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古都开封,慢品人间烟火

杨世君

<p class="ql-block">河南开封市,有八朝古都之称,至今已经有近三千年左右的建城历史。北宋年间,开封市已经达到150万人口,号称当时的世界最大都市。因为背邻黄河,历史上的多次黄河决口,开封都难免灾难。据考证,开封市地下有四五层城市叠压,<span style="font-size:18px;">故称“城摞城”。城市的各式古代建筑,无不反映出她的强大生命力,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明池广场一角的箭楼(角楼),参考历史记载和样式建成,现在是市民广场,每天早晚,成为市民广场舞和健身运动场所,更增添了古城文化生活气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座仿宋古楼,建成以后曾长期作为“金明社区”几大楼盘的售楼部。附近居民曾调侃:“中国第一售楼部”,有点豪华和奢侈。</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豪奢售楼部”,如今已经开设为“开封市党员政治生活馆”,不定期面向单位开展党员教育实践活动,或举办廉政建设党员教育展览。在这里,更有仪式感和庄严性。</p> <p class="ql-block">我敢说,如此奢华的“党员政治生活馆”,在全国绝无仅有,仿古建筑改为党员干部活动中心,有点违和感,权当作“古建筑,新用途”,谁说党员教育活动必须要在办公楼里?</p> <p class="ql-block">开封市金明广场一侧的“开元商城”,环绕金明池广场约四分之一,商城前又是一个大型广场,商家为了经营需要,把广场前开设为球场和健身运动场所,一改过去商场仅仅只是商品卖场的刻板,<span style="font-size:18px;">显得亲民为民,更近市民生活,更接地气。</span></p> <p class="ql-block">开封市的“小宋城”,号称“开封人的会客厅”,集旅游食宿文化娱乐于一体,集中了开封市的各种著名小吃和餐饮“中华老字号”,占地广阔,生意兴隆,吃上三五天,保证不重样。</p> <p class="ql-block">开封人的早餐,不单单有油条、包子、胡辣汤,更有羊汤烩面“羊双肠”(以羊大小肠和羊腰羊鞭羊睾丸搭配的羊杂汤),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小吃名膳,应有尽有,无比丰富。</p> <p class="ql-block">最有名的,当属开封“第一楼”和“黄家老店”的灌汤小笼包子,更多的是当地人喜欢的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开封市的早点地摊,通常是包子油条胡辣汤,一些名吃摊位,早餐也是要排队的。老开封人,“吃的就是这个味”,成年累月那几样,始终如一,矢志不移。每种名吃,都有相对固定的老吃客和忠诚粉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葱花油饼荆芥托(荆芥面糊煎薄饼,又叫荆芥面托),还是开封市民的最爱。荆芥,一种辛辣清凉的梗叶菜,与薄荷近似的芳香食用菜,在以河南为中心的邻近几省市十分流行。开封人以“吃过大盘荆芥”来形容一个人有见识有阅历。</p> <p class="ql-block">开封市东部半个城市,生活着数十多万回族(穆斯林),还有数百名犹太人,因战乱或商贸而留居开封,他们仍然保留着各自民族的生活习惯,他们的生活方式对开封市民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开封市的许多知名饭店和特色小吃,都是穆斯林的原创。回民清真菜系成为开封餐饮的半壁江山。足以说明开封人的包容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开封的夜市,己经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以前集中在古楼广场、西司市场,每到傍晚,周围的几百家小吃商家,推着几乎是统一的餐食小车,涌向市场,从天黑一直营业到凌晨,夏季生意尤其红火,周边的市县城镇,开着车来开封吃了夜市再返回。如今,夜市遍布全城各个主要街道十字路口,开封人晚饭不在家里吃,去夜市连吃带逛享受古城夜生活。</p> <p class="ql-block">开封人有着买书读书藏书的优良传统,至今仍然保留着建于半个世纪前的“书店街”和规格高尚的图书城。开封的几大古玩市场和二手市场上,旧书交易一直火热,一些古旧书籍价廉物美,在二手书摊上互通有无,满足读书人的心愿,这在其他城市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开封市“古玩大世界”一角。老开封人仍然叫“鬼市”,现在以此为中心,向外拓展几条街区,周末两天的早市场,车水马龙,交易火热。类似的古玩市场,在开封市有多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显示出开封市历史文化名城原本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以两段视频结束这篇美篇,与你分享开封古都烟火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图创编:杨世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