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4日,气温达40℃,早饭后骑车顺凯旋路一直正东到应天门参观游玩,度过一个酷热难熬的上午。</p><p class="ql-block"> 踏进应天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四个字“恢宏、厚重”,五凤楼式的城门结构,紫微观的雄伟高大,那威严的气势用“恢宏”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再看它的内部,那厚厚的城门遗址,那一门三通道的遗址结构,那铭刻着字的青砖,夯实的城垛,都彰显着中华几千年文明灿烂的历史,诉说着隋唐时期我泱泱大国辉煌的故事,它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的原址上一是保护原址,二是再现它的雄姿而修建的复制品。原来的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改唐为周。亦是接见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万国来朝之所,如今在遗址上建立的“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纪念碑亭一个,就是来铭记万国来朝那辉煌的历史,也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经过考古挖掘证实,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下有“应天门”;建有崇楼五座,恰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应天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其建制对北宋汴梁宣德门、元大都崇天门、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名称还被日本京都应天门取用,被誉为“隋唐第一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投资约2.1亿,由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先生主持设计。2019年9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底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了洛阳文化古城的一道靓丽的招牌。</p><p class="ql-block"> 二楼的都城博物馆展示了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城门建制,穿行其中,仿佛在穿越时空在周游世界,与古代名人和世界名人对话。艺术文化馆把洛阳的特色牡丹画展现的淋淋尽致,穿行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天堂,亲耳耹听艺术大师的教诲,亲眼观看艺术大师挥毫泼墨的情景,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站在二楼平台,环顾四周,天堂,明堂,周公庙那富含历史文化的建筑群与车流滚滚的现代化马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交相呼应,彰显了中华文明灿烂的历程,进一步证实了“欲知古今兴衰事,请看洛阳城”这一千古名言的含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