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童年】儿时学厨艺

楊阳17422378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家住在老城区的一条胡同里,这条胡同的东面有六个小院十几户人家,西面是“大新织布厂”的两个侧门,胡同人家不多,还算清静。</p><p class="ql-block">每年这个季节,早早就被报晓的大公鸡激昂、响亮的打鸣声叫醒,我索性搬上小板凳在大门口念书学习,也算是期末考试前的“临阵磨枪”了!从那时起,起早学习就成了我的习惯。工作后,备课仍然遵守了这个儿时的习惯!</p><p class="ql-block">我家院子不大,妈妈在窗前种了很多花草,牵牛花、茉莉花、金银花、石榴花等,散发着阵阵的清香!院子里还有一棵爬山虎,依附南墙顽强地攀登,几乎一年三季常绿,生机盎然给小院带来清新和朝气!它夏日为我们遮阳,秋末初冬给小院增添了一抹色彩和小小的浪漫!爸爸时常登上立在厨房边专为修剪爬山虎枝条的梯子,履行着园丁的职责。我的童年就象这棵爬山虎一样向着阳光,得到雨露的浇灌,它伴随并见证了我童年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那时小学上午上课,下午都在家庭学习小组活动,白天爸妈都上班了,一直有四、五个小伙伴组成的学习小组每到下午“常驻”我家。学习后,我们在院子内外快乐游戏,跳皮筋、投沙包、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房子……到散组时间了,小伙伴们还不肯离去!</p> <p class="ql-block">除了学习、游戏还有吸引我的那就是学做饭了。平时看爸妈做饭娴熟的操作,总是跃跃欲试,想从帮厨早一点成为独立的小厨师。从蒸米饭,一菜、一汤开始。一菜时常是土豆炒辣子,土豆本应切片,但我切的形状各异,多介于不规则的块和厚薄不均的片之间,刀功就不好苛求了。爸爸做饭每次都有汤,在我不知做啥汤的情况下只好就地取材了,早上买的豆浆剩下了,(那时豆浆很浓,豆浆里还有软豆腐)我把它热开后点上点儿醋、酱油、香油,然后就漂起小嫩豆腐块块,再放点香菜。这竟成了我的招牌汤,爸妈赞不绝口!我更来了兴致,其实是那时我们的胃口很容易得到滿足罢了!</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烙饼是在烧煤的炉子上用支炉,爸爸烙的饼层多柔软,香气四溢。“我能行吗”?爸爸说,你再长大些,自然就行了。“那我先学蒸馒头吧”!妈妈上班前用“面肥”和好面,但兑碱又是很关键的一步,第一次妈妈把大致用碱量告诉了我。看到面鼓起来,把碱和少量水混合倒进发好面的面盆中,充分揉面,但人矮、手小揉起来很费力,使劲揉好一个个小馒头坯。妈妈曾提醒我需要醒一会儿,如果碱大了,就可多醒会儿,我每次用碱量稍大点,碱略大点总比馒头酸了好吃。经过一次次的实践终于成功了!我蒸的馒头“白白胖胖”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但曾经的一次失误令我惭愧,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本来面板应放在饭桌上操作的,但那时也就二三年级,个子小,只好将面板放在床上,既使这样,揉面的力量也难以形成合力。把整块面切成几个小剂子,不小心两块小剂子掉在地上!这可咋整?肯定不能要了,被妈妈发现浪费粮食要挨批评的呀!小伙伴们看我眼泪巴巴的可怜样子,纷纷献计献策!一个小伙伴认真地说:反正是不能要了,扔到房上去,就不会被发现了。但房子很高哪能扔得上去呢!对,小厨房在东房对面,是木制的很矮小,旁边又有梯子,就这样小伙伴帮我把掉在地上那两个馒头大小的面团扔到厨房顶上去了。当时只有难过、胆怯和愧疚。其实爸爸怕过多的枝条压在厨房顶上,几乎一两天总要上去修剪的,但爸妈一直也没问及此事。</p> <p class="ql-block">历年班主任经常来家查组,对我们小组学习、纪律、团结、课外活动等情况不同的老师都给予一致好评。我也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六一儿童节前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在光荣榜前的合影,那年学校为奖励我们,特别选在官银号(东北角)的宝林祥二楼庆祝六一。冰淇淋、萨琪玛等小食品,尽享美味,那是我记忆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p> <p class="ql-block">儿时看来是凭兴趣学做饭,长大了,成熟了,也随之理解了它更深层次的意义,那是父母无声的传承。它锻炼了我独立生活能力,承担起自已在新家庭的角色和责任,提高了融入社会的能力和对社会责仼的担当,让我一生受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编辑:楊阳</b></p><p class="ql-block"><b>图片:像册 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