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千年的古刹

影子

<p class="ql-block">  很早就听说,浙江天台县藏有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隋朝寺院,是最古老寺院之一,令人对它产生了期待。</p><p class="ql-block"> 去年秋天,来到国清寺,方知这里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该宗派的祖庭。这座寺庙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日本、韩国等地的天台宗信徒前来朝拜,它在佛教界的地位极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走进寺院,看到了不一样的情形。旅游爱好者都清楚,许多地方的名胜古迹被高墙所遮住,设立收费区,辅以林立的商铺。然而,国清寺的大门无人看守,没有售票处,更无商贩叫卖声,游客自由进出。这可是一座被评为5A级的寺庙,到处都有国宝级的文物,非一般的景点,竟然免门票,此举实属难得可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国清寺,“环若列屏,林泉青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它是以佛教寺庙静修的原则,座落于天台山麓。</p> <p class="ql-block">  寺院门前,排列着七座佛塔,俗称“七支塔”或“迎宾塔”。因为没有文字说明,许多游客只是将其当作普通灯塔来参观。查阅资料显示,七佛塔的建造与传说中的“过去七佛”有关,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宝塔上方。</p><p class="ql-block"> 早先,七佛塔与现存的隋塔属于同一时期建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七佛塔已经消失。因此,我们无缘见到最初的佛塔。今天看到的七佛塔,是在原址上于1973年重建的。新旧佛塔有所区别,新塔为实心塔,旧塔则采用了镂空塔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  光影透过参天古木,映射在深遂肃穆的照壁上,寺庙里传出低沉悠远的钟声。公元598年,晋王杨广按照智者大师的遗愿,创建了寺院。并遵智者大师遗书“寺若成,国即清”既命名寺院为“国清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山门的门楣上方悬挂寺额,上书“国清讲寺”四个金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  寺院在隋代建成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多次修缮。今天所见到的绝大多数建筑,是清雍正十二年修建的。整个建筑群包括四殿、四楼和六堂,相互连接的廊、穿堂和过厅等,房屋的总数超过了6000余间,可见规模之浩大。</p> <p class="ql-block">  隋塔,是寺院中最为珍贵的古迹遗产之一。这座塔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是晋王杨广为了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建造的报恩塔。然而,塔的飞檐斗拱在后来的火灾中损毁。现存的塔高为59.4米,塔身也形成了四周空洞。</p><p class="ql-block"> 除隋塔外,寺院还有一稀世珍宝:一株隋梅,它是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栽种的。据考证,这株隋梅已经有着超过13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斑驳的院墙在参天古树映衬下,愈发显得幽静、古朴。</p> <p class="ql-block">  走进寺院,看到地面上铺满了凉晒的稻谷,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寺院的僧人们难道不是依靠香客的捐赠来维持寺院的经费,而是通过自己耕种来养活自己?此时,想起了在通往寺院的路上所见到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  国清寺前,有大片的金色稻田,秋风轻拂,稻穗轻轻的摇曳。于远方田野,可见几位僧侣正辛勤耕作,他们身着僧袍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与我们印象中只是念经打坐的僧侣形象不同。听说,这些僧侣始终秉持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古训。</p> <p class="ql-block">  古刹静静地屹立在山林,庄重而又古朴。置身其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禅意的深沉,这就是佛门净地,让人心生敬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