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琴韵(一)

邓继荣的诗文、油画

<p class="ql-block">  六十多年前南京秦淮河畔城南民宅片区,还是明朝洪武年间遗留下来的基本雏形,虽有自来水、电灯等现代设施,大部分建筑拆掉重建,几百年前遗留下的坊、街、巷布局还在,每个院落一个门牌号。进入每个大门向里走,多至十进、八进,少至四到二进的穿堂式院落。院落每进一个单元,开始是堂屋,堂屋的两边或一边是住房,再往里走一个天井,天井又串着后面的堂屋,堂屋与天井串联,事实上院落里一条纵轴是大家的公共走道,往往院落的前面大门在一条街上,后面的大门便到另外一个巷子了。</p><p class="ql-block"> 萧榕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个环境里成长的,悠悠岁月给他留下一串串青涩的、暖心的难忘记忆。</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晚上下班时间是这条走道最热闹的时候:早上:“吃了吗?”、“大妈早!”、“大嫂好!”、“二嫂上菜场买菜去吗?”、“啊呦!你家的宝宝真讨喜!”、“大伯晨练回来了吗?” 下午:“今儿晚你家烧什么好吃的?”、“刘she下班了。”(“she”是那个时代对有文化修养男人的尊称)…… 院落里各色各异的人一路问过。也有很少跟人打招呼的,别人也不主动与其搭讪,都习惯了。这是南京老城南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的人还融合在那个环境里。</p><p class="ql-block"> 晚上深巷里敲竹梆子声嘀嘀、哒哒,划破夜空的宁静,挑担买小吃的点燃着电石灯或带玻璃罩的煤油灯。刚走过炒元宵的,又来了煮老卤干的,老卤干在白天时是油炸干,卖时喷点酱油、辣椒酱,用竹签子串给你,晚上把炸过的干子与黄豆芽一起煮,盛一碗连汤带水,喝一口汤水透鲜,直往心里钻。到了元宵节晚上,街坊孩子们都点着灯笼来到巷子里凑热闹:“娃娃哎,出来玩灯哟,不要你的红,不要你的绿,只要你一根洋蜡烛……”</p> <p class="ql-block">  讲究的院落错落有致,过去住着富裕人家一个大家族,房高屋大,有的甚而是两层楼的,除主室以外,院子侧墙有厢房,都是玻璃花格门窗,大的院子石砌花坛里种着紫槐、梧桐树、栀子花、芭蕉、紫藤什么的。解放前夕,不少富裕人家、军政人员的屋主人跑到台湾、国外去了,大院开始搬入外姓人家,原家族化聚居慢慢解体。到了五几年私房改造时,基本大多数住房都归国家房管部门所有了,留有私房人家很少。</p><p class="ql-block"> 萧榕小时候是随父亲工作调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家从上海搬来南京的,住进一条叫“玉簪巷”的一座只有两进的院落里。萧榕家住前一进,有两间房,院子靠住房的一侧还有一间厢房、一间厨房。后进住着一位原房主的老年夫妇,儿子儿媳解放前都去了台湾。算是座比较安静的院宅了。 </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萧榕读中学时除上学读书之外酷爱音乐、绘画、文学,又考上了白桦中学生艺术团的合唱队,唱二男高,同时画笔不丢,又恋着小提琴。相貌俊秀的萧榕被人称作“小文she”,是的萧榕不孤独,画友、琴友、歌友,也不是那么“文”,还少不了打打好好的发小。</p><p class="ql-block"> 萧榕家屋顶上搭着个阁楼,阁楼一侧有扇老虎窗。凭窗外望,一年四季风花月雪变换着自然景象,夏夜灿烂星空,冬季雪花飞舞……低头可以看到隔壁院里的一个大院子,花木葱茏中有几户人家,若抬头往远处看,屋顶连着屋顶,再往上看便是一片蓝天了,看鸽群响着鸽哨飞过,由近而远。萧榕只要不做作业,在家里的厢房里面画画、练琴,有时也会爬到阁楼上看他爸爸从上海搬来的各类藏书和旧杂志、旧报纸,那里边藏着无限广阔的未知世界。</p> <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近来经常听到隔壁院子传来小提琴悠扬的声音,今天琴声又响了,萧榕爬到自家的阁楼上,打开阁楼玻璃窗,把半个身体探出去,看到隔壁院子里,几个邻居围着一位十六、七岁的男孩子,看着谱架拉琴,正在拉一首当时流行的曲子《山区公路通车了》,在表现汽车车轮转动节奏时,快弓在弦上飞快蹦跳,这段跳弓不易操作。萧榕仔细看那个男生时,咦!那不是自己所在的白桦中学生艺术团乐队首席小提琴盛小阳吗?</p><p class="ql-block"> 盛小阳比萧榕大一岁,少年英俊、才华横溢,梳着两边分的发式。萧榕赶紧下楼,心想着过去与那个男孩打个招呼。萧榕跑到隔壁,见盛小阳没有停下演奏,望萧榕笑笑点了下头,旁边站着的是邻居女孩周紫琳,正在给盛小阳削苹果,看到萧榕气喘吁吁跑过来:“萧榕,你来得正好,盛小阳拉得正欢呢,把你的琴也拿过来,一起合练怎么样?。”萧榕说:“我现在还不行,在初学呢。” 盛小阳是周紫琳请过来的,他两像是在谈朋友。周紫琳身材修长、梳两条大辫子,用一块白手帕扎一个蝴蝶结,松散的发辫并在一起。紫琳在艺术团乐队中是拉大提琴的,她的姐姐是南艺老师,跟她姐介绍的大提琴老师学琴。萧榕回家把琴拿了过来,对盛小阳说:“您愿带我这个学生吗?我正看书自己初学呢。”盛小阳拿过琴,正、反面都看看,弓起右手指关节在琴的背板轻轻敲了两下,用弓在弦上拉了段音阶与和弦。“哇!多好的琴呀,德国造的,冲这把琴也要和你一起练”。萧榕感到意外,开心地说:“收我这个徒弟了!请受我一拜。”行了一个左手后摆,右手捂胸的法式礼。</p> <p class="ql-block">  以往在艺术团,每当台上表演小提琴协奏节目时,都是盛小阳担任领奏,盛小阳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盛雪的侄子,盛雪又是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盛中华的父亲,南艺教授。由于要学琴,萧榕定期乘公交到盛阳住的南京城北峨嵋路的家。</p> <p class="ql-block">  萧榕学琴不易,就说买这把琴还有一段故事。当时就是购一把初学级的新琴也要三、四十块,等于他爸半个月的工资,他觉得不便与父亲开口。一次路过升洲路边上一家拍卖行,看见挂着一把旧小提琴,标价二十元,拿过来看看,还是进口货,就想到勤工俭学自己挣钱和节省父母给的零用钱,凑足以后买一把旧琴先学起来。</p><p class="ql-block"> 当时大小孩还是可以挣到一些零用钱的,常有一些街道工厂发活儿给街道妇女、大孩子们做。接到的活儿有打麻绳、纳鞋底和糊纸盒子等。自有买琴的念头,萧榕每次做完作业就与邻居的孩子们一起接活干,坚持一段时间,余了一些钱。</p><p class="ql-block"> 萧榕家隔壁有一位上高三的男孩,人称“三姑娘”,在他前面他妈生了两个男孩,盼着再生一个女孩,他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就起了小名“三姑娘”,结果生出来还是一个男孩,就把老三当姑娘称呼了。三姑娘能干、麻利,那年高中毕业考取了大学,利用暑假期间带着我们干活挣钱。</p><p class="ql-block"> 半夜起床,2—3人,一起步行十几里赶到南京河西的上新河。天麻花亮了,乘第一班摆渡船过夹江,再赶到江心洲农家的玉米地里拌玉米,过秤买好之后一人背一小口袋,再过江,此时公交通了,乘4路公交,赶回来还没有到中午时间,冲洗一下即上大锅蒸,赶在中午之前到热闹的彩霞街街口叫卖了。黄昏时分时卖完,每次三姑娘过数赚到的钱,按参与的伙伴数平分。</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大约一个暑假的时间,快筹够买一把旧琴的钱了,爸爸知道心疼地对萧榕说:“孩子你怎么不早说,想学琴我先帮你买把回来,边学边赚不行!”便添了够买琴的钱,萧榕拉着紫琳奔向拍卖行,终于选了一把二十多元的国外旧琴,背板有清晰漂亮的虎皮纹,紫琳帮试了音说:“好琴,虽旧了点,但音质比同等价格的国产琴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  萧榕按盛式科班教学体系与盛小阳学,有机会也随盛小阳去看其伯伯盛雪拉琴,大开眼界,收获颇多。萧榕在盛小阳指导下按《开塞》和《克莱采尔》练习曲的进度一首首往下练,进步很快,大约一年时间已经能够拉一些难度不大的独奏曲子了。一天萧榕在厢房里练琴,一位男青年在窗外静静聆听,等到萧榕一首拉完,即拍起了巴掌。萧榕往窗外看是同条街的青年,也是位拉琴的,那人对萧榕说:“拉得好,音准不错,有些地方节奏控制不够稳,音准、节奏和强弱是拉琴的三大要素,功夫都在弓上。我叫余子豪,住街东头,以后我们一起练。”萧榕暗喜,又多了一位拉琴的老师:“呀!认识您,看到您拎琴从门前走过,有音乐家气质,请进屋聊聊。”余子豪在南京某“7”字头的代码军工企业上班,比萧榕大两岁,常穿着哔叽单领短大衣,佩戴蓝色丝质短巾,小资而洋气,喜读西方名著,口中常冒出《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外国名著里的句子。他是他们厂文工团乐队的,与厂里同事一起学习拉琴,后常来我家一起练,指法、运弓不是很规范。盛小阳开始对余洋的评价:“糊得外行差不多,上了台面就不行,这是紫琳、萧榕你俩介绍,要不然不会带他一起拉。”后来余子豪又带来一位社会青年刘晓波,高考落榜在家待业,琴却拉得非常棒。</p> <p class="ql-block">  紫琳因为拉大提琴,盛小阳常到他家去合练,有时我把余子豪和刘晓波也叫来,刘晓波改拉中提琴,刚好组成了一个小乐队,在紫琳家院子梧桐树下练琴。开始各人按照自己进度在盛小阳指导下学琴,盛小阳为纠正我们不正规拉法没少费心思。渐渐大家开始合拉一些小曲子,运弓姿势也齐整了,小乐队雏形初具。古老巷陌上空飘荡着优雅西方经典乐曲,成了百年深巷的一道风景,引得街头巷尾居民驻足观看、聆听。街道委员会的主任刘大妈十分支持我们,让我们在街委会下班屋空时间去练琴,毕竟琴声在院落里常响里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刘大妈说:“你们就是我们街道委员会的乐队,以后区里有演出少不了要请你们出阵。”又经过半年多的自练与合练,小乐队已经能够熟练合奏几支曲子了。</p><p class="ql-block"> 时间到了年末的春节前,刘大妈又请来一位拉手风琴的加盟乐队,刚好区文联要组织各街道选送节目,参加春节文艺会演,我们街道排练了两个节目参加比赛,一个是社区大妈们的小合唱,我们伴奏的《南泥湾》、《绣金匾》、《解放区的天》获得了三等奖,二是我们小乐队演奏的《花儿与少年》、《爱的赞礼》、《炼钢炉旁》获得二等奖。这在当时我们社区传为佳话,刘大妈不知有多开心。余子豪说:“任何努力决不落空,或许许多年都会了无音讯;却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思想艺术已经有了影响”。(待续)</p><p class="ql-block">2024年 6月 5日 作</p> <p class="ql-block">图片采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