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哥哥你走到了哪里?

窗含落鸿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献给红军长征四渡赤水89周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 故乡太平渡口随想</b></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日的中午12:23分,时值初夏,连续几天阴雨后的四川省古蔺县格外凉爽。我们一行7人一早由成都出发分乘两辆越野车经蓉遵高速下贵州习水县土城镇路口收费站,改走乡间油路20余公里后出贵州境过落洪河长征大桥赶到了太平渡口。</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凉风习习群山耸翠 。经过4个多小时的长途行车,顾不上疲惫,我们已经站在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外50余米远的垭口平台上。从这里远眺,纤细如带的赤水河七弯八绕地从山峦间由西向东缓缓流淌,在流至太平渡口时往下约100余米的河段瞬间变成一截长滩,河水撞击陡峭的河岸,立时发出了哗哗的啸声。</p> <p class="ql-block">  这天适逢“6.1”儿童节,倾听着奔腾不息的河水声,我们的身边不时走过一队队身着蓝色校服的中小学生队伍,孩子们清脆朗朗的说笑声与河水声交相呼应,似在弹奏一曲舒缓静心的交响曲。此情此景,令我本不平复的心境瞬时便得以安抚且安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行七人,多是退役军人出身,平均年龄71岁,其中我亲家夫妇两人曾在西藏军区服役20余年,他大舅兄和我都曾在关外和塞外寒区当兵,他的小姨妹当的是测绘兵常年在川西野外奔忙。在半小时以前,一路上因老兵情怀,我们议论到了军人的奉献与牺牲 ,对红军四渡赤水战绩故事,我们都议论得较多。当议论到时事、议论到世风日下的一些现象,大家都心潮难平。特别是议论到当前的反腐态势,习主席提出的要“<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24px;"><b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span></font>”,要明确我们这支队伍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大家都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  眺望着红军渡口,我眯缝着眼聚焦红军纪念碑顶上那鲜艳夺目的镰刀斧头五角星红旗雕塑,我似乎听到了红军战士冲锋呐喊和抢滩渡河的枪炮声。据说我们几位老兵此时站的脚下,曾是当年(1935年3月21日)毛主席和警卫员陈昌奉站立之处,其时,毛主席一边指挥红军渡河,一边还从飞马来报的通讯兵口中获知妻子贺子珍已在几十公里远的古蔺县白沙场顺利分娩诞下了个女孩。就是那天红军渡河后,中国工农红军在古蔺转战期间红军总部在白沙场崔家祠堂召开了会议并发表了《告红色指战员书》,此后贺子珍将刚生下的小女孩托付给当地一个叫张二婆的老大妈扶养。临别时贺子珍挥泪告别幼女,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令贺子珍没想到的是此女就在数月后因生毒疮而未存活,更令人唏嘘的是建国初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因沿长征路帮姐姐寻找散失在各地的四个孩子在江西突遇车祸牺牲……</p> <p class="ql-block">  那天当我们歩入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内,我凝视着馆内墙壁上悬挂的一幅油画《四渡赤水》未免神情有点显发呆。我看到的是画上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冒着凛冽的寒风屹立在峻峭的山崖之上,凝目远眺。刘伯承与几位红军指挥员正围着一张地图作战斗部署。一队队红军战士,冒着寒风急速行进。远处,成千上万的红军人马正冒着炮火硝烟飞渡赤水河上的两座浮桥。此画,场面浩大气势雄伟,已成为馆藏之宝。瞧着此画作,有关此画创作的人和事立时浮现于我的脑际。</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产生于70年代初,作者为重庆插队知青黄同江,据说为画好此幅画,作者走遍了四渡赤水的山山水水,遍访了包括遵义会议会址以及贵州土城、茅台以及娄山关、青杆坡等主要征战地。那时因生活条件简陋,黄同江与参与布展绘画的本县知青魏闻声俩人住在区招待所,晚上被臭虫咬的浑身都是红疙瘩,一个星期才能吃一次肉,唯一可奢侈的是每天煮一个鸡蛋补充营养。黄同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四川美术学院的大学生,身为班长的黄同江其同班同学有而今名震海内外的何多林、程丛林、罗中立(著名油画《父亲》作者)这些画坛明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此画的作者四川美院教授黄同江已于去年仙逝,有关此画的背景材料还是我38年前由部队调回古蔺县武装部时为撰写《古蔺县志》军事版担任主笔,且被县委宣传部聘为县文化馆所办文艺刊物《二郎滩》编委,任该刊小说栏目编辑时,听魏闻声副馆长在闲摆龙门阵中讲的。数年后魏闻声被调往市文化馆任专职画家,此后魏曾为美国援华抗日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画过一幅肖像画且为其遗孀陈香梅女士收藏。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家魏闻声10多年前曾出版过一本画册,并送了我一本。从魏闻声2023年为《四川文学》撰写的黄同江祭文中获知红军长征太平渡陈列馆的《四渡赤水》油画已成为馆藏黄同江作品绝版。</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岁月像滚滚流淌的赤水河东逝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陈列馆自1958年建馆距今已经66年了,建馆以来几经修葺陈列馆文物越来越丰富,馆舍布展和宣讲设施越来越现代,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教育基地。随着参观者的增多,配合“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古蔺县还在陈列馆旁边新建了一所“红军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长征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开学不久,时任县委书记、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人物”表彰的李万忠却被省市纪委调查,因贪腐案而追究了刑事责任。瞧此君被媒体普遍网传,我当时想,看来“<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24px;"><b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span></font>”还真不是口号,针对干部的教育硬是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从“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出来,联想到2015年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朱德孙子朱和平到太平渡考察红色资源,我凝视着陈列馆广场上的红军战士群雕,顺着那步履蹒跚的老战士仰望征途的雕像目光望过去,正好看到一个头缠白帕的老人在瓦屋顶翘首回望的场景,此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耳边似乎又聆听到了军中女歌唱家李丹阳演唱的歌曲《红军哥哥你走到了哪里》,据报载如今全国现存的老红军仅有7人了,最年长的有111岁,最小的也有103岁。参加1955年第一次被授衔的将帅如今存世的已经没有了。李丹阳演唱歌词中唱道:红军哥哥喲你走到了哪里,采一片朝霞为你纳鞋底。”听歌至此,我在想,从大写意上去理解,愿我们的干部队伍,我们的后生辈都能在商品大潮中洁身自好,且言而有信,信而必果,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还一片澄净的天空,摘一片绚烂的朝霞来告慰那些红军老前辈为中华民族崛起浴血奋战的初心,这当是我们这些《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参观者应有的收获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摄影:窗含落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散文:何 有 德</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