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是塞尔维亚东正教会教堂,是世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排全世界十大教堂之列,是贝尔格莱德著名观光地。</p><p class="ql-block">来贝尔格莱德两个多月,之所以一直没有走进这座教堂,主要是顾虑于它宏伟的建筑下蕴含的历史太过深厚与复杂,觉得不提前做些功课而贸然前往只会徒劳无获。</p><p class="ql-block">然而,事实证明,这种顾虑几乎完全多余。走进教堂才明白,对于一个既无任何宗教信仰又对当地宗教历史文化缺乏深入了解的外人来说,临时抱佛脚式的功课做多做少都差不多,结果都只能是认认真真地看个热闹。不过,这倒也是没有打消为此写点什么的念头。</p><p class="ql-block">故事写起来有点长,对西方历史和宗教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能会看到最后。</p> <p class="ql-block">想了解圣萨瓦大教堂,首先得弄清楚圣萨瓦。圣萨瓦是中世纪塞尔维亚一位重要人物,俗名萨瓦・奈马尼亚,后世尊称圣萨瓦,类似我们称呼孔子老子关公等等,差不多就是圣人萨瓦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萨瓦・奈马尼亚生活在800多年前的中世纪,其父斯蒂芬・奈马尼亚建立了塞族第一个拥有独立王权的塞尔维亚王国,成为塞尔维亚的“始皇帝”。萨瓦在协助父王掌管王国宗教事务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塞尔维亚历史上缺的不是英勇和顽强,而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统一价值观,以至于总是为外族充当炮灰而后又被外族所奴役。</p><p class="ql-block">所以,在老国王去世后,萨瓦并未参与新王位的争夺,而是在助力王兄巩固王位后,即奔赴东正教会总部君士坦丁堡觐见大牧首,为塞尔维亚争得总主教区地位,成为塞尔维亚东正教创始人,对塞尔维亚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塞族人崇拜的偶像,尊其为圣萨瓦。</p><p class="ql-block">圣萨瓦的故事讲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整个故事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在后来的几百年里,塞尔维亚又多次陷入外族统治,尽管每次的外来者都试图用各种方式灭绝塞族人对圣萨瓦崇拜,奥斯曼统治者甚至将圣萨瓦的遗骨掘出焚毁,但这反而更加巩固了圣萨瓦在塞族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300年后的1895年,塞族人决定在圣萨瓦遗骨被焚毁的地方为他建立教堂,以纪念和供奉自己的这位民族英雄和圣人。</p> <p class="ql-block">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895年至今已有130个年头,圣萨瓦大教堂修建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横跨了三个世纪。1895年后的头40年,由于战乱等原因工程一直没能启动,直到1935年才正式动工,到了1941年二战爆发又被迫停工,直到1985年才又开工。再后来,随着东欧巨变,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整个1990年代处于停工状态,直到2000年再次开工,2003年工程主体才完工,后期装修等持续至今。工程开工至今历经90个年头,横跨两个世纪,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建造历程漫长除了经济社会的原因外,也与其工程太过巨大有关。教堂总占地1800平方米,主体采用了四边基本等长的正十字形状,东西91米,南北81米,高70米,通体以纯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教堂主顶被巨大的青铜穹顶覆盖。重达4000吨的穹顶连同12米高的十字架整体在地面完成后,动用16架大型特制液压起重机,平均每天向上移动2米,耗时一个多月,于1989年6月26日成功安放。据说当时每天的围观者数以万计,有4家欧洲电视台现场转播。教堂上方建有四座钟楼,挂有49口铜钟,最大的直径超过2米重6200公斤,最小的也有150公斤,铜钟总重23吨多,花费33万美元。四座钟楼的顶部各覆盖一座相应大小的穹顶,与主堂形成呼应。教堂外屹立着一座巨大的圣萨瓦・奈马尼亚青铜塑像。圣萨瓦大教堂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的内部装饰更加令人震撼,几乎所有能想到的辞藻都不适合于描述她,宫殿般奢华,华丽的灯饰照耀整个教堂,暖色调的光线很柔和,教堂内因没有摆放座位和祷告椅而显得格外敞阔。巨大穹顶下空荡教堂里渺小的我,无信仰无宗教的我,这一刻也仿佛得到了慰藉,受到了安抚,宁静片刻,心底深处变得柔软起来……</p><p class="ql-block"> 东正教堂的每一寸空间都被这些圣像画装点得庄重而神圣。墙壁、柱子、天花板、祭坛、甚至小小的画框和屏风,都成为信徒们虔诚祈祷和膜拜的焦点。圣像画在东正教堂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它们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更是东正教艺术的瑰宝,静静地讲述着那千年的信仰历程。信徒们在这些画面前默默祈祷,蜡烛的微光照亮了信徒的心灵,也照亮了这些色彩斑斓的圣像画,使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