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林70——军训

杜丽勤

<p class="ql-block">“班兴则我兴,班荣则我荣”是我们的班训。我们班是林校1951年建校以来第70个林业专业班,所以被称为“林70班”。1990年8月底,在学校的三角广场上举行了开学仪式,那年我15岁,听到学生科副科长葛老师训话“你们上了林校,就是林业的人了,俗话就是说嫁给林业了,注定为林业奉献一生”,霎时打了个激灵,心砰砰乱跳,手也忍不住颤抖起来…</p><p class="ql-block">入学第一项就是军训。1990年9月3日至1990年9月12日,军训十天,刻在骨子里的感受,值得一辈子的回味。同时也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因缘,用当事人的话就是“双方都找到了幸福”。</p><p class="ql-block">负责我班的是两个 “兵哥哥”——大李教练和小李教练。大李是主训,小李是副主训。训练的内容就是常规的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向左转、向右转、蹲下、坐下,整理内务等,都还有分解动作。比如坐下这个动作,分为提凳子、准备放凳子、放、坐4个分解动作。教练被我们这群当时的“学霸”气得生无可恋 ——脑子僵硬机械,领会动作要领特别慢。左转右转老搞错,有时转了个脸对脸,不敢对视,不许笑,不许低头,还不许擅自纠正,给大家都憋坏了;齐步走要胳膊和腿协调,玉玉军训结束还没学会抬左腿,伸右胳膊,越纠正越“一顺”——抬左腿时伸左胳膊,抬右腿时伸右胳膊,动作相当滑稽可笑;除了眨眼,任何外部动作都要报告,教练同意后方可做,否则就是一脚踢。老天照顾,军训期间,烈日陪伴、大风眷顾、暴雨滋润,军训效果显著,基本达到预期目的。</p><p class="ql-block">军训第三日上午,太阳直直地晒着,大家保持立正姿势已逾20分钟,汗水从头发上流到了眼里,从眼里流到嘴里,有点咸咸的,正在考虑用不用报告动动嘴唇,突然身后的男生朝我砸过来,下意识想扶一下,又有点顾虑和害羞,身子一闪,他就直挺挺地躺到了地下,教练和几个高个子男生赶忙将他抬到教研楼前的白杨树荫下,“中暑了”“送医院”“掐人中”“醒了”……后来知道这是强子,我的同桌。</p><p class="ql-block">军训第四日晚上,刚洗洗睡下,一阵急烈的哨声把我们惊醒,原来是练习紧急集合。我的室友大艳刚把鞋洗了,还是湿的,都是农村孩子,只有一双鞋,这可咋办呢?我还有一双拖鞋,就借给她先穿着。到了三角广场,教练挨个检查仪容仪表,发现大艳穿的是拖鞋,给予严厉批评,把拖鞋留下,赤脚走回了寝室。我没心疼她的脚,却挂念着拖鞋还能不能要回来。</p><p class="ql-block">整理内务也是很令人头疼的。牙刷要放在同一方向,床单又平又整,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有天晚上,为了怕早上来不及,我晚上就把被子叠好了,恭恭敬敬放在床中间,自己睡在床边上。睡到半夜,一个翻身,从二层床上掉了下来,还好我是运动员出身,迷糊中还知道脚先着地,没受啥伤,只听到一群惊呼,后来成为她们常常谈起的笑资。</p><p class="ql-block">军训后几天,每日都写心得体会。班主任和教练都强调必须写真情实感,不许写套话和假话。那一天,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展示在宣传栏里。我拜读后震惊了:“军训磨炼了我的意志”“学会吃苦,方得始终”“班兴则我兴,班荣则我荣”......我写的是军训使我疲惫,我想家了......</p><p class="ql-block">第十一天,所有参加军训的5个班进行了会操。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震耳欲聋,经过主席台时,我们正步走,转头注礼,就像出征的士兵,雄赳赳、气昂昂,整个过程完美无瑕,无人出错。不出意外,我们班得了第一。我们班主任蒋老师是学生科长,有体育、书法、舞蹈、唱歌等特长的学生占多数,我们大李教练是军训教官队长。班主任是最好的班主任,教练是最好的教练,学生也是最好的学生,不得第一才是出了意外。从此以后,无论哪项比赛,我们70班就像国乒一样,得不了第一就是失败。</p><p class="ql-block">跟着城市里来的学生,学着拿了笔记本,挤扛着让教练给签了名字。女同学们哭的一塌糊涂,有泪流满面的,有哭出声的,有前俯后仰被同学搀扶的,也有勇敢地拥抱教练的,也有执教练之手、愿与之偕老、最后终成眷属的......想到这一别也许此生再也不能相见,多日的委屈和自卑化作了温柔的、深厚的情谊,我的眼泪也汹涌了。</p><p class="ql-block">大喇叭回放着离别的曲子,送走了教练,也结束了军训。每想起这段历程,鼻子会酸,泪会不自觉的流,不明白是感动还是怀念,不舍的是那时的人,那时的情,还是那时动了情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