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顺其自然

淡然守诚

<p class="ql-block">  没退休时,曾设想退休后的生活,一日三餐,简简单单,走走路,写写字,有机会了出去,到国内、国外转转,看看美景,探探奇观,见见世面。然而,理想虽然丰满,现实却狠骨感,真的退休了,一切的一切,却并非按着预想的轨迹出现。</p><p class="ql-block"> 退休前后几年,至亲至爱的人接连遭遇病魔的侵袭,轻的健康受损,身体机能退减,重的天隔一方,生离死别。期间对病情的担心焦虑,家与医院的往复奔忙,服侍照顾时的熬煎,陪伴左右,无力回天的心碎,都让人倍感身心疲惫。以至于我自己也两度染疾,“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虽与死神擦肩,但身体的状况却和以前无法相比。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无常”吧。</p><p class="ql-block"> 期间父亲在我这儿住时,一日三餐是一定的,饭菜的样样也是换着做,因为人老了全凭一碗饭。陪着走路,也由大步快走长距离,变成了短距离,缓步慢随,走走停停,歇歇坐坐。趁老人歇坐的时候,也可以伸伸胳膊,踢踢腿,做一些甩臂、下蹲动作,活动活动筋骨。妻子的同事见了开玩笑说我,“一个小老头陪着一个老老头”,言外之意,刚刚退休就已暮气沉沉,没了朝气。</p><p class="ql-block"> 古人言:“父母在,不远游”,加之疫情影响,连市内郊县都没有了游玩的念想,出省、出国就更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 父亲被哥嫂接回了老家,儿子与岳父先后离世,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逝者已矣,日子还要继续。不断调整心绪的同时,生活节奏也要跟着适应。</p><p class="ql-block"> 女儿高中,上学住校,日常生活变成我和妻子两个人,吃饭也由一日三餐逐渐改为一日两餐,吃食也变成以疏菜为主,米、面为辅,肉、蛋、奶搭配,简单,适量,合口味,有益健康。生活要有烟火气,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自做自吃就成为经常。饭主要是妻子在做,我有时会打打下手,擀个面,擀个饺子皮,切个葱,剥个蒜,刷刷锅、洗洗碗,用妻子的话说,就是“配合”,生活了几十年,这老了、退了,才有了“配合”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锻炼身体也有了时间安排,妻子加入了老年有氧健身操的队伍,我则恢复了绕河而行的健步走路。然而毕竟上了些年纪,身体机能逐步退化,骨质疏松,不是腰疼,就是腿疼。妻子运动中因脚面肌肉拉伤数月不能恢复,不得不暂时离开健身操队伍,而改在小区院内散步晒太阳。我的每日走路锻炼,也由早上一次七、八千步,变成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四千步。</p><p class="ql-block"> “可怜天下父母心”,女儿上学住校,每周回来一次,接来送去,招呼吃饭,洗澡,换洗衣服,督促完成作业,这已是我们周六周日的日常。老父亲虽由哥嫂经管,但也不能撒手不管,还得抽出时间回去看望,到时间给老人家理理发洗洗头,这些都是为人子的本份。老岳母孤身一人,习惯了独处,虽然生活能自理,平时的关心照顾也不能少。我和妻子隔三差五,送些蔬菜、水果、牛奶、鸡蛋,方便时带去做好的饭食,或帮着老人家做饨可口的菜饭,招呼老人洗澡,顺带搞搞卫生,陪着老人说说话。</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除了继续尽身为人子和为人父母的职责以外,就只剩下如何打发时间了。刷刷手机,看看头条新闻,“喜马拉雅”听听书,妻子学着弹弹电子琴,我则是写写毛笔字,学着吹吹电吹管、萨克斯,有时还在“美篇”上,发发小作品,也算退休后有点业余爱好。电视变得不可或缺,有喜欢的电视剧可追着观看,伴着剧情亦喜亦忧。</p><p class="ql-block"> 然而来一场自由自在的旅游,却越来越觉着只能是一个梦想,毕竟是上有老下有小,毕竟年龄也慢慢变得不绕人了。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即将退休的老同事两口子自驾游甘南,游九寨沟,深感其勇气可嘉,毅力超赞,令人羡慕。</p><p class="ql-block"> 退休两年多,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看世事,观人生,深深以为,生活可以改变,命运却无法掌控,正如歌中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造打拼”。生活可以打拼,而命运却是老天注定的。所以《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用平常的话说,为人处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