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君汉文帝

氪桐

<p class="ql-block">  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封自己的第四个儿子刘恒为代王。受封不久,刘恒就和他的母亲薄姬一起离开京城,到代地就国。离开繁华富庶的京华之地,来到偏远苦寒的代国,刘恒母子对此并没有任何不满,他们坦然接受了这个安排,在代国一住就是十七年。</p><p class="ql-block"> 刘邦去世以后,太子刘盈继位,但朝廷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刘盈的母亲吕后手中。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姓和吕姓两大政治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权力的斗争。由于远离京城,刘恒母子反而因祸得福,幸运地没有卷入这场残酷的斗争。吕后去世以后,周勃、陈平等人帮助刘氏诛灭了诸吕势力。当时经过大臣们的协商,一致同意迎立23岁的代王刘恒继位当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p><p class="ql-block"> 刘恒为人十分谨慎,处事冷静而睿智,他得知大臣们拥立自己当皇帝,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在接见了京城派来的特使以后,他首先与平时所信任的近臣进行了商讨,又向母亲薄太后报告此事并听取她的意见,再派自己的舅舅前往京城面见周勃,同时观察京城的动态。在充分了解情况,确认没有危险以后,刘恒才动身出发前往京城。入住皇宫的当晚,他便任命自己的亲信接管了皇宫警卫部队的指挥权。</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即位以后,即颁诏大赦天下,同时对在诛除吕氏和拥立行动中有功的大臣进行了奖励和升迁,并对之前吕后打压刘氏的若干做法进行了纠正。</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是一个开明之君,他为人宽厚仁爱,豁达大度,睿智沉稳,对自己约束自律,并且能够虚心纳谏。大臣们进言说事,有时候言词直率尖锐,他也能够宽容采纳。</p><p class="ql-block"> 文帝三年,他下诏说:现在法令中有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的罪状,这使得大臣们不敢完全说真话,皇帝也就没有机会听到自己的过失,应当废除这样的条文。诏书中还说,老百姓由于愚昧无知说了诅咒皇帝或者诽谤朝廷的话,便要问成死罪,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一律不予治罪。在封建社会,胆敢诅咒皇帝,那是犯了大逆不道的重罪,严厉追究施以重罚,甚至杀头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再严厉一点,株连家人和亲属一起治罪,也不是不可能的。汉文帝却在诏书中宣布对这些人不予治罪,在封建帝王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了。</p><p class="ql-block"> 十三年,他在下达的诏书中说:百官的过错,应当由我一人承担。可是现在祭祀祈祷的时候,都把过错推给下面的臣子,对于这一点我很不赞成,应当取消这种做法。皇帝竟然主动为大臣的过错承担责任,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p><p class="ql-block"> 十四年,汉文帝又说:我听说祭祀的官员向神明祈福时,都是祈求将福泽降到我一个人身上,而不为众多的黎民百姓,对此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独自享受神灵的福佑,百姓却不能与我共享,这就加重了我的无德。他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员,从今以后只向神灵表达敬意,不要再为我一个人祈祷。</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发生日食,由于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认为日食现象是上天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文帝为此下诏说:大家都要考虑我的过失,以及我的知识、见识和考虑问题的不足之处,希望你们务必告诉我。你们还要推举贤良方正和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他要求官员们务必减少徭役和费用,还带头裁减皇帝的警卫部队,对于太仆掌管的现有马匹,只留下够用的数量,多余的都交给驿站。</p> <p class="ql-block">  汉文帝非常重视国家的法制建设,他认为“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绳”,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对刑事法律进行修改。</p><p class="ql-block"> 即皇帝位刚刚几个月,文帝便立意准备废除一人犯法全家连坐的法令,当时主管刑法的官员纷纷提出反对意见,但文帝力排众议,仍然下发了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法令是用来制止暴行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现在犯法的人已经被判罪,还要对他们没有犯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及兄弟们连累治罪,还要将这些人收为奴隶,我很不赞成这样做。这一法令的废除,惠及了无数无辜的罪人亲属,如果没有对底层百姓生活的深切感知,是推不出这样的仁政的。</p><p class="ql-block"> 文帝十三年,他亲自阅读了民女缇萦的上书以后,下诏废除了刺面、割鼻、断足三种肉刑。他在诏书中说:“这些刑罚使人肢体断裂、肌肤毁坏,终身不能恢复,这是多么残酷而不人道呀,这那里有一点点为民父母的意思呢?应该立即废除肉刑。”</p><p class="ql-block"> 文帝十分重视农业。他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他曾经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文帝三年正月,他颁发诏书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应当开辟皇帝亲自耕种的籍田,我要亲自带头耕作,来供给宗庙祭祀用的谷物。</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十分关心民间的疾苦,特别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的人们,更是经常施以恩惠。他即皇帝位以后,即下令赐给无夫无子的女子每百户一头牛、十石酒。在册立皇后时,又下令赐给天下鳏寡孤独和穷困的人,以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九岁以下的孤儿每人一定数量米、肉和布帛。在他巡幸太原期间,赐给百姓牛肉和酒,并免除了晋阳、中都两地百姓三年的赋税。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他下令发放国家的储备粮救济贫苦百姓,并解除了禁止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规定。他在位期间还下令开放了全国的关卡桥梁,使得处处畅通无阻,连边远地区也是一样。</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还是一个大孝子,以仁孝闻名天下。我国古代流传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有一个“亲尝汤药”的故事,说的就是汉文帝刘恒,这也是二十四孝中唯一以皇帝为楷模的典范事例。刘恒的母亲薄太后曾卧病三年,在这期间,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地精心照料母亲。每次煎好药,他都要先亲口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然后才放心地给母亲喂药。他的孝行体现了对母亲的至爱和深厚的亲情,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生活中却十分节俭,反对奢侈浮靡。他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苑、服饰、狗马、车驾等等都没有增加。有一次他曾经想建造一座露台,叫人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便立即停止了这个计划。他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了,我还要建造高台干什么呢!对于后宫中的嫔妃,文帝要求她们穿的衣裙不准拖到地面,帏帐不准绣彩色的花纹。他自己经常穿的衣服,都是用质地粗厚的丝织成的。有一年发生了旱灾和蝗灾,文帝立即下令各诸侯国不得向朝廷进贡珠玩珍宝等物,减少后宫中各种服饰、车驾和狗马等的开销,裁减朝廷官吏人数。在修建自己的陵墓霸陵的工程中,文帝规定霸陵之中一律都使用瓦器,不许用金银铜锡做装饰。对霸陵墓地的山川要保持原样,不要有所改变。</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在46岁时因病去世。他在遗诏中说:死亡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天下万物的自然现象,大家不要因为我的去世而过分悲伤。为了尽量减少对官员和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造成的影响,他在遗诏中对去世后的相关事项做了详细具体的安排:全国的官吏和百姓,在听到我去世的消息以后,哭吊三日就都除去丧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这些事。系腰和缠头的麻带不要超过三寸宽,不要用白布包裹车驾和兵器,不要发动民间男女到宫殿来哭祭等等。后宫中从夫人以下直至少使,全部遣送回家。</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实行的一直是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在他的治理下,四海富足,礼义兴盛,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他的儿子汉景帝继承父亲的良政,父子俩一起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繁荣盛世,被史家称之为“文景之治”。</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