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伦娜旅馆复原》崂山1255

一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崂山伊伦娜旅馆复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延茶涧古道向东北方升至海拔约750米最高处山口——“黑风口”,路口东侧即见“伊伦娜旅馆”保护碑,伊伦娜伦娜旅馆遗址就坐落在黑风口西侧、保护碑对面的大圈子里。这里群峰环绕,形成小盆地,东南方向巨石东侧有出口,镶嵌大理石的德文刻字“LERCHE”,音译为“莱尔切”,为纪念德国军官“莱尔切”开发柳树台。 伊伦娜(Irene)是海因里希亲王妻子的名字,海因里希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被封为普鲁士亲王。他1912年第二次来崂山视察,曾下榻伊伦娜旅馆。 德国人谋乐在《山东德邑村镇志》一文载:“茶涧,长茶叶的山谷,有20人(居住)。这里有一条路向上通到边界(德租借)关口,在崂山中间。1899年在边界关口(大圈子)建立IRENE BAUTE餐馆。” 谋乐记载:“(1900年)这座餐馆建好后,从青岛出发组织了几次大型郊游。这个建筑物的环境优美无比,很遗憾它在一次暴风雨中毁了,正期待着重新修建。”1902年,在青德人登山协会投资重建,供游人下榻。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德人撤退时焚毁了伊伦娜旅馆。1934年沈鸿烈《崂山环游记》载,“时伊伦娜旅馆已是废墟”。 抗战期间崂山抗日游击队在废墟上简单修复了几间房屋,供游击队休息及存放物资。</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伊伦娜”旅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据1899年德国人谋乐《山东德邑村镇志》:“茶涧,长茶叶(树)的山谷,有20人。(茶又作叉)这里有一条路向上通到边界关口,在崂山中间。1899年在边界关口建立IRENEBAUTE餐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伊伦娜旅馆的建造于1899年,由德军退役上尉克罗帕尔设计建造,建成后该旅馆在夏季总是开放的,向过往的游客提供饭菜和饮料。旅馆有3间房子可以提供10个床位,价格与麦克伦堡别墅相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00年,伊伦娜旅馆毁于风暴,谋乐记载:“这座餐馆建好后,从青岛出发组织了几次大型郊游。这个建筑物的环境优美无比,很遗憾它在一次暴风雨中毁了,正期待着重新修建。”1902年,在青德人登山协会投资重建,其用途主要是供游人下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史料记载,从伊伦娜旅馆北去可以到达黑风口(德占时期叫希望口),从这里有路可以直接到达崂顶;也可北下到凉清河沿着当时有黄色标志的道路穿过白沙河的河谷到达双石屋(现北九水,道路十分艰难,只适应于步行锻炼的人们),从双石屋仅15分钟的路程到克罗森别墅或麦克伦堡别墅(现柳树台)休息;南下可穿过太子谷(现茶涧)再经过登瀛便可以到达沙子口(约20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4年,日军攻青岛,德人退出,自焚其屋,今仅见颓垣残壁,淹没于荆棘之中。有关资料曾经记载,抗日战争期间此旅馆被游击队利用过,据1934年沈鸿烈所写《崂山环游记》里记载,此时伊伦娜旅馆已是废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伊伦娜(Irene)是海因里希亲王妻子的名字,青岛还有一条伊伦娜路(现湖南路)。海因里希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被封为普鲁士亲王。他1898年来青岛与清政府划边界立界碑,1912年再来视察。自然两次他都去了茶涧,并下榻在伊伦娜旅馆,还在茶涧洗过澡,并在洗澡处留下石刻:“1989、1912王子淋浴处”作为纪念,这是崂山5处德文石刻中刻字最大的石刻。蓝水曾经做诗“茶涧得名信不虚,考盘往返忆当初;德人亦解爱奇秀,留有摩崖斗大书。”这斗大书就是指此处石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伊伦娜旅馆所处的位置是大圈子,顾名思义周围有大山围抱,其地前临一涧,西方座山有岩如屏,面东朝,山不高而秀,形如笔架,当地叫秋千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伊伦娜旅馆现在只存建筑遗址,主建筑坐北朝南,南边有门,门前有6级台阶通走廊与另一东西走廊连接,在东西走廊东也有门和台阶。北可能是厨房,前为办公室或卧室。从遗留的山墙可看出,房间非常高大,当地老百姓称为“楼”但真正楼要2层以上,在遗址没有找到楼板一类的长石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山墙采自崂山的花岗岩砌筑,有窗户,这有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某些思路。在地面有水泥的痕迹,用量少,但非常结实,这些水泥百年前是用轮船从德国本土运来,再从山下背到山上,非常的不容易。在主建筑南还有南北向2处大房间,可能是来往游客住宿处。旅馆的房屋之间有石阶相通,但其主体建筑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两处地基,其中一处地基局部能有1.5米左右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圈子的四周群峰环立,中间形成一个足球场大小的一块盆地,在东南方向有出口,出口处的岩石上镶嵌大理石的德文刻字是“LERCHE”,意思是:“云雀”或“百灵”,音译为“莱尔切”,是纪念时任海军医官和野战医院首任院长的FriderichLerche,莱尔切在1899年首先提出了在崂山设立疗养度假区的建议,并在稍后被总督府采纳。石刻有点像现在的门牌。由于游人罕至,保护很好。但有凿戳的痕迹,肯定是有人想拿下来据为己有,可石刻牢靠的同山岩长为一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莱尔切(LERCHE)是当时的海军高级医官,在崂山柳树台设立麦克伦堡别墅的提议就是他在1898年提出来的。这一愿望得到殖民当局的认可,并最终选址于崂山南九水的柳树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伊伦娜旅馆始建于1899年的旅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1900年,伊伦娜旅馆被山洪所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1902年,在青德人登山协会投资重建了这个旅馆,当时共有3处房子、10余个床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14年日占时期,旅馆仍在使用,1937年前后还曾被作为游击队的栖身地,但解放时旅馆被破坏了,由于没有史料记载,具体损毁时间目前无法确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nbsp;如开车,沿军事公路,到黑风口后再往下走,不出10分钟便到了伊伦娜旅馆,但若是步行前往,则至少需要3个多小时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nbsp;</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LERCHE”德文石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LERCHE”音译“莱尔切”德文石刻。据发现者讲,距石刻处不远处还有一处石刻名“伊伦娜旅馆”,该旅馆在德占时期曾作为德军疗养院,“LERCHE”就是该院首任院长的名字。据记载,疗养院在德军溃败时被摧毁殆尽,现如今这里荆棘丛生,一切又恢复了原样。从这里到黑风口约有半里地的样子,山路也由崎岖变得平坦易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孙中山先生1912年9月30日在崂山留念(从照片推测地点,应在黑风口伊琳娜旅馆拍摄,该旅馆现已毁,只留下地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伊伦娜旅馆”。其位置在黑风口和茶涧庙的中间,海拔800米左右。当地叫大圈子,所盖的饭店俗称鬼子楼,其实就是一个山中小旅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其主建筑坐北朝南,南边有门,门前有6级台阶通走廊与另一东西走廊连接,在东西走廊东也有门和台阶。北可能是厨房,前为办公室或卧室。从遗留的山墙可看出,房间非常高大,当地老百姓称为“鬼子楼”。</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黑风口》 2014.2.15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大河东村,沿野路上山,或由北九水逆水而上,过靛缸湾沿林中道路向南穿越大片落叶松林,即可到一山梁(海拔871米)。这里山风吹过发出轰鸣声,松林在大风中摇晃,似滚滚海浪,色彩斑斓,变化无穷。尤其是夏季,云块或雨云似是从此飘过,亦云亦雨,时明时暗,故名“黑风口”。 </p><p class="ql-block"> 穿过沈鸿烈小道,即可见隐藏于茂林之中的军事山洞,不到近前处很难发现。这是崂山深山最大的军事设施,长2公里左右,可容纳上万人。洞外设有内镶嵌式碉堡,洞内有柴油发电机组,标牌有70年字样,输电线路、配电系统、油料库、指挥室、生活室等配套设施十分完善,作为周边隐蔽军工厂、崂顶雷达站等军事设施提供战备用电源,现已废弃不用。 </p><p class="ql-block"> 王子泉,泉水在此逗留形成了一个深潭,水色碧绿,潭旁卧有三块巨石,水从石间泻下。其中较大的一块上刻着德文1898-1912等字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2月15日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子沐浴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军事山洞里的柴油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