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小越湖

幽香如故

<h3>      梅雨季节,气温不高,早上时雨时晴,心头闪过一念:不如来个雨中游小越湖,体验一下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湖山美景。</h3></br><h3>     小越湖北靠伏龙山、董家山, 西依羊山,东侧与老鹰山,铜洋岭,泗湖塘山相呼应,南北长约1.5公里,绕湖周长3公里,水域面积40顷,最深处有8米,蓄水量105万立方米,兼有灌溉、通航与养殖之利,是小镇上所有纵横交错江湖河泊的源头,是上虞重要的天然湖泊之一。</h3></br><h3>     “小越”地名的由来:相传越王勾践为抗击强吴,曾在此屯兵,今存的磨剑井畔依稀还留有当年战争的狼烟。一千多年前的吴越王钱镠路过此处,见这里天物丰茂、民风淳朴,甚为留恋,遂将小女嫁于此地,故名“小越”。</h3></br><h3> <h3>    唐代长庆三年(822)夏盖湖筑成,小越湖沉入夏盖湖底。自南宋以后,虞北人口剧增,夏盖湖逐步被围垦侵占,湖面不断萎缩,到清代末年时已名存实亡,小越湖方得重现于世。</h3></br><h3>    我在小越湖村一家农户的后门头停好车,步行进村,觉得小越湖应该就在前面不远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河岸边停泊的一条水泥船,这船很熟悉,仿佛就是我家的,我家曾经有过大中小三只船,在这里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h3></br><h3> <h3>   湿溚溚的天气,路上田间都是寂静的,偶尔有电瓶车急驰而过,想必是去采摘蔬果的吧。一路上,玉米吐穗,高粱已经渐渐泛红,竹枝搭成的架上,葫芦悄悄地结下果子,刀豆炫耀着飘逸的身姿,再不采摘,就老去了哦。茄子比较低调,放下身段,贴地而长。小越湖若隐若现,走过去却发现在湖与山、湖与村的广泛交趾处,有着多块片状、线状的不规则田地,连接和分割这些田地的是路,是埂,是垄,是桥,也是路人领略风光的天然观景道。我在村中穿行,过桥穿埂,小越湖跟我玩起了捉迷藏,远远地看到了,走近了,却被河道隔断了去路,被茂盛的草木挡住了视线。几次下来,有点担心今天还能不能一睹小越湖的风采了。这时路上过来一位抱着小孩的大姐,我急忙迎上去问路。大姐甚解人意,笑着说来看风景呀,往这一直沿着村道走,看到一幢比较新式的楼房处,他家的河埠头可以看到小越湖的全貌。</h3></br><h3> <h3>     雨中的小越湖,水色和天色是灰灰的,近处是微波弄清影,远处被起伏连绵的山峰隔开,山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呈现出的颜色由深墨色渐渐淡去,中国的水墨画就是这样来的吧。从小长在水乡的我,有点熟视无睹的淡然。只想起苏轼《赤壁赋》中的几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湖光山色古今相通,苏轼淋过的雨,吹过的风,赏过的月我们一样会遇见,只是智慧、阅历和经历的不同,共适还是有难度的。</h3></br><h3>    小越湖湖面平静如镜,不时游鱼跃起,映在水面青黛山影随波漂浮而动。湖边蒲草摇曳轻扬,周围村庄白墙黛瓦,点缀其中的红瓦显示着古今的不同。清代诗人章嵩秀作《舟发小越湖》曰:“扁舟一叶开,对景重徘徊。瓦灶环湖畔,村烟聚岸隈。波从林涌出,山似水浮来。此处风光好。前途且慢猜。”从诗句中不难看出,诗人游湖吟诗,不知还返,完全陶醉于小越湖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此时正好远处有扁舟急驶而过,一会儿就穿入绿萌丛中不见了。想是渔人打鱼归来,要准备午饭了。小小扁舟也装上了电机,渔樵之乐已经溶入在生活中了。</h3></br><h3> <h3>     晴天的小越湖是明亮的,那天在伏龙山上望见:蓝天白云把山色照得更青翠,清亮的湖把蓝天白云珍藏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我。也可以想像四季的小越湖景象都是不一样的,春天花色烂漫,夏季草木葱茏,秋天金黄一片,冬季万物蓄势待发。过不了多久,便又如清.田礽祺《至湖浃澳扫墓道出小越湖》中所描绘的情景了:“远岫烟笼淡欲无,鸭头春涨绿平湖。扁舟一叶归来晚,夹岸桃花啼鹧鸪。轻桡快放夕阳迟,麦陇风回听子规。为爱湖山烟景好,绿杨堤畔泊多时。”这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又有几人不爱呢?</h3></br><h3> <h3>    总羡慕别人的“诗与远方”,觉得那样的日子与我很遥远,却忽略了身边的山山水水,也一样是别人羡慕的“诗与远方”,珍惜当下,便是人间最好的季节。</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xwiWuUYDSsxhSabTyvHE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