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时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38172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上了岁数,一切都看淡了,少有情绪激动。然而,昨晚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一个让座情节让我感动,久久无法平复心情。</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端午节前夜缘故;也许,是因为12路公交车沿途是松花江重点路段原因,今晚乘车的人格外多。还好,我们是在终点前一站上的车,在车厢后部找到座位,免去站着挨挤。</p><p class="ql-block"> 车辆行驶到道外北三站时,一位八旬阿婆在家人搀扶下颤颤巍巍挪上车厢,在车厢前部就挤不动了,只好靠在家人身上经受车辆的颠簸。</p><p class="ql-block"> 这时,坐在车厢中部靠门处、一位看上去有七旬的老哥大声喊道:“老姐姐,你尽量挤过来,我这里有座位。”同时,他还向前面乘客大声喊道:“各位朋友帮帮忙,请给这位阿婆让让道,我这里有座位给她坐。”听到这位老哥的喊声,一些乘客主动闪开身体,让阿婆与家人顺利通过。那位阿婆在家人的搀扶下,在旁边乘客的协助下奋力挤了过来,她嘴里喘着粗气、一点一点挪到座位上。阿婆平缓了一下情绪、大声向让座者致谢,一面嘴里还唠叨着:“你是好人,你是大好人。”与阿婆同行那位女士年约四十多岁,她也不住的向让座者道谢。这时,坐在里面座位上一位上些年纪的女士自言自语说道:“你也是一名伤残军人,打仗一条腿都炸没了还让什么座、你逞什么能啊!”显然,这位说话女士是那位让座者的老伴,她对让座者的举动有些不满。那位阿婆听到这些话,感觉不好意思了,坚决让家人搀扶自己站起来,欲把座位还给那位让座者。嘴里还唠叨着:“我怎么能让国家功臣给让座呢,我不能让国家功臣吃亏。”这时,那位让座者用手按住阿婆的肩膀、硬是将阿婆重新按在座位上,嘴里说着:“你是老姐姐,我哪能看着你站着遭罪呢?不就是一个座位吗,我站着心里舒坦。”听到这里,车厢内嘈杂声音没了,车厢内一片静默。</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座位旁边一位中年男子举起拳头高喊:“向老班长学习!”立时,他的声音引起车厢内乘客们的共鸣,大家一起拍手表示支持,那场景让我热泪盈眶,我真的被感动到了。这是一名复转军人维护荣誉的体现,这是一名伤残军人为我们做出的表率。大家的掌声,让那位让座者不好意思了,他连连说道:“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我应该做的。”此时,那位让座者的老伴脸上也露出笑容,显然,她也被感动到了,她也为丈夫的善举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 车辆行驶到防洪纪念塔站时,那位让座者夫妇下了车,那位阿婆与家人也下了车。车辆起车后,我看到他们相继向防洪纪念塔方向走去。我真的想知道,他们是本市人还是外来旅游客人。这时,车厢内对此也在争论中,有人说,那位让座者是本市人,理由是他们没有携带过多物品;有人说,那位让座者是外地人,理由是他们说话稍带外地口音。我在想,让座者是哪里人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曾经是一名中国军人,他让座行为代表着中国军人的素质(包括复转军人),这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个体行为代表着中国军人的整体形象,这名伤残军人让座的行为,确实令人感动,我自愧不如。</p><p class="ql-block"> 车辆驶离防洪纪念塔站后,车上的人少了许多。我无意向前方看去,乘客依然是老年人居多,有些老年人依然还是站着;而“老弱病残席位”,有两位年轻人在忙着玩手机,并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似乎,关于让座行为的议论只是中老年人的事,与他们无关。</p><p class="ql-block"> 收回目光,反思自己。我也是一名复员军人,我为什么不能让出座位呢?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复转军人之间素质与觉悟的差距。那位让座者,退役后依然能够保持军人本色,确实值得自己学习。</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老伴问我为什么如此激动,我告诉她:“这名让座者让我自愧不如。复转军人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曾是人民子弟兵。”这不是官话,这是肺腑之言。</p><p class="ql-block"> 是的,让座只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这名伤残复转军人的素质,这才是这名让座者最可贵之处。</p>