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轼在儋州。</p><p class="ql-block"> 海南儋州游记。</p><p class="ql-block"> 文|驰骋, </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节在海南度过。听闻宋朝大文豪苏轼,被贬最后一站是海南儋州,且离我住地仅百里之遥,于是对儋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寻古人之遗迹,发今人感慨以纪之。</p><p class="ql-block"> 2月25日,恰逢星期天,又是正月十六,晨,我们一行几人乘坐小面包车,向儋州进发。一路上两侧的绿色植被映入眼帘。近看绿树成荫,蝶飞蜂舞,百花盛开。远眺五指山脉连绵不断,群山倒影水面一闪而过。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儋州东郊的中合镇——东坡书院游览区。 </p><p class="ql-block"> 东坡书院。是东坡先生在儋州生活、讲学的所在地,始建于宋,历经几代翻建,如今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进入景区大门,沿水上曲曲弯弯的石桥穿过,就到了载酒亭,亭子的两侧是荷花池。过了亭子,就到了载酒堂。东坡先生用《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命其屋为“载酒堂”。它的前身是好友黎子云为其筹建的。黎子云是当地的富户。慕先生名而追随左右。当时只不过是一所简陋的房子。经千年的演化成今天的模样。过了载酒堂,就是大殿。店内放着一组苏轼讲学授课的塑像。苏轼在持卷讲课,好友黎子云在认真聆听,儿子苏过则恭敬地站在一旁。殿上的木匾题名为“鸿雪因缘”,源自苏东坡的诗“人生到处知何拟,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意记东坡先生在海南的功绩。书院的两侧分别有东西两园。西园是一处花园,种满了各种花草。花丛中矗立着一尊苏东坡的铜像,头戴斗笠,身穿长袍,右手持一书卷,左手提着长袍,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紧挨就是陈列馆。东园有一口井叫钦帅井。钦帅是东坡一生最高的官职。关于这口井,当地有一传闻。有一老妇人,生活极贫,有一天到苏轼像前焚烧而拜,求福于他。当夜,就梦到了苏轼,说院里的井,是我煮酒的水,你可以拿去卖。老人醒后,果然,井水酒味甚浓。于是,老人天天打水去卖,生活有了很大的起色,众人皆羡老妇人,但老妇却不知足,说井里虽然有酒,但并没有喂猪的糟。第二天,老妇人去井里取水一尝,清淡无味,再也没有了酒香。此时,天上飘下一老翁,给老妇人留诗一首,“天高不为高,人心还更高,井水当酒卖,还怨猪无糟”也不知传闻是真是假。此井己成景点之最,文人墨客,过往游人,无不到此,亲自打上一桶水,我也不例外,打上一桶,尝之和它水无异。传闻真假,不辩而明。</p><p class="ql-block"> 苏轼一生耿直,为官40多载,却一贬再贬,愈老愈坚。晚年被贬海南,原以为老死海南。不料遇上了他爱戴的海南人民,无怪乎他临终前言。“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把儋州三年当做功业,确实如此。</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海南,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当地民众愚昧无知,封建迷信,患病从不找医生,唯一的治疗是杀牛祭神,每年水牛、耕牛生下牛犊都用来祭神。有病用药的人,巫师会说神会怒的,病也治不好。结果牛杀了病也治不好的比比皆是。苏轼面对这种状况,亲自到乡间野地去采药,并考察药的种类、名称、药效,撰写医学笔记,为当地少数民族配伍治病的中草药方剂,使当地的民众广受其益。当地的居民习惯利用沟渠、小河沟的水饮用。不卫生又容易生病。东坡到后,鼓励打井取水。故现在很多地方还有东坡井在使用。</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初到海南时</p><p class="ql-block">发现当地人轻视种植业、养殖业。多以打猎、捕鱼、赶海、采集野果为生。有的山民甚至捕捉小动物的幼崽儿,蘸糖蘸盐生食。为此先生耐心的讲解农耕知识,养殖常识,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带头种麦种稷,饲养家禽等等,满足生活所需。他还写下了劝农诗6首。现在很多地方还有东坡田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苏轼开了海南文化建设的先河。他未来海南之前,海南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到后培养的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都是他的学生。此后,海南人在科举考试中屡有建树,经宋、元、明、清,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这不能不归功于苏轼,是他对海南文化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东坡书院保留至今,就是当地人对他讲学授课的一种认可。</p><p class="ql-block"> 东坡先生在海南的三年,是生活遭受的苦难最多的三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更是他人生达到的高点。这一时期,他创作诗歌130多首,整理完成《东坡志林》,对《尚书》完成了作注。总之海南的三年,正如诗人黄庭坚所言“。东坡岭外文字,读来使人耳目清明,如清风自外来也”。足见蛮荒之地,并没有使东坡的才气受影响、打折扣。相反一次次的磨难,一次次的打击,却是对诗作创作的最好的锤炼,最后幻化为文学上绚烂,达到了文学的顶峰。</p><p class="ql-block"> 公元1100年的6月20日,苏东坡离开了他贬谪三年的儋州,遇赦北归,临别他写下了“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日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出使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此游奇绝冠平生”表达了对海南深深的眷恋。可惜英雄命短,他回内地不久,于1101年病逝于常州,寿年65岁。</p><p class="ql-block"> 东坡先生。一代文豪,生于1036年,卒于1101年,40年为官,三次被贬,一生命运多舛,著作等身,留下诗作2700多首,开宋词之先河,提倡文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首,诗作登唐宋以来的巅峰。内容涉猎甚广,政治、社会、历史、人生、山水游记、朋友唱和乃至创作的经验和鉴赏等方面,书写情怀,慨叹人生,讥弹时政,寄寓名理,无一不形象鲜明,神味十足,可谓千古一人,对宋词有突出的贡献,扩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风格,提高了词的地位,是北宋以来成就的最高代表,官至礼部尚书,离丞相仅一步之遥。</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儿就该结束了,但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心头,这样的文学大师,为民清官,好官,廉官,竟落得三次被贬,被那个时代所不容。时也,运也,命也,留给大家去思考回答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