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先生叶嘉莹:孩童时期有着强大的记忆力,多背诵经典将受益终生!

国学育儿

<p class="ql-block"><b>01 小时候背诵经典将受益终生</b></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家里来了不少亲戚朋友,大人就让我给客人背诗。背的是什么诗我都不记得了,但大人们还记得,说是背了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大家都高兴地听着,后来背到“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的时候,大家就笑了,说:“你才几岁,就知道坐愁红颜老了?”我那时当然不知道。小孩子是不了解诗意的,但根本没有关系,就像唱歌一样。 </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到北京,老舍的儿子舒乙办了一个学习古典文化的学校,用了叶圣陶的名字,叫圣陶学校。他们带我参观了这个学校。这个学校里的学生都住校,除了常规的课程,还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千字文》《百家姓》等一些中国古代经典。他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而且要求背得非常熟。我就问孩子们背诵的这些书什么意思,孩子说老师没讲。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也是一样的,不管懂不懂,背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符合小孩子这个阶段成长的生理规律的,因为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差,而记忆力是很强的。利用小孩子记忆力强的优势,多背诵一些经典,等他理解力发达了自然会懂得,将使他受益终生。</b></p><p class="ql-block">我早年背诵《论语》并不理解,但在我以后的人生路程中,遭逢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时候,会忽然理解了《论语》中的某些话,越发体悟小时候背书真是很有道理的。直到今日,《论语》也仍是我背诵得最熟的一本经书,这使我终生受益。</p> <p class="ql-block"><b>02 古典诗词不会灭亡</b></p><p class="ql-block">我所知有限,但有一份感情,愿把自己体会的诗词里的东西让年轻人知道。中国的诗词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都是精华。</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诗词中,确实存在有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我们一定要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断加入,来一同沐泳和享受这条活泼的生命之流,才能使这条生命之流永不枯竭。人生各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我追求的是享受安逸的生活,我要把我对于诗歌中之生命的体会,告诉下一代的年轻人。</p><p class="ql-block">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b></p> <p class="ql-block">03 吟诵呼唤起感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吟诵,是中国旧诗传统中的一个特色。当你用吟诵的调子来反复读诗的时候,你就会“涵泳其间”,像鱼游在水里一样,被它的那种情调气氛整个儿地包围起来,从而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p><p class="ql-block">为什么现在大家对于诗都隔膜了,都不理解了,与我们这个吟诵的传统断绝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所失去的,是真正呼唤起来你内心的情欲的感动,呼唤起来你的感动的那种力量,是声音把你的感动呼唤起来了,你没有了声音,你就缺少了那一份感动的生命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