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鷿鷈育雏

什刹海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摄影原创: 什刹海</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拍摄地点: 西 海</i></p> <p class="ql-block">小满时节,西海一对小鷿鷈在湖面自己搭建的窝上完成了孵化,四只小鷿鷈宝宝来到世间,开始漫长的育雏过程。</p><p class="ql-block">育雏期间亲鸟一般非常警惕,它们要面对大风、大浪、寒凉以及其它大型鸟类的攻击,譬如苍鹭等。</p><p class="ql-block">亲鸟分工明确,母亲趴窝带着孩子在窝中等待父亲捕鱼回来。在此期间母亲非常警觉,发现一丝不正常浑身的毛是炸着的,眼睛睁的大大的,并不停环顾四周,它会把孩子们掩藏自己厚厚的羽翼之下。并发出大声尖叫,呼唤远处捕鱼的父亲。</p><p class="ql-block">虽然这样尽职尽责,但大自然是残酷的,四只幼鸟的其中一只还是没有抵挡住带有水汽的寒风的冲击,不幸夭折了。</p><p class="ql-block">生活还要继续,第二天,剩下的孩子们还是那么呆萌调皮,向父亲讨要鱼虾,父亲还是要出湖打鱼,母亲还是那么机警地保护着孩子们……</p><p class="ql-block">看样子,大自然的一切都在修行中活着……</p> <p class="ql-block">小鸊鷉,是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属的鸟类。成鸟(夏羽):上体黑褐色,部分羽毛尖端苍白;眼先、颏、上喉等黑褐;下喉、耳羽、颈侧红栗色;初级、次级飞羽灰褐色,飞羽灰褐,初级飞羽尖端灰黑,次级飞羽尖端白色;大、中覆羽暗灰黑色,小覆羽淡黑褐色;前胸、两胁、肛周均灰褐色,前胸羽端苍白或白色,后胸和腹丝光白色,沾些与前胸相同的灰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成鸟(冬羽):额淡灰褐色,头顶和后颈黑褐,颈较深于头,并有栗色、白色横斑;腰的两侧淡黄棕色;上体余部灰褐色;颏、喉等均白,下喉带一点黄色;颊、耳羽、颈侧等均淡黄褐,并有白色斑纹;前胸和两胁淡黄棕色;胁部羽端黑褐。虹膜黄色;嘴黑而具白端;跗蹠和趾等均石板灰色。</p><p class="ql-block">小鸊鷉夏时遍布中国各省区,也分布在亚洲的中部和南部,欧洲的中部和南部,非洲南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地。栖息习性与一般鸊鷉一样。善于游泳和潜水;常潜水取食,潜水深度一般仅2米。两翅短,不能久飞,亦不轻易起飞。脚弱,登陆时不能直立,跗蹠全部与地面接触,状若坐在地面上。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小虾、小鱼等。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沼泽、池塘、湖泊中丛生芦苇、灯芯草、香蒲等地,一巢产卵4-8个,新鲜的卵为绿白色,卵形钟圆,两端大小几平相等,但一端较钝。</p><p class="ql-block">小鸊鷉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被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