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铁军精神 奋进伟大征程

玫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记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红色老区苏中研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6月3日</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3日我肩负市研究会领导赋予的联络员的任务,怀着对红色苏中的想念!与50余名来自杭州各区的研学者乘坐清晨的大巴直奔江苏南通的海安市,4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新四军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发生了皖南事变,一个月后,我党宣布重组新四军,军部设在盐城,陈毅为代理军长。当时国民党不予承认,重组后的新四军面临严峻考验,为了部队生存我们采用了“主力下放”的办法,主力地方化。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粟裕、叶飞先后任司令员,刘炎、粟裕(兼)、叶飞(兼)先后任政委。苏中军区先后下辖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分区和联抗司令部,苏中各地相继建立10余个县独立团或警卫团,分属各军分区。苏中敌后根据地得以建立、发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苏中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41年到1946年6年时间,位于江苏省中部三市,大部位于 扬州、泰州、南通北部,少部位于盐城、淮安南部,东临黄海,南至长江,是最深入敌腹心地区的抗日根据地,也是较大规模的沿海根据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第1师在如皋成立,宣告苏中军区胜利完成了抗日战争的历史使命。粟裕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b> 我父亲周维生当时任一师一旅一团团长</b></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由李默庵指挥集中12万军队,企图消灭苏中的新四军,党中央根据粟裕要求同意在苏中与国民党进行一次决战,就此拉开了苏中战役的序幕,正是我们今天奔赴的“苏中战役纪念馆”也称为“七战七捷纪念馆”。华中野战军从1946年7月开始,用了2个月的时间,以19个团3万多兵力,歼敌5万多人,著名的“七战七捷战役”成为不朽的经典。开起了我军较大规模军团作战的先河,成为范例。使得国民党的将领李默庵从此退出战场指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支巨大的刺刀、誉为“天下第一刺刀”!象征苏中战役是刺向国民党统治政权的第一刺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我市新研会书画院周濂老师大作一幅国画“七骏图”赠送苏中战役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头顶烈日炎炎,来到苏中战役遗址丁林(丁堰、林梓)战斗,纪念碑前缅怀先烈,并聆听一位老同志倾诉当年战斗的惨烈情景!血流成河的丁林战斗、烈士的英魂守护着丁堰、林梓人民如今的和平、幸福!</p> <p class="ql-block"> 1930年党中央、中央红军离开井冈山,进入瑞金,同年派出何昆、张爱萍等同志到如皋,建立了红十四军,在这个区域开展了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响应!也受到反动势力的镇压。</p> <p class="ql-block">  数月后在一次战斗中军长何昆牺牲,张爱萍等同志撤回苏区瑞金。革命虽然失败,但革命火种深埋进百姓的心里。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就是我们下午去参观的地方,这个纪念馆记载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新四军、在如皋留下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b>在展览馆如皋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殷春泉向我们讲述建设纪念馆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我苏中军区三分区的驻地在如皋。陈玉生(外公)苏中军区三分区司令员。杨桂芳(外婆)从事三分区后勤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周维生(父亲)当年苏中军区三分区如西独立团团长</b></p> <p class="ql-block"><b>  陈觉民(母亲右)和陈导民(姨妈左)1940年底黄桥东进支队加入新四军。新四军盐城第五分校学习。</b></p> <p class="ql-block"><b>  陈觉民(母亲)当年苏中军区卫生队卫生员</b></p> <p class="ql-block"><b>  李友白(姨夫)当年苏中军区从事民运工作。陈导民(姨妈)当年苏中军区后勤工作。</b></p> <p class="ql-block">  馆内设有我外公、外婆、我父母、我姨妈姨夫的展柜。如皋见证了我父、母亲、我姨父、姨妈在如皋相爱成婚。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战斗、成长…!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我是从祖辈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  <b>我们聚集在巨大的红星下,延着红星闪烁指引的方向,奋进伟大征程!</b></p> <p class="ql-block"><b>  我市会赠送如皋新研会三幅重量级的、为这次活动特别书写的书法作品:顾玉龙会长的《苏中长城》(上左)、刘乃珠副会长的《红色血脉 苏中长城》(上右)、雷荣清书画院院长的《红色血脉 源远流长》(下右)。如皋市新研会会长浦文海与我市会陈天开秘书长互赠书籍、资料(下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