风的传承。2011年,曹勇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香氤氲的曹峰家庭】</p><p class="ql-block">曹峰的家庭是简单的三口之家,在目前电视、网络和游戏充斥生活的环境下,他们一家人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弥漫在家庭周围的是女儿悦耳的钢琴声,是全家阅读的浓郁书香气,荣获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阅读不仅让曹峰家庭体会到了亲子共读的快乐,营造了一个愉悦的家庭氛围,也让全家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对各自的工作和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浓郁的读书氛围还带动了曹峰身边好多同事和朋友,同事和朋友家的孩子每个月会到曹峰家里来借一大摞书,孩子们的相聚不是疯玩,而是坐在一块静静地看书、交流着体会,这静态唯美的一幕让曹峰家庭深深感觉到书香满溢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用热血传播爱心的闵知行】</p><p class="ql-block">"在有限的生命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闵知行,1965年3月出生,江苏省太仓市自由职业者。从1998年到现在,她累计献血折合全血10万CC;2001年6月,登记捐赠造血干细胞;2006年初,闵知行签订遗体捐赠协议。从1992年起,生活并不宽裕的闵知行夫妇还资助了甘肃省两名贫困学生,其中一位已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2011年8月,闵知行荣登"中国好人榜",先后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江苏省十佳巾帼志愿者、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道德模范、首届"太仓骄傲"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爱相承的吴彩英家庭】</p><p class="ql-block">吴彩英,太仓市浏河镇张桥村64组村民。1994年、2001年,吴彩英的两个儿子因心脏病先后不幸去世,在她的劝说下,两个儿媳先后再婚。再婚后,她们没有遗弃公婆,而是让自己的丈夫当了上门女婿,像对亲生父母一样悉心照料两个老人,就这样,一个特殊的五姓之家产生了。2007年,吴彩英的老伴因肝癌去世,虽然儿子和丈夫都已不在人世,但老人却被照顾得很好。老人经常对周围的邻居和亲戚朋友说:"我能活到现在,多亏了两个好媳妇,两个好'儿子'。"吴彩英家庭的事迹被家家户户传为美谈,先后获得"太仓市十佳娄城好儿女"、"太仓市十佳孝星"、"太仓市十大好婆媳"、"苏州市十大好婆媳"、"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江苏省文明家庭标兵"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义勇为的"中国好人"魏晓云】</p><p class="ql-block">魏晓云,新太仓人,在一个雨夜见义勇为,主动照顾一名因车祸倒地不起的伤者,并且在二次车祸发生的千钧一发之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在伤者身前,被撞断了一条腿,换回了伤者的生命。"我就是个普通的人,没做过什么大事。父母从小教育我,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遇到别人有困难,就要全力而为。"2018年,魏晓云获评见义勇为"中国好人"。</p> <p class="ql-block">家风故事 </p><p class="ql-block">王世贞祖父的刚正不阿</p><p class="ql-block">明中叶文坛盟主王世贞及其家族成员王倬、王忬、王鉴、王昊等,他们笃守“生死贵贱,贿则丧平生”的名节,传承不附权贵、正直不阿,勤学重教、诗画相承的家风,用一支如椽巨笔谱写了大仓琅琊王氏的辉煌图谱,使王氏成为太仓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世家望族。王世贞的祖父王倬,史称:“德量宏远,才识过人”。王倬不仅是位富有卓识、战功不俗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位刚正不阿,眼里揉不进沙子,不愿同奸人权贵同流合污的人。明正德年间,宦官刘瑾受武宗宠信而“权擅天下、威福任情”,他极其贪婪,无论是在京的官员还是派驻外地的官员,都要雁过拔毛索贿受贿,因此京内京外很多官员都投其所好,为保全自身而主动或被动贿赂刘瑾。而王倬却始终不为所动,认为“生死贵贱命也,贿则使我尽丧其平生”,表示不愿出卖自己去屈从权贵,否则自己生命的格调就丧失贻尽了。刘瑾倒台后,朝廷为褒奖其清廉和名节,在王倬家乡赐建“都完”“方伯”两坊,筑石牌楼以铭之。此后乡民聚而成市,太仓牌楼的地名因此而得,并流传至今。王倬返乡后,割田千亩办义庄养赡族人,特别是用来扶助族中贫困子弟的基本生活及读书求仕。为太仓王世家族继续兴盛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唐文治的“人生唯有廉洁重,世界仍凭骨气撑”</p><p class="ql-block">纵观唐文治家族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从事漕运牙行的四代先祖,还是由商转入科举的唐受祺一代,最后是由唐文治引领的科教三代,均体现着品德为先、崇真尚实、重视教育的家风特质。在担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校长时,唐文治始终将学生的德育放在第一位。把“着重注意道德,以全校蔚然成高尚人格”列入校章第一章,还制订“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并在大礼堂悬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横幅,亲书“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对联。1900年,唐文治任户部主事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译官,他的父亲六十寿辰时,下属送去的寿障竟是用无数金叶片做成的一个大大的“寿”字。唐文治立即将送礼人叫到跟前,当面训斥,震惊四座。在商部任职时,某藩司之子持工部尚书手谕前来商部求职,并赠唐文治二百金。唐文治勃然大怒,立即将手谕和贿金掷还,并严词警告:“以后倘有纳贿求差的,一律严参不怠!”</p> <p class="ql-block">以吴健雄命名的“小行星”</p><p class="ql-block">在浩渺的星空,有一颗小行星,它的名字叫“吴健雄星”,是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名字命名的。吴健雄女士以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也为自己赢得了“中国居里夫人”的桂冠,并最终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永恒的星空。而吴家“勤俭廉洁”的优秀家风家训,吴健雄“终身不渝的爱国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谦虚俭朴的律已精神”更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吴健雄父亲吴仲裔先生思想开明,深明大义,特别注重德廉育家,在家中墙上挂着“勤俭廉洁”的匾额,时刻提醒家人牢记“节俭是持家之本、勤奋是读书之本、廉洁是为人之本”的家风家训。吴仲裔还用蝇头小楷把这三条家训写在女儿的日记本封面上,这样的家风家训铸就了吴健雄坚韧顽强的品格,对于吃和穿从不过多地讲究,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科研中,并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物理学家。</p> <p class="ql-block">朱棣文家族的家风 </p><p class="ql-block">朱棣文,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任美国能源部部长,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以他的姓名命名。祖父朱筑岩,以塾师为业,在大仓很有名望。朱老先生以诗书传家,家内藏书丰富,并在堂屋大门亲书“耕读世家”四个大字,告示子孙要勤奋读书。朱筑岩有八女四子,这样的朱氏大家族,遵循“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一古训,影响着朱家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朱筑岩是一个极具民族气节的先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占领太仓,曾威逼朱老先生充任伪职,遭到严词拒绝。恼怒的日本兵烧坏朱家宅院,并将朱老先生抓去做苦工。为躲避日军的迫害,朱老先生愤然举家搬迁到东郊严家宅种地,兼办私整,也让农家子弟有书念,学习古文知识。崇文尚教的朱氏家族,三代皆教授,十多位博士,成为“成功得可怕”的学霸家族。</p> <p class="ql-block">康砖精神</p><p class="ql-block">“廉砖”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廉砖”源自于清代太仓状元陆增祥的清廉之名。</p><p class="ql-block">陆增祥(1815~1882),清道光三十年(1850)一举夺魁,成为清朝第九十位状元。他一生清正廉洁,不仅学问有成,更痴迷石砖研究。所求石砖从不巧取豪夺,或自己亲自购买于市肆商贾,或出钱请人深入山林搜访拓榻,或通过亲友、僚属有偿收集、借录。当他辞官归隐过江时,因船上多石砖,所以吃水颇深,被盗贼发现,认为"大鱼"来了。可抢劫时,却一无所获,大失所望。因敬佩陆增祥为官清廉,盗贼只呼“痴官” “傻官”,绝尘而去。回到太仓后,人们听说此事,无不动容。遂仿照陆绩“廉石”之说法,将陆增祥的砖称为“廉砖”。后来陆增祥精选了300石砖并雕琢成砚台,将雕砖的书房命为“三百砖斋”,后人称颂为“廉砖斋”。</p><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这三百“廉砖”已存世无凡,但陆增祥的“廉砖精神”以及他留下的“遇险”、“访砖”、“荒场”等典故仍将百世留芳……</p> <p class="ql-block">“廉砖”系列典故 </p><p class="ql-block">廉砖上的篆书文字:</p><p class="ql-block">皇清赐进士及第诰授通奉大夫布政使衔湖南辰永沅靖兵备道翰林院修撰陆公墓志</p> <p class="ql-block">访砖</p><p class="ql-block">为官之余重钻研,</p><p class="ql-block">心系古石与砖砚;</p><p class="ql-block">学问与民孰重要?</p><p class="ql-block">以粮易砖清廉显。</p> <p class="ql-block">遇险</p><p class="ql-block">一叶扁舟归似箭,</p><p class="ql-block">路遇盗贼心坦然;</p><p class="ql-block">船中并无黄白物,</p><p class="ql-block">唯有廉砖世世传。</p> <p class="ql-block">荒场</p><p class="ql-block">府第初成遇战乱,</p><p class="ql-block">“容与”“一致”两堂安;</p><p class="ql-block">泰然居之心坦荡,</p><p class="ql-block">赞曰荒场美名传。</p> <p class="ql-block">“方正”铭“心间”</p><p class="ql-block">陆增祥年少时家境清贫,但家风家教甚严。其父陆树薰为人正直,时常教导说“但留方寸地,好与子孙耕”,意思是把“方寸”比作砚田的砚台,要求他做学问要像砖砚一样踏踏实实,做人就要像青砖那样方方正正、清清白白。</p><p class="ql-block">咸丰六年(1856),陆增祥充任顺天府“丙辰科”会试同考官,这是协同主考的阅卷之官。京城权贵显宦纷纷致书给他为子侄亲朋求情,陆增祥愤然掷书曰:“士子寒窗苦读,十年辛苦,无不思售,我岂能背良心、违国法、循私情,为后人笑。”为此,他始终秉公评卷,择优录取。陆增祥的不徇私情,受到了皇帝的赞赏,却遭到了权贵们的嫉妒和排挤。1860年,陆增祥赴广西庆远担任知府,他倡清廉、纠错案,深得百姓称赞。1863年任湖南辰、永沅、靖兵备道道员,他缉捕奸贼、安抚民人;减徭役,鼓励百姓耕作,政绩卓著。</p><p class="ql-block">真是:“身担要职心如镜,不为人情循私情;一生秉公行方正,清廉自有后人评。”</p> <p class="ql-block">“访砖”印“名声”</p><p class="ql-block">陆增祥一生清正廉洁,不仅学问有成,更痴迷石砖研究。所求石砖从不巧取豪夺,或自己亲自购买于市肆商贾,或出钱请人深入山林搜访拓榻,或通过亲友、僚属有偿收集、借录。</p><p class="ql-block">有一次,陆增祥路过一老妇人家,看到其家中的狗食盆下垫着一块古砖,他马上拿起来细细察看,决定花钱将其买下。老妇人见状,坚决不肯收钱并说: “这块残砖本来就没有什么用,送与大人了。”无奈之下,陆增祥命随从拿出一袋粮食给老人,用作交换。</p><p class="ql-block">陆增祥为官的俸禄不高,加上清正廉洁,积蓄并不多。为了收集古砖,他每到一处,都注重将废墟断垣中被人废弃作为垫脚板的古砖、残碑、碣石等收集拢来,自学雕刻砖砚的手艺,一些看似废物的残砖,在他手中能起死回生,变成令人爱不释手的精品砖砚。为此,陆增祥不仅有为官清廉的好名声,并终成工艺大师,令世人所钦佩。</p><p class="ql-block">真是:“为官之余重钻研,心系古石与砖砚;学问与民孰重要?以粮易砖清廉显。”</p> <p class="ql-block">“荒场”见“清廉”</p><p class="ql-block">道光三十一年(1861),在陆家士绅的资助下,陆增祥在太仓新华街建造了状元府第。其标志性建筑为进深20多米的“一致堂”议事大厅,西面为“容与堂”,后面则为多进院落。</p><p class="ql-block">在回家为母守孝时,正值太平天国战事,陆增祥在“一致堂”与知州商讨过应对之策,他的状元府成了太平军攻击的目标。激战时,炮弹将后面的几进院落夷为平地,可“一致堂”大厅和“容与堂”却完好无损。战事过后,状元府的中心地带成了一大片废墟瓦砾,族人多次商议,想要出资修复被毁的院落,但陆增祥没有同意,始终居住在“容与堂”。而府第中间的那一片废墟,则成了状元府中的“荒场”奇观,也印证了陆增祥秉承家风家教为官数十载的两袖清风。</p><p class="ql-block">真是:“府第初成遇战乱,'容与''一致'两堂安;泰然居之心坦荡,赞日荒场美名传。”</p> <p class="ql-block">“廉砖精神”及释义 </p><p class="ql-block">进入新时代,太仓市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社会现实、展示廉政形象、承续历史传统、引领未来发展的要求,对流传百年以来的陆增祥“廉砖”所形成的精神品质进行了高度概括,凝炼了以“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为主要内容的“廉砖精神”,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了丰富的廉政题材和教育资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廉砖精神”: 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p><p class="ql-block">“廉俭”即清廉节俭</p><p class="ql-block">“方正”即正直不阿</p><p class="ql-block">“端谨”即端正谨慎</p><p class="ql-block">“厚重”即敦厚持重</p><p class="ql-block">“廉俭”包含了“廉砖精神”的核心内涵,“方正”展示了“廉砖精神”的外在风范,“端谨”体现了“廉砖精神” 的行为特质,“厚重”呈现了“廉砖精神”的价值品格。</p><p class="ql-block">“廉俭方正 端谨厚重”集中诠释了“廉砖精神”的文化内涵和特质,植根历史传统,反映时代心声,提振精神情操。</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貌和相沿成习的传统,是给家人后代树立的价值准则,给人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无论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这些优良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成为塑造人们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准绳,也为我们管党治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好的家风能荫泽后人,兴旺家业,好的家风能跨越时代,经久光辉闪耀,涵养鲜明的家族文化,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增添最美的新时代人文底色。</p><p class="ql-block">涵养新时代的好家风,就要从正己修身做起,从身边小事抓起,重在一点一滴,成于日积月累,尤其是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树好榜样,做到严于律己、管好身边人,树立好家风家规,把家风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不断凝聚和激发家风文化正能量,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党风政风民风,同圆家庭幸福梦,共筑伟大中国梦。</p> <p class="ql-block">弘扬好家风 </p><p class="ql-block">传承好家教</p><p class="ql-block">建设好家庭</p> <p class="ql-block">建设好家庭 </p><p class="ql-block">传承好家教</p><p class="ql-block">弘扬好家风</p><p class="ql-block">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p><p class="ql-block">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p> <p class="ql-block">廉立家——勤廉文化进家庭</p><p class="ql-block">"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市妇联联合开展勤廉文化进家庭活动,鼓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守住家风建设之根,负起家风建设之责,当好家风建设之范,使廉洁文化在家庭中生根,以好的家风带动好的政风、社风,构筑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p> <p class="ql-block">德治家——文明礼仪进家庭</p><p class="ql-block">"德惠人生、品立天下"。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市文明办、市妇联联合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最美家庭"寻访、"巾帼心向党 共筑家国梦"、"激扬家国情 奋斗新征程"家风家教主题宣传等活动,动员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家庭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p> <p class="ql-block">学兴家——科学家教进家庭</p><p class="ql-block">"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继世世代香"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围绕"终身学习在家庭",连续多年在广大家庭开展科学家教普及、国学推广、亲子阅读、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p> <p class="ql-block">绿在家——绿色环保进家庭</p><p class="ql-block">"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建设"现代田园城 幸福金太仓"离不开广大家庭的积极参与,为助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市妇联、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太仓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绿化美化在家庭、健康生活在家庭、低碳环保在家庭等系列活动,鼓励广大家庭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倡导绿色健康生活。</p> <p class="ql-block">安护家——平安建设进家庭</p><p class="ql-block">"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家庭平安是社会平安的基石和前提。围绕"平安建设在家庭",创新"一村一讲"普法宣传,建立特殊人群走访大数据平台,不断探索妇联牵头、部门联动、项目推进的多元化维权服务新路径,在全省首创"舞妈舞爸"平安志愿示范队建设,打造"七色花开进万家——慧•家"家事服务品牌,以家庭"小安"促社会"大安",为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家"活力、贡献"她"力量。</p> <p class="ql-block">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参观“太仓市家风馆,颇有感受,朋友们有机会去太仓,可以前往参观、共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编辑于上海——蔡隆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