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水江镇是秦岭大山中一个普通的小镇,在嘉陵江上游,宝成铁路沿江穿镇而过,设有一个四等小站_白水江车站,隶属陕西省略阳县,地处略阳县北端,与甘肃的徽县、成县接壤,这个小镇有上千年历史,唐宋时期曾是嘉陵江水路的始终点和漕运码头重镇,由此入蜀顺水路而下,入秦陇由此走青泥古道,是通蜀陈仓道与青泥古道交汇处,素有"秦陇襟带蜀道明珠"之说,并有李白、杜甫、柳宗元等文人墨客到此留下许多诗词,及李白醉卧青泥领而留《蜀道难》,还有李白种植的两粿古银杏树等,从而使此地繁华昌盛,因此而设置长举县长达777年,现有长举县遗址及江神庙可显当时的繁华程度,且又有民族抗金英雄吴砎,吴磷将金兵拦截在白水江以北的仙人关,使金兵未进入四川,今有仙人关和吴王城遗址等,近代红二军在此留下的红色遗迹随处可见,现代宝成铁路筑路大军与守护铁路的宝成人传承下的宝成精神,还有5、12大地震留下的史歌,总之白水江镇承载了上千年的历史,记载着社会发展的变迁与兴衰。</p> <p class="ql-block"> 白水江古镇有着厚重的历史,也有他神奇的故事,神似牛头的白水江镇,因位于嘉陵江上游,江水清澈见底俗称白水江,传说中的漕船行至白水江水清见底能看见水中的鱼儿,故俗称白水江而得名,嘉陵江南北贯通,其支流青泥河、小河两河在白水江汇入嘉陵江,青泥河上游有青泥岭,杜甫入川过境留下《水会渡》的诗句,正因为水量充足而使它成为嘉陵江漕运码头重镇,更是嘉陵江漕运的北端尽头,它南下可直达成都、重庆,而且也是嘉陵江水路与陆路的交接处,所有通陇、秦物资在这里中转走陆路,秦陇所有南下货物人员在此登船顺江而下,成为金牛古道上一处重镇古镇,也造就了它的繁华,可惜由于一九八一年百年不遇的水害使白水江古镇仅留下城门楼和江神庙,江神庙在封家坝村嘉陵江畔,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在建筑,是船工与客商集资修建的两开两层院落,周围回廊环绕,雕刻精细,恢宏大气,拾阶而上入大门站立环望,它分为前院,正殿和后院,占地1200平方米,门口一对已脱像的石狮子,主体结构为木结构,上下两层是船工们歇息与聚会的地方,由于红军占领白水江后红六师师部在此,现已按原貌修复为红军纪念馆,才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旁边的老城门已所剩无几只露出部分,失去城门楼作用,在它上游方向原有一处由四川客商建造的另一座江神庙,由于建造白水江初级中学己被拆除,仅留一对石狮子仍雄伟卧在院内,好像向人们叙说着白水江码头与漕运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白水江有二支支流汇入嘉陵江,一支是小河,一支是青泥河,其中青泥河上游有青泥岭因青泥古道而著称天下,在唐朝官道之前此处也是军事上的兵家必争之地,许多重大的战争都和这里有关联,秦汉时刘邦军队为夺取关中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占领过青泥岭。三国时期曹操西征汉中张鲁曾兵临青泥岭,青泥古道形成后在唐宋时期就成为政治、军事、文化交融中一条极为重要的道路,做为秦陇入蜀必经之道,南来北往的商贾贸易经青泥古道到白水江转水路入川,使青泥岭上商铺林立,有青泥岭上一块"远通吴楚"的碑刻记录四十多家店铺的繁景。</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走过青泥岭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徽县县誌记录十多位著名诗人、文学家描写青泥岭及青泥古道诗词达二百多篇及传说,杜甫入川过境青泥岭留下《水会渡》,李白青泥岭上完成《蜀道难》,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第十六个年头,因好友吴筠推荐接到唐玄宗让他进京供奉翰林的召书入京途中,他沿漾水(嘉陵江)到白水江,徒步取道青泥古道,当地官员知道李白喜酒,便拿出徽酒招待,李白便大加赞赏,又一日李白举目南眺被青泥岭铁山巍峨美姿吸引便去青泥岭,一行人沿途饮酒解渴,沿曲折山路而上,有美酒助兴不到二个时辰便登上了铁山主峰玉皇顶,李白手握洒樽把酒临风接连畅饮数十杯,他极目四望一览众山小,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此去仕途之路,回想一路走来沿途所见各地分裂局面,再联想到登上了青泥岭的艰难的过程,心中百感交集,忧国忧民的感情和登高望远的豪情激发了诗人如潮的诗兴,朗声呤咏"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众人皆陶醉于诗人诗情中,忽然不见了诗人吟咏声…回头一看诗人已醉卧在玉皇殿前石板上酣然入睡了!</p><p class="ql-block"> 李白进京后,著名诗人贺知章听说后增添好奇心便看了《蜀道难》,对该诗浩大气势,真挚的感情赞赏不已,遂送唐玄宗,玄宗赞称其为难得好诗,也使李白醉卧青泥岭成就绝句《蜀道难》传天下…</p><p class="ql-block"> 也有传说李白在青泥岭登上铁山发现仙气弥漫,登顶远眺心旷神怡,大喊如此美景岂无美酒助兴,可惜也!忽见一位鹤发童颜老者问,可是李太白…,吾乃庞士元本家族第十二代嫡亲,避浊漫游在此修心人,称庞道,遂拿出二坊徽酒与李白饮酒聊人生,李白醉了!老者飘然而去,李白返回在青泥河栽种了二棵银杏树就象二人饮酒,此树现长成参天大树在青泥河小学院内成为古树,供人的游览观赏。</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刘长卿《虞关道中》也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北宋名臣赵抃过往青泥古道达七次之多,他是一位铁面御史在四川整治腐败使奢靡之风为之一变,享有声誉。</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长,历史变迁沉浮中,如今古清泥道遗址被掩盖在山岭杂草间,不见昔日繁忙与辉煌,但文人墨客的诗句中,沿途开凿的石窟造像都刻下这条古道历史。</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元稹笔下的《青云驿》也是记载青泥岭。</p><p class="ql-block"> 柳宗元曾在《兴州江运记》中记述长举北至于青泥山又西抵于成州。</p><p class="ql-block"> 《郙阁颂》石刻也是在古道上发现的,由于修建宝成铁路已移至略阳灵岩寺内。</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历史变迁沉浮中,如今的古青泥古道遗址被掩盖在山岭杂草间,己不见昔日繁忙与辉煌,但文人墨客的诗句中,沿途开凿的石窟造像都刻印下这条古道曾经的极尽绚烂,如今的十天高速就是古人运通吴楚的现代升级版。</p> <p class="ql-block"> 由徽县顺嘉陵江经虞关到白水江称嘉陵古道,这段古蜀道处青泥领主峰铁山脚下的崇山险峻中,是秦陇(关中、天水地区)入川要道,也是陕川咽喉之地,历来就有"陕甘锁月,蜀道咽喉"称号,更在于它曾是南宋抗金时的最南战场,南宋绍兴四年(即公元1134年)宋将吴砎、吴璘(甘肃徽县人)在陈仓和尚塬大散关至虞关的仙人关一路据险坚守,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大败金兵,使金兵南下入川企图遭到破灭,没有踏进蜀地,今日嘉陵江畔虞关罗汉洞上崤壁顶还留下瞭望哨遗址,穆家坪上的二寨当时是驻兵之地,悬崖下的吴王城遗址就是抗金名将吴砎、吴璘兄弟安置守军将校家属的地方,也是屯兵固守仙人关的城垣所在地,由于吴玠被封为涪王,吴璘被封为信王,所以后人将此地称为吴王城,现此遗址由于铁路封闭,以河而走,山高林密无路可走,只能在河对岸仙人关公路上看见对岸一处半环形石崖,高竣险绝,石崖下面一片很大的平台,过去住着一户人家因无路可走已经搬迁,现荒草萋萋,灌木丛生,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吴王城遗址。距它不到一公里处便是过去长举县遗址,位于现在的略阳县白水江镇大沙垻村长峰村民小组。</p> <p class="ql-block"> 古长举县遗址位于略阳县白水江镇大沙垻村长峰组,它始兴于北魏正始三年(公元506年),隋唐改苌举县,属兴州治所,北魏置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槃头郡治,隋属顺政郡,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移治今甘肃省徽具东南属兴州,南宋开禧后属沔州(今勉县),到元代元十九年(公元1283年)被撤消,共建县达777年,距今约1500年的历史,长举县遗址占地300亩,周围植被茂密,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在唐宋时期这里是从甘肃省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处,现在站在长峰村看,嘉陵江两岸绝壁耸立,在蜀道险要地势让人惊叹!由于特殊地理位置,(长举县遗址)一带包括临近只有几百米的甘肃徽县仙人关自古就是嘉陵江上的险关要隘,历来都是军事防守重地,宋将吴玠,吴璘父子就在此坚守近六十年,使金兵无法入川。</p> <p class="ql-block"> 白水江古镇的红色底蕴与宝成铁路建设与坚守的宝成精神和512大地震的精神给白水江古镇更增添了色彩。未完待续下集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