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我岀差去纽约,顺便和几位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相聚,同时也领略了这个世界超大都市的风情。</p><p class="ql-block">短短几天,让我有了一次十分珍贵的人生经历,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当地时间10月21日下午7点10分,飞机抵达位于新泽西的纽瓦克机场,十分疲惫的我走出机场的大门,虽然头还有点晕乎乎的,但身处异域的新鲜感还是让我略感兴奋。钟健民开了一辆凌志来接我。他身着一件白色的夹克衫,脸上洋溢着遇到老同学的喜悦。上车以后,又接到罗鹤鸣的电话问候,一声"阿荣",让时光倒转。然后又和张文华通了电话,他十分兴奋,要我去他在肯塔基州的家,来回飞机票的费用由他来负担。老同学们的热情让我感到舒心,疲惫感逐渐在消失。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美好啊!可惜如今的人们并不怎么重视。</p> <p class="ql-block">钟健民请我在一家名为"大四川"的餐馆吃饭,饭店里灯光显得幽暗(后来知道,纽约的饭店都喜欢这样,灯光幽幽的,有的还点蜡烛)。</p><p class="ql-block">饭后,来到时代广场(估计钟知道我这次行程十分紧张,以后没有机会来了),这是纽约最热闹的地方,高楼林立,霓虹灯闪烁,巨大的LED屏幕不停地调换着画面。与上海的南京路西藏路口相比,似乎更绚丽。</p> <p class="ql-block">他热心地给我介绍那些建筑物的来历,不过信息量太大,好多都记不住。俩人合影留念(回国后,他发我一封电子邮件,说他十分感慨,这次在纽约相遇,竟然是我与他相识30年来俩人单独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随后,他送我到旅馆,并拿出一袋点心和30张1元的美钞给我,说点心是怕我晚上肚子饿,而小额美钞则可用于付小费,想得真是太周到了,我确实只有大额的美钞。</p><p class="ql-block">旅馆位于曼哈顿28街124号,150美元一天(含早)。房间很小,但是地段还不错,也很安静。离开纽约市保护地标性历史街区——Gramercy Park 仅数步之遥。这是纽约市立大学(CUNY)的袁家淦教授帮我订的。袁教授是袁世凯的孙女,是纽约市立大学李曼学院(Lehman College,CUNY)图书馆教授。</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住了几个晚上,离开纽约的前一天晚上,因为实在吃不下那旅馆的西式早餐,就住到钟健民的家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去参观纽约市立大学下属的巴鲁克学院(Baruch College,CUNY)图书馆和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CUNY)图书馆。两个图书馆都很重视,馆长和几位资深馆员全程陪同,参观皇后学院图书馆时,一位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也陪同参观。(皇后学院设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院)</p><p class="ql-block">晚上,李曼学院图书馆馆长Kenneth在唐人街的麒麟金阁酒店宴请我。</p><p class="ql-block">这次我来纽约,主要是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签署双方互派馆员交流的协议。这事情是李曼学院图书馆Kenneth馆长和袁家淦教授牵头的。</p><p class="ql-block">纽约市立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即CUNY)是美国最为庞大的高校系统之一,成立于1847年,现有11所四年制高校,可授予学士、硕士、博士;7、8所专科二年制的社区学院;还有研究生中心、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学院、新闻学院、荣誉学院等,学生数十万。有21位校友获诺贝尔奖,校友中还有大量社会著名人物。</p><p class="ql-block">Kenneth与我用英语交谈,为了让我能听得懂,他刻意讲得很慢。我们交流了有关图书馆现代化问题,聊到李曼图书馆有向读者出借笔记本电脑的业务,还聊到是否有必要向读者出借kindle?等等。交谈得还是蛮愉快的。</p><p class="ql-block">饭后散席,已经9点,想不到的是,下楼就见罗鹤鸣已等在楼下,近30年不见,他显得十分精神,年轻和挺拔(在读书时我们都叫他"大块头"),让我大为惊讶和高兴。不一会儿,钟建民开着车来了,我们一起从曼哈顿的下城回到我在中城的旅馆房间。三十年前的往事一起涌上嘴边,感慨而又愉快,聊了一会,他们看到我很疲惫的样子,就告别了。</p> <p class="ql-block">巴鲁克学院图书馆咨询台。</p> <p class="ql-block">皇后学院图书馆出纳台。</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上午参观李曼学院图书馆。李曼学院校园很是漂亮。树叶色彩斑斓,不过学生似乎不多。</p> <p class="ql-block">校园里的这幢建筑是联合国总部旧址(1946年3月到8月,新成立的联合国曾暂借李曼学院的体育馆大楼,举行了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第一次会议)。</p> <p class="ql-block">和李曼学院图书馆馆员们合影留念。我的到访,学院图书馆还专门进行了报道。</p> <p class="ql-block">下午作为荣誉嘉宾到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参加一个关于图书馆发展的研讨会,有70多个馆员参加,与中国一样,大多是女性。</p><p class="ql-block">主持人介绍了我,说我是一位数字化专家,与会者都礼貌地给予掌声表示欢迎。</p><p class="ql-block">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图书馆馆员的年龄结构问题。形式比较活跃,一个人主持,三个人轮流上台发言。</p> <p class="ql-block">会后,我用英语向CUNY的馆员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情况,回答了10多位馆员提出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接着,就进行了双方合作的协议签署仪式,这也是我这次来纽约的主要目的,纽约市立大学(CUNY)的代表是该校的总馆长Curtis。协议的内容稍有变动,增加了医疗保险的内容,我表示理解并同意后,就开始了签署协议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签字结束后,Curtis要我与他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李曼学院的Kenneth馆长也要求一起合影。大家都感到很高兴。</p><p class="ql-block">我也确实十分高兴,从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启了每年派遣一位馆员前往美国高校图书馆进行短期交流(6周)的项目。</p> <p class="ql-block">我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向CUNY送了"马到成功"玉雕。向他们解释了这成语的含义,又增加了欢乐的气氛。</p><p class="ql-block">晚上,Curtis宴请,CUNY图书馆外事委员会的全体成员都参加。餐馆很高级,服务生都是漂亮的女孩,店堂里点着蜡烛,十分幽静。食物很单调,就是一块硕大的牛排。牛排味道不错,一块吃下去,确实也吃饱了。</p><p class="ql-block">由此让我知道了美国餐馆的菜式。这次来纽约公干,CUNY图书馆以及馆员个人请我吃了中国餐、美国餐、印度餐、法国餐,我才知道,上海的西餐馆都是法国餐。</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上午由袁教授陪同去了一个以科技图书为主的公共图书馆,下午来到闻名已久的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p><p class="ql-block">纽约公共图书馆竣工于1911年,是一幢宫殿式的建筑,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门前的石狮雕像。</p> <p class="ql-block">走廊的光线十分柔和。</p> <p class="ql-block">该馆属于研究性图书馆,图书不外借,只能在馆内阅览。图书全部闭架,读者需要凭索书号取书。由此可见,该图书馆极其重视图书的保存。</p> <p class="ql-block">读者在排队凭索书号取书。</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展示的一本古腾堡活字印刷的《圣经》,这种版本已经很稀有了。</p> <p class="ql-block">从纽约公共图书馆出来,和罗鹤鸣在大门外碰头,然后他带我去参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对博物馆中的埃及展厅很感兴趣。后来在2010年就去了埃及游玩。</p> <p class="ql-block">这是意大利家具展品,集奢华和精致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自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孝文皇帝礼佛图"。是从原来的石窟的洞壁上凿下来,再几经转折弄到这里来的,</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来自中国的佛像。大概是北齐时代的。</p><p class="ql-block">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展品极为丰富。几个小时根本来不及看。</p><p class="ql-block">钟健民已经约好几位在纽约生活的同学晚上在他家里聚餐。</p><p class="ql-block">已经过了6点,催促的电话已经来过,我们才不得不离开。</p><p class="ql-block">不过虽然时间短,收获还是蛮大的,享受了一次艺术盛宴。</p> <p class="ql-block">鹤鸣驱车带我去新泽西的钟府。</p><p class="ql-block">这时已经晚上6点半了,天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车窗外夜色渐浓,只有路灯闪闪(那天是周六,商店一般都关门了)。</p><p class="ql-block">车向前驶去,两人谈兴很浓,班级里的,寝室里的往事,郭宝林、孙继林、曹鸿清、廖先生……,那些陈年的老话都又被鲜活了,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青春飞扬的时代(虽然已经不年轻,但还算年轻),鹤鸣开了车载音响,轻轻的、委婉的,而又深沉的乐声回荡耳旁。</p><p class="ql-block">令人愉悦的旧事重提,多年不见的老友相逢,音乐的感染,雨声刷刷的气氛,异域环境带来的新鲜感让我突然从内心涌出一股极其舒畅的感应。怪不得古人有说,"他乡遇遇故知"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可能这样的情景此生再也不会出现。</p> <p class="ql-block">来到钟府,孙大文和来伟良以及他们的夫人都已经到了。</p><p class="ql-block">钟坚持要把我安排在餐桌靠墙的一头,是西方人认为最尊贵的座位。</p><p class="ql-block">钟健民夫妇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和红酒。</p> <p class="ql-block">边吃边谈,谈论人生以及对世界的看法。</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有趣的聚会。久别重逢,气氛欢快。大家兴致都很高,虽然有些观点不完全一致,但并不影响老同学之间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饭后,聊兴不减,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罗鹤鸣带我去游览纽约。</p><p class="ql-block">先来到布鲁克林大桥,该桥是纽约的地标性建筑,是一座十分宏伟的著名桥梁。建成于1883年。跨越东河,是连接曼哈顿岛和布鲁克林区的钢制悬索桥,在当时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悬索桥,桥的两头的两座新哥特式桥塔是其最出名的特征。可见美国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步伐远远早于我国。</p> <p class="ql-block">在布鲁克林大桥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纽约市政厅花园的喷水池。历史久远,四周照明的铜质灯至今仍然燃烧着煤气。</p> <p class="ql-block">身边流淌的是哈德逊河。</p> <p class="ql-block">曼哈顿下城的"弗里广场"。背面远处的罗马古典风格的建筑是"纽约州最高法院"。身后近处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则是"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p> <p class="ql-block">近景是燃烧煤气的铜质灯。背景是"纽约市民中心",也是纽约市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远眺自由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在曼哈顿南段建于200多年前的炮台公园里的一座纪念碑上的青铜雕像。形象与美国国鸟——白头鹰很相似。正式名称是"东岸纪念碑",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鹰的头朝向自由女神像,脚上还抓着一顶桂冠。花岗岩石碑上镌刻着四千六百多位英雄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纽约市政厅的建筑的顶部雕像,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冬园(Winter Garden)是一片不大的室内广场。站在图中那个橙色圆心上拍手,可以清晰地听到三声回音,犹如回音壁,但四周并无"壁"围着。</p> <p class="ql-block">从"冬园"可以俯视在911遗址上重建的工地。很难想象,当年那场滔天的劫难在这里发生。</p> <p class="ql-block">中午,鹤鸣把我送到百老汇附近,吃了简餐后我就和"大块头"分手了。近30年没见,这次则整整相处了10多个小时。他费心费力费钱费时间,总想让我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多了解下纽约,真是难为他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鹤鸣拍摄的我进入百老汇剧场的背影。</p><p class="ql-block">到百老汇看一场表演是袁家淦教授联系纽约华人图书馆协会帮我安排的。</p><p class="ql-block">我这次来纽约,她是很用心的。看完表演,还请我吃法国餐,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教师作陪。</p><p class="ql-block">饭后,钟来接我,他以为我还未吃饭,说是已经约了来伟良夫妇一起用餐。真是不好意思(这次来纽约,他已经请我吃了3顿饭了)。来伟良夫妇也真给面子,应约而来。我知道他们也很忙的。晚上,就住到钟府。</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我终于在纽约吃到中国早餐:豆浆和肉粽。</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健民送我去机场。飞机11点半起飞,北京时间下午2点到达上海。我的纽约之行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老同学们浓浓的的友情,CUNY同行们满满的热情,纽约大都市别样的风情使这次纽约之行精彩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