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巍巍长城》摄影---何世尧。1974年,我国政府将按此图织成的壁毯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至今还挂在联合国大厅里。<br><br> <b>本次在北京电影学院A楼大厅展出的展览,由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人民画报》编辑部与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工部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承办。说起来人民画报社和北京电影学院真是渊源深长,我作为原画报社摄影记者,又是电影学院毕业生,有幸应邀出席了影展的开幕式。<br> 《人民画报》是一本以图为主的刊物,其图片是成组的专题摄影形式。而电影的镜头语言,除了其画面中的被摄对象是活动的,在拍摄中还有推、拉、移、摇、升、降的运动镜头。但在画面构图、用光、景深、透视的应用和图片摄影基本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在景别上有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运用,这又和专题摄影图片组成时,许要在景别上有变化也基本上是一致的。记得我们在上学时,老师就要求用拍摄组照图片,作电影摄影中分镜头的练习。<br> 早期在我们人民画报社任摄影记者的沙人文,曾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过摄影师。而陈和毅是1954年电影学院新闻摄影干训班的,同班同学中有刘国典、韦彰、曹作宾。这三位都曾是我们摄64班的任课老师。<br> 1958年入学摄影系的黄韬朋、高明义,他们毕业后先后都到画报社任摄影记者。他们运用学校学到的摄影技艺,很快便掌握了《画报》的采访报道业务。<br> 我是1966年摄影系的毕业生。因文革不仅推迟了分配,还安排我们到部队“接受再教育”四年多,那已经是1973年了。当画报社领导获知有一批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的毕业生待分配,立即派人事干部前往,选了四位同学。 一方面画报社的摄影记者队伍青黄不接,正待充实。更重要的是几位接触过电影或者在电影学院学过的,他们的业务能力得到了画报社领导的任可和信任。本人就是四位中的一位,一直工作到2006年退休。<br> 时隔十几年,又有文革后入学电影学院的姜永刚、徐讯、王蕾等加盟画报社。电影学院成立了摄影学院后,先后有十几位毕业生到画报社工作。他们都成了《画报》业务的中坚。<br> 明年是《人民画报》自毛泽东主席题写刊名、创刊75周年,也是我的母校75周年校庆。愿母校为社会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人才,愿《人民画报》越办越精彩。</b><br> ↑(2)图片左侧为1950年《人民画报》创刊号封面和发刊词。右侧图片为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的手迹。 ↑(3)开幕式上为来宾赠送了《记录时代——<人民画报>2012—2022》一书。 ↑(4)开幕式由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学(研)工部部长李丹丹主持。 ↑(5)开幕式上,中心(人民画报社)主任、社长姜永钢在致辞中也提到:《人民画报》的光辉历史凝聚着学校的心血。 ↑(6)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李伟代表学校向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和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7) 中心(人民画报社)原总编辑、《记录时代——<人民画报>2012—2022》主编李霞介绍了该书的内容和编辑过程。回顾了《人民画报》在宣传报道方面的成果。 ↑(8)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宋靖介绍举办这次展览的缘起与目的。 ↑(9)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赠书仪式。该书主编李霞向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支宏伟赠送《记录时代——<人民画报>2012—2022》。 ↑(10)开幕式会场。 ↑(11)姜永刚社长和学院老师的交流。 ↑(12)画报社视觉总监王蕾给学院领导介绍展览图片。<div><br></div><div><b>以下是影像展上部分展出图片。</b></div> ↑(13)1951年,鞍钢工人修理高路上的瓦斯管道。摄影---蔡尚雄 ↑(14)誓把洮河引上山。 摄影---茹遂初 ↑(15)青春。 摄影---李兰英 ↑(16)1956年山西解县麻村农业村社员学骑自行车。摄影---张韫磊 ↑(17)上世纪五十年代西藏小学生。摄影---吴宝基 ↑(18)1951年,人民游泳场。 摄影---敖恩洪 ↑(19)1977年恢复高考,图为北京150中学一考场。摄影---高明义 ↑(20)敦煌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修复现场。摄影---王蕾 ↑(21)《丰都 不负好春光》报道中一图。摄影---徐讯 ↑(22)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摄影---陈建 ↑(23)国产大飞机下线仪式。 摄影---万全 ↑(24)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发射升空。摄影---陈建 ↑(25)中国中车唐山公司焊接工程师孙斌斌。摄影---段崴 ↑(26)芭蕾舞课堂上,孩子们正在练习基本功。摄影---董芳 ↑(27)《人民画报》创刊于1950年,迄今已经出版900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