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在渤海海滩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春节,我们兄妹四人与父母留影(前排右为父母的干女儿)。20年后,兄妹中两人划归苗族,定居外地的两人依然为汉族。母亲前面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同胞兄妹却不同民族</p><p class="ql-block"> 这是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妹4人是同胞,大哥和大妹是苗族,我和小妹是汉族,这是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1939年,家父响应政府号召毅然从军,从老家长沙奔赴湘西沅陵抗日,保卫临时西迁的湖南临时省会沅陵和湖南省政府。之后,父亲落地湘西成家,再也没有回到祖籍地长沙。</p><p class="ql-block"> 我和大哥出生在古丈县罗依溪镇,两个妹妹出生在沅陵县城,两地均为民族地区,四兄妹均在沅陵县城长大。我们的母亲为苗族,母亲年轻时,头包黑丝帕,身着斜式布纽扣衣。每天清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母亲梳妆包丝帕 。看着母亲一圈圈地把长丝帕包上头,很是一种享受。母亲还会时不时用流行于苗族地区的绕口令调侃自己:"苗婆包苗帕,苗帕包苗婆"。我们也学着母亲的样,一遍遍地念着这段苗家绕口令,没有一次不走样的,时常逗得我们兄妹大笑不已。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欢乐氛围中走过了快乐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16岁那年,我考起中专,离开沅陵,之后就在外地成家立业。1970年,家父在文革中死于非命,我把15岁的小妹迁入我们单位所在地,从此,兄妹四人一分为二,大哥和大妹留在了沅陵,我和小妹妹在外地定了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沅陵落实民族政策,凡母亲为少数民族的,子女一律划归少数民族,为此,大哥和大妹都改了汉族为苗族,他们的后人也就自然成了苗族。沅陵落实民族政策时,我与小妹妹都已离开沅陵多年,且不在改变民族之列。后来我也曾找到定居城市公安户籍部门,请求随母改变民族,却未果。公安部门的答复意见是,我们离开沅陵时还没有电脑,户籍资料均为手写,因年代久远,已无法找到证明我母亲是我母亲的依据,唯一的办法就是做DNA。可当时母亲已离世多年,可能也变成不可能,我不放弃又能怎的?</p><p class="ql-block"> 实话实说,我想改变民族也含有小小私心。因为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子女考学可加分。当时我孙女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可孙子即将参加高考。我只想通过改变民族,让孙子参加高考时加分得实惠。后来因为无法证明我母亲是我母亲,民族未改了。好在孙子一贯学习优秀,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某大学。一晃大学四年过去了,再有一个多月,孙子将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单位。虽然改变民族的愿望未能实现,但我不怨天忧人,一切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妹不能同一民族是天意。说来也是个好事,苗汉一家亲呀。几十年来,我们兄妹关系十分融洽,可谓民族团结的楷模,我骄傲。</p> <p class="ql-block"> 我与兄长出生在湘西古丈县罗依溪镇苗族聚居区,母亲为当地苗族</p> <p class="ql-block"> 这是沈丛文笔下美得让人心痛的地方一一沅陵县城。沅陵是个多民族县,少数民族以士家和苗为主。我们兄妹在这里长大,其中大哥和大妹妹一直定居在这里,这里也是父母安息的地方,也是我心中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妹妹小时着苗族服装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与孙女</p> <p class="ql-block"> 我与孙子</p> <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孙女</p> <p class="ql-block"> 即将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 在家安享晚年的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