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是一名乡土文化爱好者,也是婺源徽州学文化研究会会员,根据研究会工作安排,要求写一篇关于乡村乡土文化,名人故事,历史建筑等方面的文章,充实今年即将发表的【婺源徽学研究】会刊内容,我平时工作很忙,胸中墨水不多,也很少动笔,写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婺源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文风鼎盛,民风淳朴,是国家级文化与生态保护区,森林覆盖率82.6%,是首批中国天然氧吧,婺源县全域获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外界称为中国旅游第一县。2023年10月习总书记江西之行来到婺源石门村考察,是37万婺源儿女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让我们倍感荣耀振奋和鼓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石门村离我老家很近,翻过一座山就能看见,我们村的溪水也是流到月亮湾,属支流源头水,我小时候还撑竹筏去过月亮湾。石门村隶属于婺源县秋口镇王村村委会,村庄有100多户,500余人,景婺黄高速从村旁路过,毗邻月亮湾河畔,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是月亮湾河域的一个自然村。石门村得天独厚,风景优美,属风水宝地,于是我决定调查石门村历史,翻阅了【婺源县志】【婺源地名志】【婺源地名故事】等多方参考资料,都没有找到有关石门详细的介绍,于是我深入实地走村入户,拜访村里老人长者,乡村贤人等,对村基老宅等遗址考古,探究石门村的前世今生,为村落文化保护贡献我们的徽学研究力量。</p> <p class="ql-block">月亮湾石门村俯视图</p> <p class="ql-block"> 一, 月亮湾河域形成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婺源古属徽州府,一府六县之一,是山区,属丘陵地带,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因山多地少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一直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最后的香格里拉”等美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婺源山多溪流也多,但是水流总体都比较狭窄,月亮湾地域比较宽广,河流在这里转弯,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远远望去有点像一个聚宝盆。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和波浪的运动速度相对减缓,夹带着泥沙岩石,容易沉积,经过数亿万年的环境变化和水流运动,在河流中间堆积形成如同月牙式的沙洲和平原,如同绿树如茵的公园,很美,后人称奇为月亮湾。除了洪水期被淹没,一般沙洲都露出水面,土地肥沃,植被很好。相邻的村庄金盘,河村,石门,外俞,王村应该都是乐安河流运动冲刷形成的沙地村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据【婺源网】2004年记载:2004年11月景婺黄高速公路施工,在月亮湾附近河村河边的台地上发现距今3500多年的商代古人类生活遗址。月亮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生生不息美好家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相传在明清时期,月亮湾河域旁金盘村是县域内有名的码头,因为这里河面宽广,水运业务发达,有“十里金盘街,骑马挂招牌”的传说,据传当时有商人用纯黄金做成金盘子来收付款做买卖,金盘村由此而得名,可想当时月亮湾多么繁荣。后来可能因战争村庄被毁,只留下村名。 </p> <p class="ql-block"> 二, 石门村的地名来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据1985年调查编写的【婺源县地名志】记载:在下街南偏西6公里的河西岸田畈中,据【俞氏支谱】,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俞氏从当地沙城俞徙此,以村前两石对峙似门而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据考证,是指在村口处,来龙山下,有两块天然形成的大石头如同大门一样,只能让人狭窄的通行,是进村和往返安徽屯溪必经的交通要道,因此人们就称此地为石门村,解放后因修建婺休公路,道路拓宽,石头被毁,村名一直延用下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石门村天然石门假想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门村饶河源湿地公园新建的石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村基的由来:据村中退休教师俞旺金介绍,石门村基原属于王村的地盘范围,石门俞氏始祖最早是迁居在邻村梅田俞(村庄已废),位于梅田李和梅田周之间的一个村,在山坞之中,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有40-50人,因村中出了一个秀才,叫俞尹迪,是县城有名的讼师,一个小乡村能够出一个秀才是很了不起的,据说王村有一大户人家遇到了一些麻烦,什么麻烦不知,是一个参军,相当于现在一个军事参谋之类的官职,请得俞讼师后帮忙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为了感谢俞讼师,于是答应把石门洲地送给俞家种,沙洲地土地肥沃,俞家是求之不得,于是举家搬迁到石门定居,至今村中还有王村王氏的一世祖墓痕迹。 </p> <p class="ql-block"> 三, 优质的生态自然环境,引得国宝—黄喉噪眉栖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石门村位于来龙山脚下,月亮湾旁,被月亮湾紧紧拥抱入怀,右侧是美丽的王村(婺源方言称阳村),因此而造就了日月双拥,阴阳和谐的山水胜景,历史记载此地为风水宝地,为“日月光天德,山水拥地灵”,月亮湾里金闪闪,来龙山下人丁旺。石门是附近唯一拥有独立内河的村庄,依山畔水,良田肥沃,古树参天,环境优美是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p> <p class="ql-block">月亮湾的内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石门村优质的生态地貌,加上近年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自1919年法国传教士首次在婺源被发现的黄喉噪眉,后一直销声匿迹,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科学界再无记载,直到2000年后科研人员再次在婺源发现鸟中国宝——黄喉噪眉,全世界仅发现200多只,属世界濒危物种,黄喉噪眉偏爱婺源,黄喉噪眉对生态环境十分苛刻,因为婺源有大量的原生天然常绿阔叶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婺源许多地方几乎保持原始生态,而石门村郁郁葱葱的水口林和湿地公园已经成为黄喉噪眉栖息的生态乐园。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四, 2023年10月11日下午总书记来到婺源县石门自然村考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里是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中心区,也是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自然保护小区,植被多样,保护良好,总书记详细了解情况,得知当地发展特色旅游,茶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总书记十分高兴,他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离开村子前,村民们热情的欢送总书记,总书记亲切地说,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近年来,石门村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家家新居,户户整洁,乡村美丽,宜居宜游,生态环境保护很好,未来一定在月亮湾旅游大开发的带动下,发展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形势喜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把婺源生态环境保护好,乡村振兴好,旅游发展好,经济建设好,把婺源打造成为世界旅游的明星地,知名度更大,更加闪闪发光,不辜负两任总书记对我们的关心和期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按文字记载石门村建村已近千年,现仅有徽派古民居3栋,约百年左右,其它古建筑遗迹不存。据村里老人介绍,村中原有俞氏宗祠—重义堂,建于清代(时间待考),内有3个天井,规模不小,位于村中间村史馆的位置,文革后被毁,待以后有时间去查阅历史资料考证。</p> <p class="ql-block">村中300多年古樟树</p> <p class="ql-block">村中徽派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护鸟大使俞旺金老师</p> <p class="ql-block"> 本人水平有限,以上解读如有误或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在此,也感谢石门村护鸟大使俞旺金老师的讲解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编写人: 郑华松</p><p class="ql-block"> 2024.06.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